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打工仔的类型(17)
贾谊的提议固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刘恒还是很给面子:小贾同志,你提的建议是对的,但我刚上台,能力有限,胆量也很有限,俺爹定下的政策,实在是不敢纠正(孝文帝初即位,谦让示遑也)。
这等于给贾谊碰了个软钉子,但是贾谊小伙子人年轻,冲劲足,越挫越勇。
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年),贾谊换个角度再次向皇帝提出建议报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论积贮疏》。
在这份建议中,贾谊指出,天下太平的基础是粮仓充足,粮仓充足的条件是以农为纲。至于手工业、商业,统统是旁枝末节,政府必须打压其发展,强制工、商从业人员改行务农,于是,国家自然富裕,社会必定和谐。
史书说,刘恒看完报告后,大受启发,深以为然,就在当年春天,刘恒亲自下田耕作,作为重农榜样。
这是个历史性的事件,自此,皇帝亲耕成为历任皇帝每年的重要仪式,这项保留节目一直上演了二千多年。其所体现的,是贾谊率先提出的“重农抑商”的基本治国理念。
顺便说一下,皇帝的“自留地”,面积为一亩三分,这是俗语“一亩三分地”的由来。
建议既被采纳,贾谊深受鼓舞,于次年(公元前177年)再次发表高见。
贾谊认为,帝国的侯爵各有封地,可是这些侯爵大爷们留念首都的繁华,不肯离去,既影响首都风气,也不便于管理。
当时,绛侯周勃还在世,并且还在首都长安担任帝国宰相,于是贾谊进一步建议周勃先作表率,辞去职务,回到封地。
这项建议立刻被刘恒采纳,一道诏书,把周勃请下了岗,赶回了家。
这下,捅了马蜂窝。
不问苍生问鬼神(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