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宋辽金(10)(2/2)
    自此以后,宋真宗果然对寇准的看法发生了变亿。不久,寇准就罢相,改任刑部尚书,出知陕州(今河南省陕县),改任王旦为宰相。

    (取材自《宋史·本纪·真宗》、《宋史·寇准》、《米史·高琼》、《宋史·毕士安》.《宋史·王继忠》、《宋史,曹利用》、《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四、二十五·真宗景德元年》)

    22.天书封禅

    宋真宗自从听了王钦若谗言,一心以澶渊之盟为耻,时常闷闷不乐。有一日,问王钦若:“我该怎么办?”王钦若猜想真宗不愿再动干戈,故意先说:“陛下可以兵取幽蓟十六州(当时这一地区为辽国领土),洗刷耻辱。”宋真宗果然说:“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生灵,方得安息,吾不忍复驱之于死地。你再想想其他办法。”王钦若说:“陛下若不想用兵,那就一定要建立大功业,方可以镇服四海。”宋真宗不理解,问道:“什么是大功业?”王钦若说:“就是封禅。不过,封禅应得天瑞那样的稀世绝伦之事。”王钦若又想了想,说:“天瑞当然不能说得就得,就是前代封禅前所得的天瑞,也大多是人力所为,只要人主深信而崇奉它,明示天下,就等于真有天瑞一样。”宋真宗沉思许久,表示赞同,但又有些忌讳宰相王旦,说:“王旦恐怕未必赞成?”王钦若说:“臣喻他以圣意,他不会不听的。”宋真宗遂首肯此事。王钦若退下,马上就把宋真宗的意思告诉王旦,王旦不免犹豫。宋真宗左思右想,也决定不下来。一天,宋真宗到秘阁,见杜镐值班,突然问他:“古之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是否真有此事?”杜镐是老儒,不明白宋真宗的意思,随口答道:“这恐怕是古之圣人假神道设教而已,并非真有此事。”宋真宗听他的话与王钦若相仿,便不再犹豫,召宰相王旦饮于宫中,并赐他一坛酒说:“此酒极佳,你回去与妻共饮。”王旦持酒回家,打开坛口一看,并非美酒,面是满坛珍珠,心知一定和宋真宗想封禅一事有关。皇上贿赂臣子,他哪里还再敢持异议呢!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宋真宗召宰相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众臣于崇政殿,对他们说:“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朕才睡下,忽然室中一下予亮了起来,只见一个神人站在室内,星冠绛衣,他对联说:‘来月三日,宜在正殿建黄篆道场一月,当降《大中祥符》三篇,勿泄机密。’朕竦然起床,刚要说话,神人已不见了,当时只得先用笔记下。十二月初,朕即蔬食斋戒,并在朝元殿建道场,恭待神赐,至今已一月有余。适才得皇城司奏说,守卒涂荣见左承天门屋南角处,有黄帛曳于鸱吻上,朕密令中使前往视看,他回奏道:‘帛长二丈许,上缄一物如书卷,缠以三道青缕,封处隐隐有字。’朕细细想来,莫非这就是朕梦中神人所谓的天降之书。”王旦等都再拜称贺说:“陛下以至诚事天地,仁孝奉祀祖宗,恭己爱人。如今邻国修睦,于戈偃息,年谷屡丰,都是陛下兢兢业业所至。臣等常说,若天道不远,必有昭报,今天果降灵文。”又进言:“启封之时,最好屏退左右。”宋真宗不答应,说:“天若诫告朕躬,朕亦当侧身自修,岂可隐瞒而不使众人知道。”

    宋真宗于是步行至承天门,焚香望拜。王旦跪奉天书进,宋真宗再拜后受书,奉天书至朝元殿道场,命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朗读。帛上有文云:“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书中又有黄字三幅,用语有点像《周书·洪范》、《道德经》,说宋真宗能以至孝至道继位,其次谕以清静简俭,最后说宋代国运长久。读罢,宋真宗又复跪拜,仍以帛裹书,将它藏在金匮中。

    群臣听说有天书,第二日纷纷到崇政殿祝贺。宋真宗赐宴,与群臣全部素食。并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门,置天书仪卫扶侍使。自此天下争言祥瑞,只有龙图阁待制孙奭上言:“以臣愚见,天何言,岂有书?”宋真宗既不责怪他,也不理他。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