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提出如此无厘头的建议,唯一的解释是,丞相和御史位列三公,同是帝国文官首领,地位在袁盎之上,袁盎此举,是想借机将他们一并扳倒,打通自己的上行空间。
当初共同审查刘长谋反案,联名建议处死刘长的还有一个人:廷尉张释之。
何以袁盎的暗算对象不含张释之,独独对他网开一面?
如果大家记性不错的话,一定可以记起我在前面提过,张释之曾经是袁盎的下属。当年张释之还在当侍卫(骑郎),混得不如意,将要辞职时,是袁盎发现、挽留并向刘恒推荐了他。
事情清楚了,张释之是袁盎的自己人,因此不在打击之列。
袁盎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搞垮了丞相,自己就有望升任丞相;搞垮了御史,自己就有望升任御史。
可惜的是,刘恒是个精明的领导。他拒绝给袁盎当枪使,于是拒绝处理丞相和御史。
当然,黑锅还要有人背,刘恒下令:刘长囚车途经各县的接待官员没有发现、阻挠刘长自杀,严重渎职,统统处死。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和刘长的兄弟情深,刘恒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分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其中,刘长的大儿子刘安为淮南王,二儿子刘勃为衡山王,三儿子刘赐为庐江王。
老一辈的恩怨,就这样了结吧!
而刘长的儿子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为帝国制造新的麻烦。
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曾有妙喻: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
在刘长一案上,袁盎显然跳得太高,反而让刘恒瞧见他的“尾巴”,看清了他的伪善。
直到刘恒死去,他没有再委袁盎以重任。
好皇帝的秘决
事实上,刘恒不是一个长寿的人,他已经来日无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