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章 书法艺术 一、书法的鼎盛时代(2/2)
    不拘礼法,放浪形骸,风流潇洒,成为魏晋的一代风尚,这一时期精神得到了解放,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显示。在这方面有许多例子。根据《世说新语·品藻》记载:桓温"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这里的殷侯是指殷浩,殷浩回答他的是"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桓温走过王敦墓,叹曰:"可儿!可儿!"他不拘泥于世俗观念,这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晋代许多名士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例子不胜枚举。魏晋人士自我价值的肯定、个性的解放,对文学艺术的创作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一个人不受有形无形的束缚,个性发挥了,人格才不受扭曲,才能发挥最大的创造性,他的作品才能不因袭前人。艺术在于创造,人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心灵的选择。

    士人们追求精神寄托,寻找哲学理论的根据,而老庄的"玄虚"正是他们所祈求的,故而老庄哲学便发展兴盛起来。

    东晋名士们在国破家亡中逃离出来,心中充满了悲伤,但到了江左,进入一个偏安环境,他们潇洒任诞,讲究风度,追求高雅宁静的人生,留连于山水之间,投身于大自然,研习书法、音乐,享受艺术美。

    宗白华说:晋人风神涝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了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棨,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潇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唐张怀■《书议》评王献之书云:"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处于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他这一段话不但传出行草艺术的真精神,且将晋人这自由潇洒的艺术人格形容尽致。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一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人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

    作为东晋名士的王羲之,他的行为举止、心态品格自然打上了风神滞洒的印记,而风神潇洒的心灵又直接与他的书法艺术相联系。朱熹在《晦庵题跋》评《十七帖》中云: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从自己胸襟流出者。窃意书家者流,虽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美也。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具有从容衍裕、气象超然、不为法拘的美,是由于这种美源发于王羲之的纯静心灵、潇洒风流,超然出尘的品性风格,这种美是"一一从自己胸襟流中"的①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散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