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40)
    隋唐五代(40)

    会昌元年三月,仇士良多次劝唐武宗杀掉支持唐文宗立太子李成美的知枢密刘弘逸、薛季稜和宰相杨嗣復、李珏(此时已贬至外地),唐武宗下诏赐刘弘逸、薛季稜死,派出朝中使者去杀杨嗣後和李珏两人。两个使者出发时,户部尚书杜悰得知,快马奔赴宰相李德裕府中,对李德裕说:“天子年少,新即位,此事不可手滑(即不可随意杀人)。”李德裕连忙同宰相崔珙等人接连上书劝阻,又邀请枢密使至中书省,入宫请求唐武宗在延英殿召集宰相们讨论此事。

    经大臣们的恳切请求,唐武宗终于在延英殿召见李德裕等宰相。李德裕涕泪交加地劝说道:“陛下宜慎重处理此事,毋致后悔。”他在此之前送的奏疏中曾列举先帝杀宰相而后悔的事,如唐德宗杀刘晏,唐文宗杀宋申锡,都很后悔。李德裕等人还提出,这二位宰相未经审讯便处死是不应该的。但唐武宗仍然无动于衷地说道:“朕不悔。”唐武宗三次命他们坐下,李德裕等人不坐,说道:“臣等愿陛下免二人于死,勿使其死后众人为之喊冤。今未奉圣旨赦之,臣等不敢坐。”僵持了好一会儿,唐武宗才说:“好吧,就为你们放过这两个人!”李德裕等高兴得下阶欢呼舞蹈。武宗令他们上阶坐下,他叹息着说,朕嗣位之际,宰相们没有一个支持的。他列举李珏、薛季稜、杨嗣復、刘弘逸等人不支持自己的事,很是伤心,最后还是下令追回两个去杀李珏、杨嗣復的使者。

    这年六月间,唐武宗下了一道命令。从今以后臣下论人罪恶,应请付御史台按问,不可直接向宫中(指皇帝)要求治罪,以杜绝谗言邪害。

    这就把仇士良等人直接要求皇帝惩处异己的门给关闭上,从此以后,凡军国大事,唐武宗就和李德裕、陈夷行等宰相商议,尤其是和李德裕商议最多,仇士良虽然又给加上了观军容使的衔头,但军国大事的商议决策已经没有他的份儿了。

    仇士良逐渐被冷落在一边。唐武帝对李德裕的信任,激起他心中对李德裕的极度忿恨,他要找机会和李德裕较量一番。会昌二年四月间,唐武宗要举行接受群臣上尊号的仪式,届时将驾临丹凤楼,并宣布天下大赦。这之前有人对仇士良说:“宰相与度支大臣商议要草拟一份赦书,并削减禁军衣粮及马刍票。仇士良一听大怒,当众扬言道:“如有此事,到那一天,军士一定会在楼前喧哗。”这话传到李德裕那里,他即进宫请求唐武宗在延英殿听他申诉。唐武宗听后大怒,立即派遣使者到两军宣告说:“赦书中没有减粮这回事,而且赦书都是出自朕意,非由宰相而出,你们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呢!”仇士良听后,惶恐羞愧,连忙跑去向唐武宗认错。

    会昌三年,仇士良眼看大势已去,便以老病为由,提出让他当个有职无权的散官,唐武宗下诏任他为左卫上将军兼内侍监、知内侍省事。这年六月间,仇士良免官,其党羽门徒送他回到自己的住宅时,他还教导他们如何巩固天子对自己的恩宠,他说道:“天子不可让他闲着,要时常以奢糜娱乐他的耳目,不断变换花样,使日新月盛,无暇顾及他事,然后吾辈可以得志。慎勿使之读书和亲近儒生。他见前代兴亡,心知忧惧,则我辈被疏斥矣!”其党徒叩头拜谢而去。会昌三年六月,仇士良死去。会昌四年夏季,宦官中有人揭发仇士良的旧恶,发现他家藏兵仗数千件,唐武宗于是下令削夺其官爵,没收其家财。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武宗》、《旧唐书·李德裕》、《新唐书·宦者·仇士良》、《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至六十四·武宗会昌元年至五年》)

    65.刘稹灭族

    刘稹是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的侄子。其父刘从素在京城任右骁卫将军之职。刘稹从小过继给叔父刘从谏,跟随刘从谏镇守昭义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