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隋唐五代(37)
    隋唐五代(37)

    毫无军事才能的宦官吐突承璀担任军事统帅,严重挫伤各道统兵将领的积极性,他们互相观望,使战局陷于被动,在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后,唐军还是失利,唐宪宗不得不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这次对藩镇的用兵,唐宪宗不听直臣的规谏,以失败告终。

    就在唐宪宗对河北用兵之时,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病死,部将吴少阳杀吴少诚之子自立,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又自立为帅,并发兵屠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焚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掠鲁山、襄城(均在今河南省内),关东震骇。唐宪宗发十六道兵讨伐淮西吴元济。淮西辖有申、光、蔡兰州,吴元济的据点在蔡州。唐宪宗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进军。严绶和吐突承璀一样没有军事指挥才能,当统帅一年,毫无成绩。元和十年,唐宪宗改任宣武节度使韩弘为淮西诸军都统,韩弘自己就是个半割据者,不愿淮西平定,诸军也相互观望,停滞不前,到元和十二年,战事还是没有进展,军民已是疲蔽不堪,朝臣纷纷主张撤兵。乎卢节度使李师遭也上书请求赦免吴元济,唐宪宗不答应。李师遭大怒,遣人烧毁河阳所储藏的军粮,又派刺客潜入京师,刺杀宰相武元衡,刺伤宰相裴度。裴度是个坚决的主战派,这时他向唐宪宗请求亲自到淮西督战,并要求撤回监军的宦官,唐宪宗准奏,诸将大喜。在裴度到偃城督师之前,唐、随、邓节度使李朔已为平定吴元济作了充分的准备,他训练三千敢死队,又招降吴元济手下的一些将领,对蔡州的守备作了充分的调查,几乎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元和十二年冬,李朔将军事布署秘密报告裴度,在裴度的支持下,乘雪夜率军九千偷袭蔡州,打了一场十分艰苦而又神速、机智的漂亮仗,攻下蔡州,活捉吴元济。

    淮西平定后,其他藩镇也感到恐惧了,纷纷上书要求离开藩镇到朝廷做官,有的表示归顺。元和十三年,唐宪宗又派兵讨伐盘据在淄青镇的李师道·次年杀李师道。朝廷收复淄青十二州,自此,藩镇割据现象基本上被消灭,唐王朝出现暂时统一的局面。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宪宗》、《旧唐书·吴元济》、《旧唐书·裴度》、《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三至五十六,宪宗元和元年至元和十三年》)

    58.迎佛骨之争

    唐宪宗即位以后不久,就对长生不老的神仙之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元和五年的一天,唐宪宗上朝对问群臣,神仙的传说是不是真的?大臣李藩回答说:“秦始皇为了求神保佑,派几千名童男童女入大海寻仙药,结果有去无回;汉武帝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方士以谋求长命百岁,结果也一无所获。所以陛下只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安定,百姓爱戴,自然会长寿的。”唐宪宗听后,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事逐渐平息,社会趋于稳定后,唐宪宗又开始热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了。元和十三年,他听说有个叫作柳泌的方士能制作长生药,就把他召进宫去。柳泌声称天台山有所谓“仙草”,服食后即可长生不老。唐宪宗听了大喜,立刻派他到那里当台州刺史,专门负责采集仙草之事。臣子们谏功说,历代帝王也不过给方士一份优厚待遇罢了,可从没有让方士当州郡地方官的。唐宪宗听了很不高兴,他沉着脸说:只需用区区一州的人力物力,就可以得到长生药,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元和十四年,有个大通和尚对唐宪宗说,凤翔地方的法门寺里藏有珍贵的佛骨,是佛祖释迦牟尼离开人世升天时留下的“真身舍利”,是人世间永恒长存的灵物。事实上,这佛骨只是相传为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藏在法门寺塔内,每三十年一开,传说开塔之日必定人泰年丰。此时正逢开塔之年。唐宪宗听后大喜,即命亲信的宦官举行隆重的迎奉佛骨的仪式,并且派人在路边筑起亭台楼阁,张灯结彩,持香前去迎佛骨的队伍一路上吹吹打打,把佛骨接进长安,供奉在宫中。三天之后再移至长安各大寺庙,日夜香火不断,供奉的财物源源从皇宫送来。皇帝如此,王公大臣们自然也纷纷前去瞻仰进奉。一时间全国上下敬佛之风极盛,据史书记载,从官吏到百姓都有因布施而倾家荡产的。

    这时候,刑部侍郎韩愈挺身而出,上表切谏,措辞激烈地直言自己的意见。在这篇有名的《谏佛骨表》中,他谏劝唐宪宗说:佛教是外来的;在古代,中国还没有佛教时,帝王们寿命都很长,如周文王九十七岁,武王九十三岁。而到了汉明帝以后,信佛的帝王寿命却不长了,国家也多不太平。梁武帝笃信佛,可他的结局却很惨,是被围困饿死的,国家也乱得不成样子。如此看来,岂不成了“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吗?从君王到百姓这样崇信佛教,结果耗费巨资,于国于民不利,发展下去,甚至还可能到“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的地步。最后他主张把那些佛骨让有关部门“投诸水火”,这样天下方可太平。

    在当时皇帝带头崇信佛教的情况下,一般人能够冷静地不随大流敬佛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敢于如此慷慨陈词对皇帝提出谏劝,这才看出韩愈的大思想家风度。

    不过,这也就差一点送了韩愈的命!唐宪宗看了韩愈的谏书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处死韩愈。幸好裴度等大臣再三恳求,唐宪宗这才从宽发落,将韩愈贬官为潮州刺史。韩愈在贬官的路途中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