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38)
    隋唐五代(38)

    元和十五年元旦上午,连绵几日的阴雨终于停了。罢朝几天的唐宪宗在麟德殿上朝,召见赴京城述职的义成节度使刘悟。刘悟退朝后对同僚说,皇上身体尚好,看来我们不需多虑。之后唐宪宗又在麟德殿与群臣饮宴至夜,才回到寝宫休息。不料第二天清晨,宫中传来唐宪宗暴死的消息。众大臣们慌忙赶到寝宫中和殿,只见殿门外面已由宦官梁守谦带重兵团团围住,里面有王守澄、陈弘志等宦官仗剑把守,不让群臣靠近唐宪宗的房间。陈弘志晃动着手中宝剑气势汹汹地说:“皇上误食金丹,昨夜毒性突发身亡。留下遗诏,命太子继位。”皇甫蹲等人心中明白,但不敢多言。吐突承璀拉着年少的澧王李恽赶到,李恽硬要冲进去看唐宪宗遗容,也被强行挡在门外。第二天吐突承璀和李恽便都失踪了,史载是被王守澄等另一批宦官杀掉的。

    唐宪宗之死,既是历史上一大疑案,更是唐朝皇权统治的一个令人悲哀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唐朝的最后九代皇帝全部由宦官操纵废立;他们在位执政的平均时间不足十年,平均寿命不满三十三岁,其中有三人直接死于宦官谋杀。近两百年来显赫一时的“大唐盛世”,此时再也难以重振雄风了。

    王守澄等宦官拥立李恒接皇帝位后,是为唐穆宗(820-824)。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宪宗》、《旧唐书·柳泌》、《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宪宗元和十四、十五年》及《新唐书》有关篇章)

    60.考试作弊案

    唐穆宗长庆元年,京城长安举行省试(又称礼部试),主持这次考试的是右补阙杨汝士和礼部侍郎钱徽。考试前一些达官贵人纷纷为其子弟、亲友走门路、通关节,想靠人情中选。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也都写信给钱徽,请钱徽照顾他们的亲友,优先录取。

    发榜之后,段文昌、李绅的亲友全都榜上无名。进士及第的共十四名,其中有:郑朗——郑覃之弟;裴譔——裴度之子;苏巢——李宗闵的女婿;杨殷士——杨汝士的弟弟等。

    郑覃是谏议大夫;裴度是元老大臣,此时为检校司空、镇州行营招讨使;李宗闵为中书舍人,这几位都是赫赫有名的大臣,杨汝士自己就是主考官。

    段文昌觉得自己的官职也不算小,这杨汝士一点面子也不给,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去向唐穆宗告状说:“今年礼部考试不公正,所取进士都是些没有本事的公子哥儿,是靠卖关节(暗中行贿、说人情)得到的。”

    唐穆宗半信半疑,于是找大学士李德裕、李绅和元稹等人来询问;李德裕和李宗闵(其女婿苏巢中举)有宿怨。李宗闵和牛僧孺元和年间进京赴考对策时因讥刺朝政,结怨于李德裕的父亲、当时的宰相李吉甫。因此这时李德裕马上支持段文昌的检举,李绅、元稹也都说段文昌所说属实。唐穆宗于是命中书舍人王起,主客郎中知制浩自居易复试。

    郑朗、裴譔、苏巢等几个榜上有名、正春风得意的新进士一听说要复试,心里都发毛了,但圣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再进一次考场。他们如坐针毡似地答完考卷,灰溜溜地离开考场。

    考卷审阅完毕后,唐穆宗亲自阅览一过。长庆元年四月十一日,唐穆宗下了一道诏书,严厉地指责作弊的官员,指出近几年来考试的风气不正,应予改革;批示这次考试的结果是:孔温业等三人所试粗通,给予及第;卢公亮、郑朗、裴譔、苏巢十一人落第;贬钱徽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为剑州刺史,杨汝士为开江令。

    此次考试作弊案处理之后,大臣们之间的党派之争更加尖锐化了。

    唐穆宗当然不会想到,他的公正的判决,反而加剧了唐王朝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斗,这是因为当时的整个统治集团已经十分腐朽,个别事件的正确处理,已是无济于事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