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45)
    隋唐五代(45)

    (取材自《新五代史·伶官传》、《资治通鉴·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

    77.关心百姓的文盲皇帝

    李嗣源原来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后唐庄宗死后,李嗣源即皇帝位,是为后唐明宗(926-933)。他是个文盲,即位后一四方奏章都叫枢密使安重诲诵读,安重诲也是个半文盲,自己也不能全部读懂奏章,于是他建议设立端明殿学士,以翰林学士冯道任此职,专门给皇上读奏章。从此,唐明宗也就比较重视文士。他曾教训儿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从前唐庄宗爱作诗,将家子弟缺乏修养,只供人暗笑,你不要学他。”

    一天,唐明宗和冯道谈起农民丰收后社会安定的情况。冯道说:“臣从前在先皇(后唐太祖)幕府时,出使到中山(河北定县),山路险峻,我怕马跌倒,执缰绳很小心,因而没有出事。待到出山走平地时,我轻松地让马奔跑,结果反而跌下马来。治理天下也是这样。”唐明宗很赞赏这个比喻。

    唐明宗曾经问冯道说:“如今年景不错,百姓是否宫足?”冯道回答说:“农家遇到荒年要饿死,遇到丰年却苦于谷贱伤农,荒年丰年都受苦,这是农家的实际情况。记得进士聂夷中写的一首诗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描写农家的情状极其精切,入主不可不知。”唐明宗听了很感动,便教人将诗写了下来,经常念诵。因此,唐明宗反对打猎。冯道说:“陛下可称仁及禽兽。”唐明宗说:“不然。朕以前跟随晋王(李克用)出猎,当时秋天的庄稼,刚好成熟,有兽逃入田中,晋王派我们骑马进入田间围捕,猎物捕到手后,田间的庄稼已经所剩无几,回想起来,狩猎有损无益,所以应该反对。”他又下令诸道平均民间田税,允许民间自制农具及杂铁器。据史书记载,他在宫中每夜焚香祷告上天说:“我是个胡人,因战乱被人拥戴当皇帝,愿上天早生圣人,为百姓作主。”

    (取材自《新五代史·唐本纪·明宗》、《新五代史·杂传·冯遭》、《资治通鉴·后唐纪四·明宗天成元年》、《资治通鉴·后唐纪五至七·明宗天成四年至明宗长兴三年》)

    78.儿皇帝

    后唐明宗李嗣源,手下有两个得力的将领。一个是养子潞王李从珂,原名王阿三。另一个是女婿石敬瑭。两人之间向来互相猜忌,谁也不服谁。后唐明宗死后,潞王李从珂即位,改应顺元年为清泰元年。两人之间明争晴斗更加激烈,清泰元年五月,李从珂命石敬瑭回太原任河东节度使、北面马步军都总管,并当面许诺他终身不调动。同时又命令张敬达为副总管,屯兵代州,监视石敬瑭。石敬瑭也不甘屈服,他一方面收买岳母曹太后的左右,千方百计打听李从珂的动静,另一方面嘱咐他在洛阳做官的两个儿子,把洛阳存积的私财运到晋阳。于是洛阳天天有谣言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即将叛乱。”李从珂为防预石敬瑭叛乱,于清泰三年,下令调他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见李从珂违背诺言,于是拒绝调动。他的部将,都押牙刘知远,劝他先下手为强,以河东为据点,率兵篡夺帝位;掌书记桑维翰则劝他求助于契丹,作为后援。石敬瑭赞成桑维翰的主意。消息传到洛阳,李从珂马上宣布撤掉石敬瑭的官职,接着又命令张敬达率兵围攻晋阳。石敬瑭被困在晋阳城里,处境十分危险。他急忙命令掌书记桑维翰起草文表,愿意向契丹称臣,认契丹国主辽太宗耶律德光(927-947)做父亲。并答应在打败唐兵之后,割让雁门关以北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份向契丹求援的文表,引起许多部将的反感。就连当初为他出主意的刘知远也劝他说:“称臣还说得过去,当人家的儿子似乎太过分。多送些金帛,契丹自然会来相救,不必割让土地。”石敬瑭一心想做皇帝,根本不听劝告,立刻派人带着这份文表,从小路去向契丹求援。辽太宗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答应等到秋天马肥的时候,亲自率兵救援晋阳。

    九月初,辽太宗率领五万骑兵,长驱南下,直奔晋阳,攻打围困晋阳的后唐军队。唐兵大败,张敬达带领残兵退守晋安寨。石敬瑭得救了,他怀着感恩的心情,出城拜见耶律德光,卑躬屈膝地称这位比他小十一岁的辽太宗为父亲(当时辽太宗耶律德光只有三十四岁,而石敬瑭已经四十五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