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宋辽金(8)(2/2)

    宋太宗淳化四年,雍丘县尉武程上疏,希望宋太宗削减后宫宫官人数。宋太宗对宰相大臣说:“武程是疏远小臣,不知宫闱中事。朕宫内所用的宫官总共不过三百多人,每人都有各自执掌的事情,没有办法再减少了。卿等是应该知道这个情况的。朕决不学秦皇、汉武,各处建立离宫别馆,把良家女子选来,幽闭其中,以致让后世万代讥议。”李昉说:“陛下亲自实行俭朴,中外皆知。臣等家人都曾进宫,备见官闱之中各事都十分简约。武程乃是微贱小臣,所说的都是狂瞽之言,可以略加贬责,以惩狂言。”宋太宗说:“朕怎么能以言罪人,堵塞言路。只是想,朕的后宫宫官确实人数不多,武程又不知道,所以和卿等随便说说而已。”

    (取材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六·太宗淳化四年》)

    19.“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太平兴国八年,宋太宗分封诸皇子。为了使皇子们得到好的僚佐,于是在朝臣中,选了一批年岁在五十以上、熟读经史、作风正派的大臣,担任诸王府的主要官僚。宋太宗把这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朕的诸子,生长于深宫之中,不知世务,需要良士对他们赞导,使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朕非常认真地选择出来的,希望你们都能勉力。”

    宋太宗的儿子益王赵元杰,好学,工书法,曾经建藏书楼,藏书两万余卷。楼前造有亭台园林。又花费了大量钱财,在王府中造了一座假山。假山建成后,益王召集所有王府僚属,置酒观赏,僚属们都一致称赞这座假山造得美观、气派。唯有宋太宗亲自选派的益王府翊善姚坦,俯首不语。益王赵元杰对姚坦说:“你抬头看看吧!”姚坦说:“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益王惊问姚坦,这话是什么意思。姚坦说:“坦在民间时,看到州县督税,乡里小吏捕人父子兄弟,送到县府鞭笞,血流满身。这假山正是用民间赋税所造,岂不是一座血山吗?”

    这时宋太宗也在宫中建造一座假山,尚未建成,有人把姚坦在益王府中观赏假山时说的话报告宋太宗,宋太宗说:“伤民到如此程度,还造什么假山!”立即下令毁去假山。

    姚坦对益王赵元杰规劝甚为严格,赵元杰稍有游佚,姚坦立即向他严肃提出来。管得太紧了以后,宫中自益王以下,都讨厌姚坦。事情逐渐传到宋太宗耳朵里。宋太宗召见姚坦说:“元杰知书好学,一般也还是不错的。有些小毛病,你规劝他时,话说得婉转一点。如果看到一些小毛病就很严厉的规劝他,也不台规赞之道。”这些话,不久就传到益王府中。益王的左右近臣本来就讨厌姚坦,于是便给益王出主意,假称卧病不朝见宋太宗,想趁机把姚坦赶出益王府。

    宋太宗见赵元杰生病,每天派人去益王府探病,如是者月余。宋太宗很担忧,便召见赵元杰幼时的乳母询问病情。乳母说:“益王并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姚坦对益王管束得太紧了,使得益王闷闷不乐,闷出病来了。”宋太宗听后大怒说:“我从朝廷中特别选了一些正直之士,辅佐诸王。益王如此不能听从规谏,反而妄想朕去正人以自便,这怎么行?益王年纪尚轻,怎么会有假装生病的想法,必定是你们出的坏主意!”于是下令杖责乳母数十下,并且召见姚坦,对他说:“卿居于王宫,能为群小所嫉恨,大不容易。卿只管照样规谏益王,不要担心有人进谗,朕必不听谗言。”

    (取材自《宋史·宗室二》、《宋史·姚坦》)

    20.大事不糊涂

    在前面《金匮之盟》的故事中,我们写到了,宋太宗是从哥哥宋太祖的手中接来皇位的。因此,他的皇帝大位将来是传位给三弟赵廷美呢?或是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呢?还是自己的儿子呢?就颇费斟酌。后来宋太宗听了宰相赵普的意见,实际上已经下了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决心。那时,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已经死了,三弟秦王赵廷美仍手握重权,这就是宋太宗贬谪赵廷美的真正动机。赵廷美死后,一切妨碍他传皇位给自己儿子的障碍都扫除了,按说应该无大问题了,但在传位给哪个儿子上,却又出了麻烦。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