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大学招生收费:是对还是错?(5)(2/2)
看来,高等教踊收费是不可能的,不分地域、不分职业地用一个标准,又难以做到公正合理。
有人提出,能不能像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粮食那样,定出一个最低“保护价”,以保障优秀的普通工农子弟不致因经费问题而失去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大学校园,当代社会的缩影
1989年以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代培生”、“自费生”、“公费生”等多色彩现象。刚开始,那些自费生还因为考场那几十分的差距而感到脸上无光,随着自费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在高等学校已经有了“三分天下”。同样属于自费生,他们中有的潇洒,有的苦涩,有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1993年下半年,山东省高校工委就大学招生收费问题作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上大学收费表示理解,但对收费过高甚为不满,特别是经济负担过重、生活条件下降的学生意见更大。一些学生反映,学费年年涨,伙食费年年涨,教育改革除了加重学生经济负担外,没有实质性进展。许多学生要求学校拿出办法保护家境不富裕的学生能继续学业。
据对10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学生中每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包括家庭供给和政府各种副食补贴)占80%,其中每月收入在60元以下的占30%,这些学生每月连伙食费都不够。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山东建工学院有一名女生,常吃馒头,喝白开水,把省下的困难补助费寄回家,解决家中困难。有的学生为了省钱,入学一个多月没吃过肉。
在1000名被调查的新生中,学费靠各方面凑齐(包括家庭支付、借贷、亲朋帮助等)的占47%;学费难以承受的家庭占20%,勉强承受的占67%。山东水利专科学校159名自费生中,有24人因上学家庭举债,数目一般在3000元至5000元,最多的达6000元以上。山东工业大学有的学生借不到钱,以36%的利息借了高利贷。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