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朴素而丰富的哲学观点
    在阐述军事理论和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司马穰苴也表露了他的哲学观点。这些哲学观点,是零星的、朴素的。它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只是闪烁的思想火花。不过,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有的观点还颇有兴味和价值。兹仅就所见,略述于下。

    (一) 唯物论

    同春秋战国间的许多军事理论家一样,司马穰苴十分重视作战的地形气候条件、进攻和防御的武器、军队的耐力和士气等。他指出:"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兼舍环龟"(《用众》);"凡马车坚,甲兵利,轻乃重";"凡战,以力久,以气胜,??以甲固,以兵胜。"(《严位》)这里把风、高、险、沛、圮、环龟、马车、甲兵、力、气等物质因素,都看作是战争胜负的条件。他认为,战争时应该"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为五虑"(《定爵》)。此"五虑"中的天(气候)、财、众、地、兵等,也都是客观物质条件。在许多地方的论述中,他直接用"物"这个词来说明,如"方虑极物(详细考虑计算,极尽物力之用)";"人习陈利,极物以豫(预),是谓有善";"堪物简治(胜任事物,检查治理),见物应卒(看见突变的事物反应敏捷,卒通猝),是谓行豫(预)";"然有以职(如此人人都有担当之职),是谓堪物;因是辨物,是谓简治";"物既章,目乃明。"(同上)文中之"物",都是战争中各种物质条件的概括。

    由此可以肯定,司马穰苴的哲学观点,基本上是属于唯物主义的。不过有时,他也相信用龟甲占卜的迷信活动。如他说:"凡战,有天??。时日不迁,龟胜微行,是谓有天。"(《定爵》)这里,他对"龟"甲占卜的"胜"利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占卜而得的"时日不迁",就可以依靠"天"的保佑,他把这种迹象叫做"有天"。显然,所谓"有天"的"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在唯物主义观点的论述中,夹杂有一些神学迷信的东西,这在孙武、孙膑的哲学思想中,都是可以找得到的。

    (二) 辩证法

    在现存的《司马法》中,司马穰苴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得比较充分,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这里择其主要的几点,略作剖析。

    1.对立面的选择互补在司马穰苴看来,世界上的事物充满着矛盾对立。这些对立的事物有:大小、多少、远迩、迟速、众寡、轻重、进退、先后、长短、生死、赏罚、行废、烦暇、利害、攻守、击避、上下、左右、本末、坚柔、胜败、善恶、治乱、疏密、动静,等等。司马穰苴认为,在这些对立的事物中,必须作慎重的选择。如他说:"凡车以密固,徒以坐固,甲以重固,兵以轻胜";"上烦轻,上暇重";"击其大惧,避其小惧"。(《严位》)这种对立面的选择,司马穰苴称之为"权"。他论述道:"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惟权,战也。"(同上)所谓"本末",大体相当于孙子的"正奇"。"本"是用正常的策略去打,即下文所说的"执略";"末"是用奇妙的方法偷袭,即下文所说的"守微"。在战争中,用"本"还是用"末",需要经过"权"衡才能确定。他又申述:"人有胜心,惟敌之视;人有畏心,惟畏之视。两心交定,两利若一,两为之职,惟权视之。"(同上)"大小坚柔,参伍(交错变换)众寡,凡两,是谓战权。"(《定爵》)这里他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凡两"),人们必须在"两"类事物中进行"权"衡选择。不过,两类事物的矛盾对立,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往往各有短长,可以互相补充,交错使用。例如关于长兵器和短兵器这两种武器,他就指出:"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同上)再如关于兵员和行进的轻重问题,他又说:"凡战,以轻行轻则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严位》)这里的意思是,以轻兵而行动轻捷,则易被敌人倾覆,故有危险;以重兵而行动持重,则进展迟缓,故无功;以轻兵而行动持重,则易被敌人围困,故必败;以重兵而行动轻捷,则能产生强大的威力,故战而能胜。司马穰苴最后得出结论:战争中轻、重两个对立的方面,不能偏用一面,排斥另一面;而必须互相调剂配合,"战相为轻重","筹以轻重"(同上),方能取得成功。

    2.事物在数量上必须有度为了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稳定,司马穰苴认为,一 切事物不能走向极端,而必须有度的限制。例如兵器的长短轻重,他说;"太长则难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重则钝,钝则不济。"(《天子之义》)显然,兵器的各种属性,在数量上有一定限度,才能便于使用。再如对人民施加威力的多少,他指出:"师多务威则民诎,少威则民不胜。"并解释说:"多威"会使"百姓不得其叙,技用不得其利,牛马不得其任";而"少威"又会使"诈慝"、"勇力"、"犯命""暴行"者横行不法,"陵之有司"(同上)。因此,"多威"、"少威"都时稳定政治秩序不利,有效的方法是对人民施加的威力要适中有度。他还论及战争发动的时间先后和战争中的休息问题,说:"凡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慑。"(《用众》)他认为,先动则易于力弊,后动则易于畏惧;休息则会怠情,不息亦会力弊,但休息久了反会畏惧怕战。因此,有利的方法是,发动的先后适中,休息的时间有度。司马穰苴这种凡事要求适中有度的辩证法思想,与同时代的孔子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很有些相似。

    3.根据客观情况而随机应变战争中客观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对付的措施也要相应改变。司马穰苴在阐述军事理论时运用这种方法是比较自觉的。例如关于如何布阵,他指出,须"称众、困地、困敌令陈"(《定爵》),即根据我军的众寡、地形的险易、敌人的虚实而下令布置用不同的阵法。战争时要特别注意敌人的动态而作出相应的反映。他一再阐述说:"凡战,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敌)侍则循而勿鼓,待众之作;攻则屯而伺之。""凡从奔勿息,敌或止于路,则虑之。""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敌若寡若畏,则避之开之。"(《用众》)《太平御览》卷三一八引后句而注曰:"敌众我寡,则依利道而受围,以坚众心,分其四向而受敌,则众以死为生,故能冲逐四出,以克胜也;""敌以少弱畏惧者,则开去道,无令为穷寇必死战也。"这里且不论其应敌的措施是否正确,仅就其"视敌而举"、灵活应变的原则,即可见他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唯物而又辩证,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三) 认识论

    关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事物的规律,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等问题,司马穰苴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在战争中,必须使用间谍或自己直接观察等方式,了解敌我双方和远近距离的各种情况。他说:"凡战,间远,观迩"(《定爵》);"远者视之则不畏"(《严位》);"凡战,??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猝),致其屈。"(《用众》)可见只有知晓敌我远近情况,才能"不畏",乘势袭击而"致其屈",获得战争的胜利。这些议论,应该是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论断的先导。至于如何布阵才能致胜,这一知识的获得,司马穰苴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他指出,在战前必须"人习陈利"(《定爵》),即人人演习怎样布置战阵对我有利。他并强调"知易行难",说:"凡战,非(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