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宋辽金(2)
    宋辽金(2)

    不久,宋太祖借一个晚上朝见大臣的机会,约石守信等掌兵权的故人饮酒。酒酣,宋太祖让左右退下,对石守信等人说:“朕若无诸位故人相助,不能得此大位。但是为天子也是件大艰难的事,远不及做节度使逍遥愉快,朕即位以来,没有一晚能够安枕而卧的。”石守信等人不解,请问何以如此。宋太祖说:“这也不难理解,皇帝大位,谁不想坐。”石守信等人大惊,都离座叩首说:“陛下为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你们自然不会有此心,但如果部下贪图富贵,一旦以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欲不为,其可得乎!”石守信等涕泣谢宋太祖说:“臣等愚不及此,希望陛下哀怜臣等,指示一条生路。”宋太祖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人之所谓大富贵,不过是多积金钱,快活一世,并使子子孙孙富贵,不过穷日子罢了。卿等为何不交出兵权,出守重镇,选择好田宅买下来,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摇的产业,多置歌儿舞女,旦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石守信等都谢宋太祖说:“陛下为臣等想得周到,这真是所谓生死人而肉白骨啊!”第二天,石守信等都称病,要求解去兵权,宋太祖立即同意。于是任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都罢去掌管京师禁兵的职务,到镇任职。只有石守信仍兼禁军都指挥使,但已无禁军实权了。

    过了一阵子,宋太祖打算让年事已高的大将天雄节度使符彦卿总管禁兵。符彦卿原是后周有名的战将,在后周时早已罢去兵权,在朝中任太傅,入宋后加守太师、天雄节度使。他同宋太祖关系密切,女儿是赵光义的正妻;符彦卿平时为人也恬淡随和,谦恭下士,所以宋太祖有意让他典禁兵。赵普多次谏劝宋太祖,认为符彦卿名位已盛,不可再委以兵权。宋太祖这次没有听赵普,还是任命了。委任的诏书已写好,赵普不肯下达,怀着诏书去见宋太祖。宋太祖迎着赵普说:“莫非又是为符彦卿的事情而来?”赵普说:“不是。”便上奏其他事情。谈完后,才从怀中取出委任符彦卿的诏书还给宋太祖。宋太祖说:“果然你是为这件事来的,为什么不将诏书下达”赵普说:“臣希望陛下再一次深思利害,不要后悔。”宋太祖说:“卿如此深疑彦卿,实在过分了。朕待彦卿甚厚,彦卿岂能负朕?”赵普说:“那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宋太祖默然良久,这才收回委任符彦卿的诏书。

    从乾德元年起,宋太祖采用赵普建议,逐步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各州节度使,并且逐步减弱节度使的权力。削弱节度使权力的做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朝廷特设通判一职,派到各州,统管军民之政,与州节度使并驾齐驱,共掌权力;又使节度使所属的支郡都直属京师,可以不通过节度使直接向皇帝奏事。其次是设置各路转运使的官职,专管各州财政,分掉节度使在各州收取赋税的经济权。这样,节度使的权力就大大削弱了。再次是中央禁军和各州州兵经常相互调防,使得各州州兵不致于固定附属于某一节度使。这一来,自唐末藩镇专权到五代拥兵的大臣强于国君的积弊,终于在根本上纠正过来,从而强化了中央集权。

    宋太祖晚年仍旧念念不忘削弱宿将的权力,开宝二年十月,宋太祖将一些仍旧担任节度使的宿将请到后苑饮酒,酒酣时,从容对他们说:“卿等都是国家老臣,久临重镇,王事烦劳,过于辛苦,这很不符合朕优待贤臣的心意。”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听出话音,立即跪奏说:“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老朽,希望能告老还乡。”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璋等人,还未明白宋太祖的真意,都抢着叙说自己过去的战功履历,宋太祖说:“这都是前代旧事,还有什么可说的l”次日下诏,俱罢其节度使,调任京官。至此,五代弊政,彻底解决。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对宋代中央政权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由此前进,建立了文官统兵的先例,对封建政治体制的成熟,是有贡献的。但此事又有矫枉过正的-面,由于过度担心地方官拥兵自重,管得太紧,终于造成了所谓“州县无尺寸之兵”的地方兵力过弱的状况,以致,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元等强大起来以后,无力抗拒,只能采取防守退让的方针,终至灭亡。终宋之朝,始终没有出现汉、唐那种强盛开阔的气度,这大约也就是所谓凡事有利必有弊的一个典型例子吧!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王彦超》、《宋史·石守信》、《宋史·符彦卿》、《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太祖建隆二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太祖开宝三年》、《宋史纪事本来·收兵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