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贾谊提出此项建议,完全出于公心,对事不对人。
然而,这事的后果——贾谊得罪了一大批人。这些滞留在首都的侯爵,功劳大、资格老、人脉资源丰富,总之,他们是身为年轻干部的贾谊得罪不起的。
于是,倒贾阵营形成,有史可查的领军人物是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和最高检察长(御史大夫)冯敬。
对张相如和冯敬似乎并不熟悉?不好意思,我也不太熟悉。好在周勃和灌婴打从汉高祖刘邦造反夺天下那会儿,就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在倒贾谊之前,他们曾经联手倒吕,彻底清理了吕家班,把刘恒拉上了台。
在他们看来,贾谊小子,没事乱提意见,不知天高地厚,纯属显摆逞能,没事找抽。
于是大家共同向贾谊砸砖,向刘恒上疏,内容大致是:贾谊,不过雒阳(洛阳)一个小子,不过仗着读了几年书,就想玩弄权术,搞乱政府秩序(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似乎刘恒被周勃、灌婴等人说服。具体表现是,自此皇帝开始疏远贾谊,不再听取采纳他的建议,稍后,将贾谊调出中央政府,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真是这样吗?
我一直认为,刘恒是欣赏并信任、理解贾谊的,因为他在处置贾谊时保留了他的高级干部身份,只是,将他调离了权力旋涡中心。
毕竟,贾谊现在招惹出的对手过于强大,强大到皇帝也需要暂时妥协。
贾谊还很年轻,他有学识、有理想,所欠缺的是经验,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圆滑和手段技巧。这恰恰是书上学不来的,只有在人生的阅历中慢慢领悟。
刘恒以为,对贾谊来说,挫折,是一种教育;疏远,是一种保护。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