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秦汉(28)(2/2)
    原来,张释之曾经担任过公车令这一官职。公车令掌管皇帝宫殿司马门,夜间宫殿巡逻;天下上书和征召都要经过公车令。后代的所谓“公车上书”,最初就是因为普通百姓或儒生上书言事者由公车令接待而得名。公车令是卫尉的主要属留,卫尉是掌管皇宫门卫屯兵的九卿之一。汉制,除皇帝、太后外的一切人,经过司马门都要下车。张释之担任公车令后,正巧太子刘启及其同胞弟梁王刘武乘车经司马门而不下车,张释之按规定追及太子和梁王,要他们停车,不得入殿门,同时上疏弹劾太子和梁王入宫门不敬。书奏给薄太后看到了,汉文帝摘下皇帝冠,对母亲薄太后谢罪说:“我没有把两个儿子教育好。”薄太后于是派使者下诏赦太子和梁王,两人这才得以入官。汉文帝由此认为张释之是个奇才,提拔他为中大夫,后来一直升到廷尉。

    但是如今太子刘启即位为皇帝,张释之却担心,一旦刘启算起自己的这笔旧帐来,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大约这时邓通也已饿死了,邓通的榜样放在面前,张释之的前景确实也是颇堪忧虑的。

    这时,有一位王生,给张释之出主意,要张释之主动去见汉景帝谢罪。

    王生是一位没有官职的书生,治黄老之学十分有名。有一次,汉文帝召见王生于朝廷,三公九卿全站立在两旁,王生已经年老,说:“我的袜带松开了。”同时对廷尉张释之说:“请你帮我结一结袜带。”张释之马上跪在地上帮王生结好袜带。退朝以后,有人对王生说:“你为何要在朝廷上折辱张廷尉,让他为你结袜带呢?”王生说:“张廷尉是天下名臣,我不过是个老而且贱的书生,对张廷尉也不会有什么帮助,所以我有意在朝廷上折辱他一下,让他跪下为我结袜带,使天下人更加尊重张廷尉。”这件事当时传开来,果然人们都认为王生贤而张廷尉有修养,人们更加看重张廷尉了。这时,王生知道张廷尉苦恼,认为主动向汉景帝谢罪,必然无事。张廷尉用王生之计,入宫谢罪,果然,汉景帝没有办他的罪。

    不过,汉景帝毕竟不喜欢张释之,年余之后,就免去他的廷尉职务,要他去淮南王国当丞相。一般中央汉廷的大官去分封王国,叫做“左迁”,也就是降职使用之意。张释之在淮南王国相位上,竟以寿终。

    (取材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64.削弱诸侯王国的不同方案

    前面说到汉文帝重视人才,发现了贾谊和晁错,这两个人也确实为汉文帝出了许多好主意。不过,这两人的学派不同,出的主意也有差别。这种差别,仔细观察起来,非常有趣。我们举一个对待分封王国的态度和方法问题,来作一对比。

    汉高祖分封刘姓诸侯为王,起初是为了抑制异姓诸侯,后来,这些分封王国在防止诸吕篡夺刘姓政权上,也起了作用。但是,分封制毕竟不利于中央集权,到汉文帝时候,矛盾就浙渐尖锐化了。吴王刘濞同汉廷的矛盾,就是个代表性的例子。

    吴国拥有三郡五十三县。汉高祖刘邦封兄子刘濞为吴王时,当刘濞已经受印封王后,刘邦把他找来一看,觉得刘濞面相不对,当面对他说:“你的样子有反相。”大约刘濞总是有种桀骜不驯的气度,刘邦是打过天下的人,看人看得多了,从气度上观察人,常有惊人的准确之处。只说刘邦当下心里很懊悔,但已经封他为王了,也不能撤消,便抚着刘濞的背脊对他交待说:“有人预言,汉朝建立后五十年时,东南地区会发生动乱,难道就应在你身上吗?不过天下同姓总是一家,你记住千万不要造反!”刘濞顿首说:“不敢!”

    但是,后来诛杀诸吕以后,汉文帝刘恒以一个偏远地区代国的分封王入汉廷为皇帝,自然会使一些强大的分封王产生想法。而一件偶然的事情则促成了这种潜在矛盾的激化。

    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在汉文帝时入京师,文帝让他陪侍后来成为汉景帝的皇太子刘启饮酒博弈。想来这两个太子平时都是唯我独尊的,不久,就在博弈时发生争吵,皇太子刘启提起棋局来就对着吴太子刘贤敲下去,一下子就把刘贤打死了。汉文帝只得送刘贤的尸首回吴国归葬。尸首到了吴园,吴王刘濞不消说十分恼火,便说:“天下同宗,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葬回吴国!”于是再派人将儿子的尸首送回长安去安葬。尸首送回长安,只是一种表示心中气愤的形式。平心而论,儿子被活活打死,谁不恼火?但是,作为封建藩王同皇帝的关系来说,这自然是相当狂傲失礼的举动了。并且,吴王刘濞就此称病不到京师朝见汉文帝。京师的大臣们当然知道原因何在,再查问下来,吴王并没有生病,因此,每有吴王使者来京,就会被抓起来审问。连抓了好几个。汉、吴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吴王于是想造反了。后来,吴王秋天又派使者来向皇帝请安,汉文帝又责问使者,使者回答说:“吴王确实没有病,汉廷已经抓了吴使者好几批,所以吴王只能称病了。况且古语说:‘察见渊中鱼,不祥。’如今吴王刚刚装病,被发现了,受到责问,更加不敢来京,恐怕被诛,就会出现无聊之计(意谓造反)。只有皇帝赦而不问,一切才能重新开始。”于是汉文帝把所有抓起来的吴王使者全部放回,而专门赐给吴王以几、杖(老人凭几而卧,扶杖而行),让吴王养老,可以不来京师朝请。吴王一看没有事,也就不再继续动造反的脑筋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