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23)
不久,武昭仪又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弘,一生儿子,她的地位自然又高了许多。永徽六年六月,武昭仪诬告王皇后和她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用巫术诅咒唐高宗。唐高宗信以为真,下诏禁止柳氏入宫,又将王皇后的娘舅吏部尚书刘爽贬为遂州刺史。武昭仪乘机再提易后之事,唐高宗心里再次活动起来。中书舍人李义府是个“笑里藏刀”的人物,长孙无忌对此人很是厌恶,提出将他降为璧州司马,免得在朝中惹是生非,诏令还未传出,他闻讯连夜入官求见唐高宗,只语不讲自身的事,只求唐高宗立即废去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唐高宗一听大喜,当即赐给他一斗珠子,自然也不会贬他的官职了。长安令裴行俭得知易后之事,去找长孙无忌、褚遂良说道:“如立武昭仪为后,国家之祸必自此始。”这话有人探听到了,传到唐高宗那里,唐高宗立即下令将裴行俭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这一升一降,明白地向大臣们表示了唐高宗的决心。一天早朝后,唐高宗叫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到殿内议事,褚遂良向另三人表示要以死谏的决心,李勣却托病不去。入见后唐高宗果然向他们提出改立皇后的事,褚遂良提出唐太宗临终前对自己曾经嘱咐过,要自己照顾好“佳儿佳妇(即唐高宗和王皇后)”。唐高宗满脸不高兴,叫他们出去。第二天,唐高宗又召集这三人到宫中谈易后之事,褚遂良还是不同意立武昭仪为后,他说:“陛下如果一定要改换一个皇后,可以从天下有名望的家族中来找,何必找武氏呢?况且武氏侍奉过先帝(指唐太宗),天下耳目,怎能遮蔽呢!”武昭仪在幕后听到了,大声叫道:“何不扑杀此獠!”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受刑。”于志宁吓得一声不吭。于是再次不欢而散。
几天后,唐高宗单独召见李勣。这李勣原是瓦岗军的一名勇将,降唐后成了唐朝的开国元勋。此人老于世故,善于随机应变。唐高宗问他对易后之事的看法时,他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去问外人呢?”唐高宗一听,主意拿定。几天后,唐高宗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后又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病死于爱州)。永徽六年冬十月,唐高宗下了一道诏书,将王皇后、萧淑妃贬为庶人;母及兄弟除名,流放岭南;立武昭仪为皇后。显庆四年,许敬宗秉承武皇后的旨意,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哭泣着要求免长孙无忌的死罪,以后将他贬至黔州,不久,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派人到黔州,迫长孙无忌自缢身亡。
王皇后和萧淑妃贬为庶民后,囚禁在冷宫里。一天唐高宗去看望她俩,被武皇后发现了,令人将她俩砍去手足,浸在酒瓮里,说是要她俩成为“醉骨”。她二人痛苦呻吟了几天才死去,萧淑妃死前大骂道:“愿我后世变成猫,阿武变成鼠,时时扼阿武的喉咙方解我恨。”武皇后探听到后,从此禁止宫里养猫。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则天皇后》,《新唐书·后妃上·则天武皇后》、《旧唐书·后妃·高宗废后王氏、良娣萧氏》、《新唐书·后妃·王皇后》、《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
36.凤鸣朝阳
唐高宗永淳元年夏四月,关中闹灾荒,饿死不少人。米价飞涨。麟德二年一斗米只五钱,到永淳元年涨到斗米三百钱,十七年间涨二十倍,京城物价昂贵。唐高宗便和掌实权的武皇后驾奔东都洛阳,行前匆匆,粮食带得不充足,扈从的卫士不少因衣食不足,倒毙路旁。
唐高宗和武皇后到东都洛阳,一住就是一年多,这年五月间,洛阳城阴雨连绵,致使洛水泛滥成灾,淹了庄稼,倒了房屋,百姓流离失所。这时的关中地区先闹水灾,而后旱灾、蝗虫灾接连而来,旱虫灾害带来瘟疫,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两京之间死在道路旁的人不计其数,一斗米从去年的三百钱又涨到四百钱,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