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道教各派中创立较早的一派(即正一道),以东汉创始人张道陵为天师。因入道部须交五斗米,故名。西晋后在一部分士大夫中传播,一部分仍在农民中队事秘密活动,东晋时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前后达十余年之久。
往的一方乐土。根据道教教义"得道者,上能棘身于云霄,下能潜泳于川海"①。在山川景色的欣赏中会产生"得道升仙"的"移情",得到"神超形越"美的享受,王羲之是一位虔诚的五斗米道的信奉者,故他有崇拜山岳的观念。所以王羲之喜好游历名山大川,热爱大自然,除了一般文人雅士共有的原因以外,还有宗教信仰的深层次原因。
他还说:"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位领(氓岭),非复常言。"②年垂耳顺,为五十九岁了,就在这一年他仙逝了,此帖可能是他的绝笔之作,他没有料到自己已不可能赴峨嵋游目,但他曾去过东海。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请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日:"我卒当以乐死。"他与道士许迈交往甚密,为其写过传记,他们采药,服药,朝夕相处。《晋书·郗愔传》云: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玄度),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榖,修黄老之术。
道家与道教是有性质的区别的,一个是学派,一个是宗教的组织,为道不同,然而它们又有密切联系,作为一个学派的道家也带有宗教的色彩。他们都是以老庄的思想为理论依据,持道家学术观点,又参加道教,在魏晋的知识分子中相当普遍。王羲之信奉五斗米教,晚年最为执迷。
《官奴帖》云: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知。昨未忽发痼,至今转笃,又苦头痈。头痈以溃,尚不足忧。痼病少有差者,忧之燋心,良不可言。顷者,艰疾来之有。良由民为家长,不能勉己惑修,训化上下,多犯科诫,以至于此。民唯归诚,待罪而已。此非复常言常辞。想官奴辞以其,不复多白。上负道德,下愧先生。??"此帖不是书简信礼,它记述的是孙女官奴小女玉润遇疾和他自己的心情,文中不仅充满了焦急和忧虑,而且含有反省自责的意味。孙女发病已有十余天了,然而全然不知,今天她突然病情恶化,头部又发痈疽并开始溃烂,他认为是自己平时不能克己修行,训化上下,多犯科律条诫造成的。他感到上负于道德,下愧对先生,内疚得无话可说。有人认为《官奴帖》很可能是道家的上章,在人们遇到灾病时由家人陈述自己的过失,奏上天曹以度难保安。然而事与愿违,上天并未因为王羲之的虔诚上章使孙女度厄康复,最终还是命断夭折了。
王羲之病重时不去求医问药,而去求助于道教名师社子恭,恭曰:"右军病不差,何用吾?"十余日果卒。《真诰·阐幽微》云:"王逸少有事系禁中,已五年,云事已散。"① [东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篇》。
② 王羲之:《十七帖》(墨迹本),湖南美术出版社1980 年版。
③ 《晋书·王羲之传》。
① 《中国书法全集19·王羲之王献之二·作品考释》。
在土氏家族中很多人都信道教,王羲之次子凝之因笃信道教而断送了性命。凝之"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请将佐曰:'吾以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①王献之病重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王徽之云:"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道术者却说:"代死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②家人又请道家上章自首悔过,王献之虔诚地作了忏侮,但没过多久,就逝世了。这是一种巧合,从中可以看出王献之与其胞兄的真挚的情感,以及五斗米教对他们一家人的思想产生的至深的影响。王羲之的《兰亭诗》许多诗句的句意,来源于老庄的玄理:"悠悠大象运"来源于《老子》四十一章"大象无形"一语;"大矣造化功"为"造化功大矣"的倒装句,此句出于《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前识非所期"语出《老子》三十八章,世间的"前识"即所谓远见卓识是"愚之始";"虚室是我宅''来源于《庄子·人间世》的"虚室生白"一语;"相与无相与"出自《庄子·大宗师》:"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语出《庄子·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玄泉有清声"一句,来自五斗米道的祖师汉代张衡的《东都赋》:"阴池幽流,玄泉冽清";"合散固其常,修短无定始"分别来自《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秋水》:"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语出《庄子·知北游》:"万物一也,是其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以上例子说明王羲之用老庄的道家思想去理解自然宇宙、人的死生。王羲之企图用玄理来排忧解难,他明确表示"虚室是我宅",清心无欲是他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