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39)(2/2)
    这仇士良可是个精明人,他作为王守澄的部下得到皇帝提拔之后,亲眼目睹了王守澄的下场,所以十分警惕。此刻,尽管他受命领着宦官们赴“金吾仗舍”,心里却半信半疑。当他们一行人在韩约陪同下来到宫门旁时,韩约忽然紧张起来,面色发白,脸上流下了汗。仇士良见了大为惊讶,问道:“韩将军脸色不好,为何流汗?”韩约听了一惊,说不明白。仇士良心中疑云四起,抬头四处看看。忽然隐约传来兵器的碰撞声。他循声望去,忽然一阵风吹来,门旁布幕被风掀动一角,露出刀光剑影。仇士良情知不妙,一个急转身跃上马背,打马便跑。韩约和守门卫兵想上前阻拦已来不及了,仇士良一边厉声呵斥他们,一边冲向远处,众宦官也乘乱上马,纷纷尾随逃离。

    仇士良怒气冲天地逃回含元殿,一言不发,大步径直闯上金殿,一旁的李训发觉情况不妙,急忙喊卫兵保护唐文宗。但仇士良已抢上前去一把挟住唐文宗,把他连拉带拖地塞进大轿,随后跟上的宦官们前呼后拥地抬起轿子,冲破殿后的屏风就走。李训追上来拉住轿竿喊到:“陛下不可走!”仇士良瞪着他大叫:“李训谋反!”这时轿中的唐文宗只得心里暗暗叫苦,可嘴上还喃喃地说:“李训不敢谋反。”众宦官哪肯听他的,仇士良和李训扭打起来。此时宫内宫外早已一片大乱,神策军长期受仇士良统辖,自然都听仇士良的;仇±良他们乘势摆脱了李训他们,一路疾走,把唐文宗直接抬进内宫宣政门后,紧闭宫门。李训赶来时,只听得宫内一片“万岁”的呼喊声,知道自己完了。

    仇士良手中抓着皇帝,又有神策军的兵权在握,便马上发布命令,四出搜捕杀人。他带人在长安共杀了朝官平民一千六百多人,史书上说“血流成渠”。几天后,仇士良手下的神策军在终南山追杀了乔装逃出京城的李训。

    郑注在风翔刚刚带兵启程赴长安,路上传来了事变的消息。他大惊失色,急忙退兵据守风翔,结果在风翔被一名仇士良的亲信监军所杀。

    唐文宗就这样反而落入宦官之手。他一直被软禁,终日愁眉不展,喝酒作诗排遗忧烦,打发日子。五年后他终于积忧成疾,病死长安。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文宗》、《旧唐书·宦官·王守澄》、《新唐书·宦者·仇士良》、旧唐书·李训》、《旧唐书·郑注》、《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一·文宗大和九年》)

    64.不可让皇帝“手滑”

    唐武宗李炎(840-846),原名李瀍,是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的弟弟。唐武宗在位六年,二十七岁登位,三十三岁病故。他重用宰相李德裕,削除两军中尉宦官仇士良的官爵,没收其财产,政治比较清明,可以说是中唐时期一位有所作为的年轻君主,故事还得从他的二哥唐文宗李昂病重时说起。

    开成五年正月,唐文宗突然病重,卧床不起,宰相李珏、知枢密刘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李成美监国(代理朝政)。两军中尉宦官仇士良、鱼弘志认为让太子李成美继帝位,自己没有功劳,便用武力发动宫廷政变,强立皇弟李瀍监国,将宰相李珏、知枢密刘弘逸逮捕监禁,将皇太子李成美和一大批皇亲国戚杀死,仇士良还怨恨唐文宗立嗣时不和他商量,对过去受文宗宠幸的乐工、内侍杀的杀、贬的贬,一派恐怖气氛。几天后李瀍在仇士良、鱼弘志等人钢刀的保护下登上帝位,是为唐武宗,翌年改元会昌。

    唐武宗即位后,仇士良自然按惯例总揽朝政大权,可是唐武宗却采取了一个措施,使局面有了变化,那就是他将淮南节度使李德裕调入京师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之一)。

    李德裕任宰相后,入朝拜谢时,便对唐武宗讲出自己的政见,他对唐武宗说道:“治理之要,在于辨别群臣中之邪人与正人,邪正二者势不相容,正人指邪人为邪,邪人亦指正人为邪,人主要辨别是很难的。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立。故正人一心事君,邪人竞为朋党。先帝们也知道朋党的祸害,但所用的也都是朋党之人。这是因其心不坚,志不一,所以好人得乘虚而入。”李德裕还说人君宜坚定不移地依靠中书(宰相班子),政出中书,对宰相们真诚相待,对宰相中的好人即去之,有过失当面指出,不要听小人的挑拨等。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