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五、西破强楚(2/2)

    《尉缭子·制谈》说:"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孙)武子也。"刘向《新序》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孙武以三万破楚二十万。"(《太平御览·兵部二》引)。可见孙武在这次战争中,率领着三万精兵,以少胜多,大破楚军,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应该指出,吴军入郢以后,做了一些不得人心的事。他们大肆烧杀抢劫,毁坏文物,"烧高府之粟,破九龙之钟"(《淮南子·泰族训》)。阖庐进入楚昭王的宫殿,"尽妻其后宫"(《列女传·楚平伯赢》),把楚国的宫女供他尽情玩乐。伍员、孙武、伯等"亦妻(楚)子常、司马成(当作戌)之妻"(《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军所到之处,"伏尸"无数。汉代贾谊认为,这是伍员"辅阖庐而行大虐"(《新书·耳痹》)。吴军的暴行,必然要激起楚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为躲避吴军的蹂躏,他们扶老携幼,逃往他乡。就在这时,他们逐渐组织起来,"奋臂而为之斗","各致其死",要把吴兵赶出国土。正如清人高士奇所说:阖庐人郢以后,"仁义不施,宣淫穷毒,楚虽挠败,父兄子弟怨吴入于骨髓,争起而逐之"(《左传纪事本末》卷五十)。吴军的暴行虽然不是孙武直接造成的,但他参与其间,未作任何反对,不能不是他局限性的表现。由于遭到楚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吴军在政治上陷入困境;同时,吴军连续作战,必然十分疲劳,自己的损失也不小。再加上越国乘吴大军在楚、国内空虚的机会,攻入吴国;楚申包胥至秦讨来救兵,与楚人联合击吴,先是大败夫概于沂(今河南正阳县境),继又败吴师于军祥(今湖北随县西南)。① 《左传·定公四年》记此次战争云:"十一月庚午,(吴楚)二师陈于柏举", 至"庚辰,吴人郢",其间仅用十天。柏举之战是这次战争中的最大战役, 则吴军从出师到攻入楚都郢,不过十几天。夫概战败而先归,自立为王。阖庐又在雍(今湖北京山县境)、公之溪(今湖北襄樊市东),受到楚、秦联军的夹击,连战连败,不得不于次年(前505年)九月引兵而归(《左传·定公五年》)。阖庐归来后,击败欲篡位自立的夫概,夫概奔楚。

    这一次伐楚人郢,虽然对楚国的打击十分沉重,但吴军长期暴师在外,大约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受到楚国人民的强烈反抗,秦楚联军的反攻夹击,越国又乘机袭击吴的后方,再加上阖庐兄弟夺位的内讧,吴国也损失巨大。这里有政治、外交、战略上的失误,它与孙武在兵法中的许多论述是直接背离的。可能在这次伐楚战争中,孙武受到阖庐、伍员、伯等人的牵制,有不少难言的苦衷。清人魏源曾感慨地说:"呜呼!吴,泽国文身封豕之蛮耳,一朝灭郢,气溢于顶,主骜臣骄,据宫而寝,子胥之智不能争,季札之亲且贤不能禁,(孙武)一羁旅臣能已之乎!"(《古微堂外集·孙子集注序》)这段话是说得很切实的。

    阖庐十一年(前504 年),吴继续派太子终累伐楚,击败楚的舟师,攻占番(今江西波阳县),俘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吴师又战败楚子期的陆军于繁阳(今河南新蔡县北)。这对楚国统治者震动极大,开始感到有亡国的危险,于是便把国都由郢迁到(今湖北宜城县东南)。①经过近十年的辛苦筹划、紧张操练,并亲自指挥作战,孙武帮助吴王阖庐把西面的强敌楚国,打得落花流水,威名远震中原各国。但是他功成不求高官厚禄,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进不求名"(《孙子·地形篇》)的原则,继续留在吴国为它的强大和繁荣默默地操劳着。清人孙星衍谓:"孙子为吴将兵,以三万破楚二十万,入郢、威齐晋之功归之子胥,故《春秋传》不载其名,盖功成不受官。"(《孙子十家注序》)此说是合乎情理的。

    因史书记载的缺略,孙武在破楚之后的去向,历来存在着多种猜测。如现代有些学者认为:"彼(孙武)于(伐楚)凯旋后,知道吴王是猜忌之主,??看那富贵功名算不得什么一回事,遂辞职回去度他的山林生活了。"(李浴日《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第331 页)他(孙武)在阖闾执政时,任吴军军师的时期很短,他很反对阖闾那种好大喜功、轻于杀伐的掠夺狂热,所以在伐楚之役胜利以后,他便辞官引退,归隐山中,不再出仕。"②明冯梦龙编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也有孙武在破楚之后,"固请还山"、"飘然而去"的说法。这与历史事实是有出入的。《史记》本传说:"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伍子胥传》亦云:"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可知孙武一直和伍员在一起南征北战,于"西破强楚"之后,又"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然,伍员是推荐他的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只要伍员在朝,他是不会过早地退隐山林的。

    ① 《左传。定公六年)。吴太子终累为夫差之兄。《史记·吴世家》谓伐楚取 番者是夫差,误。② 丁剑华《试论孙子兵法关于取得战争胜利的五个要素》,《江海学刊》1958 年第4 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