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45)(2/2)

    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太原逗留了几天,看出石敬瑭确实是忠于自己的,便对他说:“我走了三千里路来救你们,总要等事情办好才回去。我看你的相貌和气量,有资格做皇帝,我现在就立你为天予。”石敬瑭假惺惺地表示推让,等文武部属都来劝进,这才接受。他做了皇帝后,立即履行诺言,把雁门关以北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并答应每年献给契丹主帛三十万匹。后来的宋、辽之间多年战争,根子就在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于是,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带兵攻打洛阳。潞王李从珂打了几次败成,整天意气消沉,饮酒悲歌,既不率兵出战,也不投降。一天,他眼看前途无望,大势已去,便带着全家老小,在宫中燃火。石敬瑭进入洛阳,这才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就是后晋高祖,当年改年号为天福。过了一年,契丹也改国号为辽。

    石敬瑭是靠契丹支持做了皇帝的,所以他对辽太宗感恩戴德,除了称辽太宗为父皇帝、每年向辽国进贡帛三十万匹外,还加送给辽太宗、太后、大臣等大量礼物,辽太宗对他也像老子对儿子一样,稍有不如意,就派人来责备他,石敬瑭总是低声下气地表示谢罪。这便使后晋一些大臣感到耻辱。大同节度判官吴峦就对部众说道:“我们是礼义之邦,怎么可以向夷狄称臣?”众人听了拍手称快,立即拥戴吴峦为主,关闭城门拒绝投降辽国。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也派人劝说雁门关以北的吐谷浑部族,拒绝辽国的统治,归附河东镇。辽太宗派人来责问晋廷招纳吐谷浑之罪,石敬瑭当然不敢得罪他的父皇帝,但也不敢得罪拥有重兵的刘知远。他在两方面的压力下,地位极不稳定,中心郁闷,只做了七年的儿皇帝,便忧郁成疾地死去了。

    (取材自《旧五代史·晋书·高祖本纪》、《新五代史·晋本纪·高祖》、《资治通鉴·后唐纪八·清泰元年、二年》、《咨治通鉴·后晋纪二、至四,高祖天福三年、六年、七年》)

    79.刘知远审时度势

    后汉高祖刘知远,原来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部下,是一名战功显赫的将领。石敬瑭自立为皇帝以后,刘知远曾任侍卫亲军马步军指挥使,后改任河东节度使、中书令、北平王。后晋高祖死后,其继子石重贵继位,是为晋出帝。刘知远同晋出帝相互猜忌,晋出帝不让刘知远掌兵权,刘知远则利用河东节度使的身份,广募士卒,有步、骑兵五万人。

    晋出帝同辽国的关系逐渐紧张,刘知远看出后晋的军事实力远非辽国敌手,但从未谏劝过晋出帝。结果,辽国大举进兵,灭了后晋,并且俘虏了晋出帝。

    刘知远便派部将王峻,以祝贺辽国胜利为名,到汴州观察虚实,并且让王峻代表他向辽太宗说明,他自己镇守的太原,是夷、夏杂居,戍兵所聚之地,未敢离镇前来祝贺;同时还解释,本应向辽太宗送上贡物,但是辽国有军队驻扎在从太原到汴州的通道上,送贡物不便,等辽太宗召还此军,方可入贡。刘知远显然是怕辽国乘胜向他进攻,所以在派出王峻观察虚实的同时,对辽国实行缓兵之计。

    辽太宗耶律德光赐诏刘知远加以褒美,在对诏书签字时,辽太宗还在刘知远的名字前面亲自加上一个“儿”字,以示亲切。按,后晋太祖石敬瑭就是对辽太宗自称儿皇帝的,晋出帝继位后,还自称为孙皇帝,所以在辽太宗看来,在刘知远的名字上,加一个“儿”字,并不是侮辱他,而是对他表示亲切,提高他的地位。刘知远对此不置可否。早在辽太宗帮助后晋太祖石敬瑭消灭后梁时,辽太宗就对刘知远的骁勇印象颇深,所以这次对刘知远派来的使者王峻特别礼遇,并且通过王峻赐给刘知远以木拐。按辽国的礼仪,只有对特别优礼的大臣才赐以木拐。当王峻带着木拐回太原时,辽人看到了都让路以示对木拐的尊敬。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