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最后的岁月(2/2)

    行年逾六六,疑是死陈人。

    接着他又写了《诀世语》五绝七首。按照传统礼教,他感到欣慰的是双亲的奉养和丧葬大事已经完毕,但他仍然要求穿戴麻布衣冠、着草鞋,埋葬在双亲坟旁,以便像在世时一样得以经常相见。他厌恶俗礼,要求除儿女外不要雇人助哭;不要请和尚为他超度,只要念一些《心经》就够了;不要亲友杀牲祭献;不要烧冥钱;不要撰写谀词连篇的奠章;棺木不必讲究,合用就好;入土为安,不要因选择吉地而推迟下葬。释道思想都在《诀世语》中有所反映,但他毕竟是传统士大夫--他毕生对传统思想所作的批判和斗争也许只是为了最后对它皈依时不必有所不安,因为他自己所作的一切也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忽忽吟》是他的绝笔:① 见《玉茗堂诗》卷十三《香城寺口占,时洪都诸老有道术者与丰城李稠原侍御争此,讽之》及《稠原家丰城,说有佳地在华山下,肯见推与,笑答》。

    望七孤哀子, 不如死。

    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

    次日,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即公元1616 年7 月29 日,汤显祖在临川玉茗堂逝世。

    汤显祖以《玉茗堂四梦》而享有盛名。他在当时曾以诗文和辞赋署称于世。他既是八股文的能手,又是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复占上义的反对者,开公安派的先声。《明史》则因他的政治活动而为他立传。多方面的成就使他在我国戏曲和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戏曲史上,金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前后相辉映。金元杂剧作为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它的代表作家首推关汉卿。代表作则非《西厢记》莫属。这就是说,在关汉卿的剧作中还没有一种足以和《西厢记》媲美。而《西厢记》的杰出成就不能完全归功于它的作者王实甫。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把作品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戏曲发展到明代,作家的个人成就在作品中占有更大的比重。汤显沮的杰作《壮丹亭》源于白话小说《杜丽娘记》,犹如他的西方同行莎士比亚的三十多种戏剧,只有《暴风雨》一无依傍,完全出于他的创作。但无论莎士比亚或汤显祖都可说是个人作家。明清传奇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归属到一个人身上,这就是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中国小说戏曲的杰出作家的出现远远迟于诗和散文,这是由它的独特的发展史决定的。

    从汤显祖十二岁作的那首诗《乱后》开始学步,在他五十多年的生涯中,他在戏曲上的努力只占他毕生劳绩的一小部分,而他一生的全部意义以及他对中国以至世界的主要贡献都集中于此。《牡丹亭》应是他毕生经历和全部艺术才华的结晶,当然包括在他以前的中国的古代伟大文化遗产、时代、社会各方面对他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他的个人作用在内。

    在汤显祖的时代,具有悠久的辉煌历史的中国来到一个历史转折点,它应该奋起而腾飞,如同后起之秀的西欧的文艺复兴一样,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耽误了。一部屈辱的被宰割的中国近代史可以溯源到这里。这也具体中细微地在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中得到体现。这样说,主要不指剧中个别场景是葡萄才租借地澳门的屈曲投影,当然它也是其中的表现之一。这样说,指的是《牡丹亭》的巨大艺术力量在于汤显祖对晚明封建社会及其主要的意识形态封建礼教的无情的犀利的批判,然而他本人又是封建士大夫的一个成员。可以说这是时代的,同时也是汤显祖本人的悲剧。现在举国上下正在奋起作新的腾飞。当三个世纪的耽误得到补偿之时,当祖国又在世界文明史上重新焕发它的青春之时,汤显祖的在天之灵,必将感到莫大的安慰。然而要达到这样的雄伟目标,从汤显祖的一生经历和光辉创作中,我们应该理所当然地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将认识到汤显祖是不朽的。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