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隋唐五代(22)(2/2)

    35.废立皇后之争

    唐高宗李治即位时,立妃子王氏为皇后。几年后,王皇后因没有生育儿女,逐渐失宠。高宗宠爱另一个妃子萧淑妃。一天,唐高宗到感业寺祈祷,为其父唐太宗超度祝福,因为这天正是唐太宗的忌日。在寺中,他遇见一位剃发为尼的武才人。这武才人原是唐太宗的妃妾,十四岁那年,唐太宗听说她长得美貌,将她召进宫里为才人(妃妾之一),唐太宗死后,她和其他妃子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唐高宗当太子时,便对武才人的美貌十分倾慕,武才人当然也明白。此次相遇,唐高宗情思顿起,武才人也依稀流涕。唐高宗回宫后,很想念武才人,这事给王皇后知道了,王皇后想利用武才人来使萧淑妃失宠,暗中派人叫武才人留头发,又劝高宗将武才人接回宫中,这正合唐高宗的心意,武才人便被按回宫中,成了唐高宗的妃子。

    武才人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她是并州文水县人,父亲武士彟做木材生意出身,后来参加李渊的起义军,当过工部尚书、利州都督。贞观十一年,武才人十四岁那年进宫,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死时还是个才人。但她是个机敏聪慧的人,颇有心计,这次成为唐高宗的妃子后,便摸到王皇后忌妒萧淑妃的心思,百般巴结讨好王皇后,对唐高宗更是曲意奉承,虽说她比唐高宗大四岁,却很得唐高宗的宠幸,王皇后也时常在高宗面前讲她的好话、夸奖她,没多久,高宗便封她为昭仪。

    唐高宗和武昭仪打得火热,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冷落在一边。王皇后这才发现自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于是又和萧淑妃联合起来对付武昭仪,常在高宗面前说她的不是,武昭仪知道后,也毫不示弱,也常说她俩不好的话。唐高宗总是俯袒武昭仪。王皇后平日在宫中爱摆皇后的架子,人缘不好,她的母亲柳氏(越魏国夫人)和娘舅中书令柳爽有时到后宫看她时,对宫妃和宫女太监们也很傲慢,因此后宫中讲王皇后好话的人很少。武昭仪则相反,她倾心交结后宫的嫔妃宫女,凡有赏赐便分给她们,她们自然都站在武昭仪一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一切动静,很快就传到武昭仪那里,她俩有什么差错也很快就传到唐高宗的耳边。唐高宗对这两人也更疏远。

    不久,武昭仪养了个女儿。一天,王皇后来探望,事前武昭仪已得知,故意走开不在场。王皇后进来后抱着女婴玩了一会便离开,她前脚刚走,武昭仪后脚跟进,便将亲生女婴扼死,盖上被子,像是还在睡觉一般。一会,唐高宗来看他的女儿。武昭仪满脸笑容地指着女婴,要唐高宗抱抱她,当唐高宗轻轻掀开被子俯下身子要抱她时,脸上忽然露出惊恐的神色,说是婴儿已死。武昭仪立即号啕大哭,要高宗追查凶手,说她刚才离开时婴儿还睡得很好,转眼间死去定是被人杀死。高宗忙问刚才谁来过,宫女们说是王皇后才走不久。唐高宗于是怀疑是王皇后下的毒手,便下了废去王皇后的决心,想立武昭仪为皇后。

    武昭仪出身低微,又当过唐太宗的妃妾。儿子娶父亲的妃子,已遭物议,再立她为皇后,大概不会有人支持。唐高宗最担心的是这么三个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李勣。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娘舅,又是唐太宗临终前所托咐过的大臣之一(顾命大臣),也是当朝资格最老的宰相之一;褚遂良是唐太宗极信任的元老大臣,唐太宗时赫赫有名的宰相刘洎就死在他手里;李勣也是唐朝的开国元勋,足智多谋,屡立战功,眼下也是唐高宗的台柱。这三人中,尤以太尉长孙无忌最关紧要。一天,唐高宗带着武昭仪登太尉府拜访长孙无忌,和长孙无忌开怀畅饮。席间,唐高宗令人载来金宝锦帛十车赠给长孙无忌,又当场下诏封长孙无忌宠妾所生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然后才同长孙无忌谈起改立皇后的事,不过长孙无忌却装聋作哑,把话题岔开。唐高宗和武昭仪十分恼怒,但又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扫兴离去。

    野心勃勃的武昭仪当然不会罢休,她叫她母亲杨氏多次到长孙无忌府中作说客,长孙无忌仍然不许。善于见风使舵的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来劝说长孙无忌,被长孙无忌厉声斥责,碰了一鼻子灰而去。唐高宗只好把废立皇后的事暂时搁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