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宋辽金(1)
    宋辽金(1)

    一、北宋

    1.“点检作天子”

    宋太祖赵匡胤(960-976),在五代末期的乱世中,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北宋政权。

    赵匡胤是在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的。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据说,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夜不散,身体上有金色,三日不变,人称香孩儿。赵匡胤长大后,骑射过人。有一次,试骑一匹恶马,马奔上城斜道,赵匡胤不防备,头触着门楣,从马上坠下来,在旁看的人都以为他的头必然碰碎,没有命了,赵匡胤却若无其事,再追上这匹恶马,腾身骑上。封建社会中,一个人成了皇帝,总有许多传说附在他身上,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夸大附会之辞,这就无法一一详考了。

    赵匡胤长大后,四处漫游,曾经住在襄阳的一座庙宇里。庙宇中有一位老僧善于推算预知之术,厚赠给赵匡胤一笔钱,叫他往北走,认为必能得到成功。赵匡胤于是北上投奔周太祖郭威,成为郭威手下的一名战将。

    周太祖郭威,出身贫寒,了解民间疾苦,能够保持节俭生活,虚心纳谏,革除弊政,在他统治的地区出现了一种安定的局面。郭威死后,他的义子郭荣(原名柴荣),继承帝位,是为周世宗。郭荣能继承周太祖的善政,并且亲自带兵征战,致力于统一中国的大业。后人因为周世宗原来姓柴,又俗称他为柴世宗。赵匡胤在周世宗手下,立过不少战功,深得周世宗信任。

    周世宗在显德六年,亲自带兵北征辽国,出兵节节胜利。北征途中,阅四方文书时,看到一个袋子,里面装有一块三尺长的木头,木头上有五个字:“点检作天子”。这时,周世宗的殿前都点检是周太祖的女婿、大将张永德。点检是掌握最精锐的禁军军权的官职,周世宗不免心中有些疑虑,后来,周世宗病了,回到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便调张永德离开军职,改任宰相。而任用资历较浅的赵匡胤为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

    不久,周世宗病死,他儿子郭训年七岁,继承帝位,是为周恭帝,周世宗的皇后符后成为皇太后。赵匡胤兼任归德军节度使。这时候,镇、定二州报告北汉与辽国合兵南侵,符太后便根据宰相范质、王溥等人的建议,令赵匡胤率禁军诸将前去抵御。

    五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谁掌握了兵权,谁就拥有国家权力,周世宗死后,主少国疑,京城中已经谣言四起,将士不安。所以赵匡胤带领大军到了离汴京二十里的陈桥驿时,军中懂得天上星相的散指挥使苗训看到天上太阳下又有一个太阳,黑光摩荡了好一阵子,便对赵匡胤的亲吏楚昭辅说:“这是天命,天子要更替了。”不久,这些话就传遍军中,将士们互相商量说:“如今主上幼弱,我等出死力破敌,有功劳也无人知道,不如顺应天命,拥立点检作天子,然后再北进。”都押衙李处耘便把将士们的意思报告给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话还未说完,将领们带着刀进来,喧哗着说:“军中将士们共同定议,要拥立点检为天子。”赵匡义于是对将领们说:“人心如此,与天命相同。你们如果能严厉整饬军士,不让他们趁势抢劫。都城百姓心安,四方自能安定。你们电可以共保富贵。”赵匡义这样说,是鉴于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拥兵代后汉为皇帝时,在京城纵火大掠的教训。大家听了都答应严格军队纪律,,并共同商量联络其他拥护赵匡胤的将领,通宵安排拥立新天子的事。

    第二天清晨,赵匡胤尚在醉卧,将士们已经披甲执兵,集合起来,将领们逼进赵匡胤的住所,由赵匡义、赵普两人入寝室向赵匡胤报告将士们要求拥立他为天子的情况。赵匡胤起来后,看到主要将领们都带着兵器,露刃环立在屋内说:“诸将无主,愿立太尉为天子。”并且立即将象征天子服装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大家环拜于四周,高呼万岁,并且扶赵匡胤出门上马。赵匡胤揽着马辔,对诸将说:“你们要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诸将都下马说:“唯命是从!”赵匡胤说:“太后和皇上,我北面而尊奉他们;朝中大臣,都是和我比肩而立的同僚,你们不得侵犯宫阙、侵凌朝贵;对朝廷府库和士庶之家,不得抢掠。听从号令的有重赏,违背号令者斩。”将士都一致同意。于是,赵匡胤上马,派客省使潘美先回汴京向大臣们说明情况,然后整军回京,一路秋毫无犯。

    京城朝廷中文官们自然大都是忠于周世宗及其皇位继承人周恭帝的,所以得到潘美所传赵匡胤已被拥立为天子的消息后,乱成一团。宰相范质拉着另一宰相王溥的手说:“在辽兵入侵的仓促之间,遣将不当,是我辈的罪过。”意谓不应该派赵匡胤执掌全局的兵权。范质指甲嵌入主溥手中,几乎出血。王溥吓得连话都说不出了。个别准备部署兵力抵御赵匡胤的武将,也被支持赵匡胤的将领所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