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攻打高丽
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有三个王国:高丽(在北部)、百济(在西南部)和新罗(在东南部),他们都和唐王朝友好往来。贞观十六年十一月,高丽发生政变,西部大人(酋长)泉氏(姓)盖苏文杀死国王高建武和大臣一百多人,自立为莫离支,国事。原国王高建武,早在唐武德四年,便遣使入贡,以后使者往来不绝,唐太宗对他的死,深表哀悼,为之举哀,并派使者前往吊丧。毫州刺史裴思庄奏请讨伐高丽,唐太宗认为乘乱攻而取之不义,加上山东凋蔽,不忍心用兵。贞观十七年六月,太常卿邓素出使高丽归来,提出在怀远镇增派戍兵以威逼高丽的主张,唐太宗说:“古人有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没有听说用一、二百个戍兵便能威逼异域。”可是一个月后,唐太宗却对大臣们说:“盖苏文弑其君而专国政,实在不可忍受。以今日之兵力,取之不难,但我不想劳役百姓,我想用契丹、韬靺兵去骚扰它,如何?”长孙无忌以为眼下还不必急于用兵,待盖苏文更加骄惰、恶行更多时再用兵不迟。唐太宗表示赞同。
贞观十七年秋九月,新罗使者来向唐太宗报告说,百济攻取其国四十余城,又与高丽连兵,企图阻绝新罗入唐朝贡之路,乞求唐朝派兵援助。唐太宗命司农卿相里玄奖携玺书前往高丽,叫高丽停止与百济对新罗用兵,如若不然,明年即发兵攻打之。贞观十八年二月,相里玄奖从平壤回朝,说高丽盖苏文不听从劝告,提出要新罗归还隋末所占领的五百里地,方肯罢休。唐太宗听后,很为恼怒,说道:“盖苏文弑其君,残贼其大臣,暴虐其民,如今又不听我的诏令,侵犯邻国,不可不讨。”于是下定攻打高丽的决心。谏议大夫褚遂良和其他一些大臣进行谏劝,只有李世勣(又名李勣)赞成发兵。唐太宗此时已滋长了好大喜功的情绪,又觉得高丽不听他的话,伤了他这个“天可汗”的尊严,听不进大臣们的劝告,下诏着手进攻高丽的准备。贞观十八年七月,命将作大匠阎立德等人到洪、饶、江三州造船四百艘运载军粮,又下诏营州都督张俭等率领幽、营二都督兵及契丹、奚、鞨靺的军队先击辽东,以观形势。九月间,高丽莫离支盖苏文派使者来进贡白金,褚遂良劝说唐太宗不予接受。唐太宗攻打高丽的决心已定,下令将高丽使交大理寺办罪,加紧调兵遗将。十月,唐太宗任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帅江、淮、岭、硖兵四万,并洛阳招募之兵三千,战船三百艘,从莱州渡海向平壤进发。
贞观十八年冬十月,唐太宗离开京城长安到洛阳,拟从洛阳往北赴辽东。在洛阳,唐太宗找来隋时任宜州刺史的郑元诪,向他询问当年他随隋炀帝攻打高丽的情况,郑元诪劝唐太宗还是不打为好,他说:“辽东路远,粮运艰难险阻,东夷(指高丽)善守城,不易攻下。”唐太宗却说,“今日非隋之比”,仍是决心进军。贞观十九年春二月,唐太宗从洛阳出发,三月到定州,命太子李治管理朝政,留下马周、刘洎、张行成等人辅助太子。将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带在身边,宰相岑文本因劳累过度在半路上病死。这年四月,李世勐的军队渡过辽水,攻克盖牟城,五月,进军至辽东城下。这时唐太宗也到了辽东城,他带领数百名骑兵亲临城下,帮士卒们搬土填沟堑。隔天,李世勣带领将士日夜攻城,接连十二天不停地进攻,高丽派步骑四万增援辽东城,被江夏王李道宗击退。唐太宗带领一支一万多人的精兵与李世勣会合,声震天地,战斗十分剧烈,高丽兵抵挡不住,辽东城被攻下。六月,进兵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唐太宗亲自为他吮血。大将契苾何力腰部被刺伤,唐太宗为他敷药。在唐军猛烈的进攻下,白岩城被迫投降,唐军进驻安市。高丽派高延寿、高惠贞率十五万高丽、鞨靺兵前来救援。唐太宗分析高延寿的对策时说:“我替高延寿设想,可有三策对付我军:引兵向前连接安市城为堡垒,依山据险,坐困我军,放纵鞨靺兵掠夺我军牛马,我军攻而难下,退为泥潦所阻,这是他们的上策;引城中之兵逃跑,这是中策;引兵前来与我军决战,这是下策。”高延寿军中有习军事的长者对高延寿献计说:“秦王(唐太宗)内除群雄,外服戎狄,今举海内之众而来,不可敌也。为君之计,莫若顿兵不战,旷日持久,分遣奇兵断其运粮之道,粮食既尽,求战不得,便可胜之。”高延寿不用其计,引军直进,离开安市四十里处列阵,要与唐军决战。唐太宗大喜,他先派个使者去对高延寿说:“因为你们国内强臣弑杀其君主,我军是为了向他问罪,不是来交战的。进入你国境界后攻下几座城那是为了补充粮食,只要你们国家遵循为臣之礼,你们失掉的城市会还给你们。”高延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戒。当夜唐太宗即分兵两路,全军出击。高延寿仓惶迎战,阵势大乱,溃败而逃。此时天上雷鸣电闪,闪光中见唐军中一员武士,身着白色战袍,手执长戟,腰两面各带一张弓,大叫突阵,所向披靡。唐太宗在高处望见,连问此人是谁?左右查问,方知是薛仁贵,绛州龙门人,是应募从军的武士。唐军乘胜将高延寿残军包围,高延寿被迫率军投降。战后唐太宗召见薛仁贵,当即提升他为游击将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