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打工仔的类型(16)
贾谊,正式出场了。
经过业务考试、组织审查,刘恒任命贾谊为博士。
说明一下,汉朝的博士,并不是学位名称,而是官职。贾博士大约相当于政协委员,主要职责是参政议政——这是一个需要较高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的岗位。这一年,贾谊不过二十出头(年二十余)。
通常,能混到这个岗位上的,都是老先生。
在一群白胡子里面突然加入了一个小年轻,实在是非常显眼。然而,更显眼的是贾谊的才华。
《史记》记载:“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
大意是,皇帝提出的问题,没等老家伙们作出反应,贾谊总是最先按响抢答器,他回答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令皇帝和老家伙们都感到尽善尽美。于是,大家公认,贾谊最棒。
这事很值得推敲。
既然被选拔到这个岗位,混到了这个年龄,可见大家都不是吃素的。何以独独年纪轻轻的贾谊一枝独秀?
我以为,第一,贾谊才华横溢,这勿庸置疑;第二,贾谊来头颇大,众所周知,他有最高法院院长(廷尉)的后台,老家伙们让他三分;第三,贾谊年轻,所谓年轻是革命的本钱,江湖俗语“欺老不欺少”,老滑头们熟谙官场潜规则,自思来日无多,前途有限,大家一起抬抬小贾的轿子,卖个人情,为自己将来留些退路也是有的。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于是,能力卓越的年轻干部贾谊成为皇帝最赏识的政坛新星,一年之内,被破格提拔(超迁)为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为郎中令所属。
这是极高的官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