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唱衰苏宁,张近东说做输了我送给你
国美并购永乐后,无疑和苏宁成为最大的“敌人”。但两军尚未短兵相接,已经是唾沫横飞、恶语相向了。
就在国美永乐宣布合并的第3天,关于大批永乐员工投奔苏宁而去的消息就开始满天飞了。黄光裕怀疑是苏宁乘机炒作,并在7月3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斥对方此举“太过分”。
另外,苏宁某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苏宁的净资产为24亿多,大于国美,而苏宁180多亿的市值甚至是国美和永乐市值的总和。他说:“从传统的强者并购弱者的观点上来看,国美虽有并购的却没有并购的资本,苏宁虽有并购的能力却没有并购的。”
陈晓对此反唇相讥:“我们听到苏宁的一些话,说我们有无能力,实际上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否则我们一些企业就不会去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了。同时,企业发展必然有其规律,从海外的跨国公司发展历程来看,企业并购是整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需品。假如有些企业连这样的一些基本规律都看不清楚,或者说不敢尝试的话,那么它的发展前景肯定就会有缺陷。而国美和永乐这两家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的并购,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在行业之中比任何竞争对手都要成熟得多。所谓市值,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弱者在无奈之下找到的一些支撑点。”
陈晓对苏宁的市值也提出了质疑:“关于市值的问题,它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市盈率。香港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伦敦的资本市场、日本资本市场,基本上在同一个水平上,也就是说它已经和国际接轨。而国内的资本市场是a股市场,在市盈率这个标准上和国际接轨还有很大的距离。像我们国内的一些百货行业,主要还是一些国有资本,经营状况我想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但它在资本市场上反映出来的市盈率奇高,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差距十分巨大,也充分说明我们这个资本市场还是不够成熟的。成熟的资本市场和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用国内资本市场的市盈率标准去衡量的话,一定会产生偏颇。而企业真正的价值是企业本身内在的价值,包括盈利能力、品牌影响力、消费者满意度和它的持续发展能力。”
而黄光裕更是直接唱衰苏宁:“苏宁这个企业股价的估值应该是虚高,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它是被高估了,是脱离事实的。”
陈晓也对苏宁想把总部迁到上海一事进行了质疑:“假如苏宁有一天真的能够把总部迁到上海来,未来有可能创造出一片天地,但很可惜它现在还在南京。它真的能从南京迁到上海来吗?首先,南京总部的高层是不是愿意过来?或者上海这样的环境是否能够让他们适应?会不会造员流失?其次,一旦总部迁到上海,它还会像原来那样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吗?它的总部会不会形成?我认为它更多地还是在炒作一个概念,但实施起来会很难。”
一石激起千层浪。黄光裕和陈晓发表此番言论的第4天,苏宁电器从2006年7月31日的48元跌到43.5元,跌幅5.33%。黄光裕的一句话,竟然让苏宁市值数天内“蒸发”10几个亿,这让苏宁高层难耐其火。甚至外表温和如张近东者,也不禁埋怨道:“到底谁更咄咄逼人?这个在业内是有公论的。以光裕和陈总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怎么能对媒体说出那样不负责任的话?”而苏宁总裁孙为民则愤怒地指责黄光裕:“他向世人撒了个弥天大谎!”并扬言黄光裕此举已经对苏宁品牌和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不排除诉诸法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