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志》,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众将以为关羽驻守荆州,汉中一定会让张飞镇守,张飞也私下认为汉中守将非自己莫属。但出乎意料,刘备提拔青年将领魏延为汉中太守,却让张飞兼任阆中牧,这表明了刘备对魏延的器重。刘备领益州牧时,对他手下武将的名次排列是: 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参见第六十五回),魏延位在马超之前。后来,魏延因资历浅薄,未被列入五虎大将之列,但他总督汉中军马,地位不能算低。刘备伐吴前,派身为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协助魏延守汉中。刘备的安排是有所考虑的,汉中远离成都,是荆州之外第二个独立性较大的地方,又是北抵曹魏的前哨阵地,战略地位重要又不便直接指挥,必须要一名有谋略、武艺强,又十分忠诚的人来镇守,而魏延正是这样的人才。马超虽然武艺高强,身为五虎大将之一,但他有勇无谋,不能独当一面,只能充当魏延的助手。魏延果然不负重托,成功地保守了汉中。
刘备死后,孔明实际主持国事,魏延的命运立刻发生了变化。他由汉中太守被调往南方边远地区抵挡孟马岱像获。孔明在魏延来降之时就认定他是“不忠”、“不义”之人,这种成见至死未变。孔明对魏延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他对魏延提出的建议不屑一顾。如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而孔明则不相信魏延还能提出一个比自己高明的作战方案,不认为由魏延提出的方案还能是可行的。孔明对魏延的第二种态度是平时对他另眼相看,作战中常把他安排在次要位置或需要诈败的场合,如安排守街亭时他让魏延去城后屯扎;火烧藤甲兵时,对魏延下令“限半个月内须要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若输十四阵,也休来见我”(第九十回)。魏延自然是老大不高兴,怏怏而去,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孔明定计击杀张郃时,又是魏延出面与张郃交战,他败退几十里,最后弃尽衣甲和头盔、马匹引败兵往指定地点而逃,引诱张郃上钩。孔明火烧司马父子时,还是让魏延出面诱敌,命令他“不可取胜,只可诈败”(第一百三回)。魏延自然依令而行。当然,战场上需要诈败,指挥员派哪一个将领都是应该的,但孔明碰到这些场合,总是派魏延出面。联系对魏延的一贯态度,他这种安排的意图就是很清楚的了。曾经在老年赵云提出愿随军伐魏时,孔明顾虑说: “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第九十一回)孔明的这种考虑无疑是对的,赵云应该保持常胜英名,但孔明对魏延却不屑于做这种考虑。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