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另类个性怎能不遭非议
    在三国人物中,魏延有主见,有性格,思想解放,想到做到,是一个对社会时尚无所顾忌、具有反叛精神的战将。当时,许多人一旦跟定某个领导后,无论这个领导多么昏庸无能,自己受的委屈多么大,也抱定“忠臣不事二主”态度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例如,赵云早年看到自己的上司公孙瓒为无能之辈,又非常喜欢刘备,也只能等到公孙瓒死后才投奔刘备;黄忠为韩玄保守长沙,在韩玄要杀掉他时只喊了一声“无罪”就准备引颈就戮。而魏延不是这样,他胸无所藏,想到做到,传统礼教在他心中没有多大地位,他对自己憎恶的东西,敢于挺身反对;对自己向往的东西,就勇敢地追求。

    但是,魏延绝不是吕布那种没有理想、见利忘义的小人,在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环境中,他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就选定领导人一事看,魏延自少年时代就看中刘备,辗转投奔,对刘备及其蜀国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在襄阳砍死守门将士,是为了让刘备入城,当时曹操已夺取了荆襄,声势浩大,而刘备正率军败退,处在危难之中。但他反投刘备,说明他追求的目标是坚定明确的。直到在长沙杀了韩玄,他才实现了追随刘备的夙愿。

    在刘备手下作战,他总是争先恐后。汉中斜谷界口和曹操相遇时,操招降魏延,延大骂拒绝,并设计射伤曹操。魏延的武艺、谋略及其勇敢精神,使他在蜀将中崭露头角,成为刘备集团的后起之秀,加上他对刘备的忠诚,因而深得刘备的器重。应该指出,刘备对待魏延的态度和孔明迥然不同。还在魏延杀了韩玄初来投降时,孔明认为魏延杀掉上司是不忠不义之举,要将他杀掉,刘备则认为“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第五十三回)。虽然孔明又讲了一大堆理由,但刘备始终没有承认魏延有可杀之罪,坚决主张不杀。刘备自从请孔明出茅庐以后,拂逆孔明意愿的时候不多,除过伐吴这是否定孔明意见比较坚决的一次。而对此事,刘备在临终前向孔明表示了歉意,但他对保用魏延一事,至死无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