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托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章 走向胜利(2/2)
    洛拉的遗体运到雅伊策,当晚为他举行葬礼。一营士兵站在广场上为他送行。最高司令部的成员都来与战友告别。伊万·里巴尔用他苍老而坚定的声音说道:“从今以后,不管为祖国付出多大代价,我都在所不惜……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个国家的人民进行解放斗争。”

    反法西斯会议如期召开。代表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中有的人来开会需要穿过敌占区,不得不沿途带着武器,边打边走。最远的代表且战且走,步行了二百多英里赶到会场。

    第二次反法西斯会议对南斯拉夫未来命运具有重大意义,它奠定了战后南斯拉夫国家政权的基础。后来,会议开幕的那一天,11月29日就定为南斯拉夫国庆日。

    会议决定,人民委员会为人民解放反法西斯会议的执行机构,起临时内阁的作用。同时宣布,剥夺在伦敦的流亡政府的一切政府权力,国王及其王室成员禁止回国,国家政体留待战后决定。会议向美国政府请求,冻结南在美的黄金储备。这批黄金是运到美国以防被德国劫夺的,而现在流亡政府正在动用它作私用。会议还根据斯洛文尼亚代表的建议,授予铁托南斯拉夫元帅衔。

    会议选举了主席团和人民委员会。德高望重的民主党党员伊万·里巴尔当选为反法西斯会议主席,铁托被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和国防委员,卡德尔被选为副主席。临时政权成员中还有很多宗教民主党派人士。

    与此同时,盟国三巨头在德黑兰召开会议正式承认了南斯拉夫游击队为盟军。

    南斯拉夫方面事先并没有将雅伊策会议的决议通知这些大国,因此,他们得知这一内容时,已是决议通过,并公布之后的事了。莫斯科的初步反应是不满,认为这会使西方担心反法西斯运动演变成了运动,从而影响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不料,西方虽然一开始也很吃惊,毕竟它们还是看到了南国内力量对比的现实,它们不得不迁就既成事实,何况它们都以为铁托的决定是得到斯大林同意的,没必要跟苏联闹别扭。因此,西方对此的批评并不怎么激烈。苏联看到西方反应如此温和,便立刻改了调子,转而承认这一事实。同时决定派一个军事代表团到南斯拉夫。

    最高司令部派出的驻盟军代表团已由韦莱比特率领抵达开罗。直到这时他们才知道,外界对南斯拉夫人民军队的斗争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有一个米哈伊洛维奇,铁托对他们来说是个谜。长期以来,德国、意大利的秘密警察和乌斯塔沙都不知道铁托到底是谁,只认为是“布尔什维克的代理人”,他们几乎花了二年时间侦察这个人,直到铁托自己1943年底在比哈奇一次讲话中公开了身份,敌人才弄清楚他是谁,但他们却故意捏造说,铁托是个秘密的国际恐怖组织,以诋毁这个名字的影响。而在南斯拉夫人民中,则传说,铁托实际上是一个领导集团的化名。

    美国名记者苏兹贝格,到1944年底还这样写道:“关于铁托这个人有不少说法,许多南斯拉夫人认为可靠的一种说法是迄今有过三个铁托。一个战死之后,另一个就接替他的称号,以此来保持一种像传说的凤凰一样永远不朽的精神。……有一段时间,反对游击队的人断言,铁托·莱贝戴夫是从前苏联驻南使馆参赞,他随南斯拉夫政府撤到伊利扎后就失踪了。这已证明纯属无稽之谈。莱贝戴夫安安稳稳地坐在莫斯科的办公室里。另一种说法是,铁托是科斯塔·纳吉。科斯塔·纳吉倒确是游击队领导人的名字,但他是铁托的一位将领。又有一些人硬说,铁托是犹太裔的塞尔维亚员莫沙·皮雅杰……还有一种说法是铁托是一位妇女。由于这个说法富于浪漫色彩,而得到广泛宣扬。”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被当做铁托的科斯塔·纳吉很长时间以来,自己都不知道领导他的这个铁托的真名实姓。1942年9月28日,纳吉在最高司令部。他回忆说:

    “到那时为止,对于我来说,铁托同志就是鲁迪·瓦尔特,我从来没想 去问问他的真名实姓。那天晚上,在姆利尼什特,我们大家都在一声不响地收听莫斯科电台塞语广播,听到一条消息谈到一位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的儿子——扎尔科·布罗兹在莫斯科城郊的战斗中受了伤。我们的最高统帅叹了口气说:‘又一次受伤……他还不到18岁,已经第二次受伤。’就这样,我才知道铁托姓布罗兹,而他的名字我还不知道。”

    只是从现在开始,外界才真正开始了解铁托这个人及他所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4. 德尔瓦尔遇险

    德黑兰会议之后,苏军加强了反攻态势,已经进逼罗马尼亚,盟军即将开辟第二战场。此时德国人捉摸不准盟军登陆地点,担心亚德里亚海岸的安全。为了肃清这一地带,1943年12月,德军对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第六次攻势,战况异常激烈。铁托决定将最高司令部和人民委员会迁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他们选择了雅伊策以西125英里的德尔瓦尔。

    撤退途中,人们骑着马行进在没膝深的雪中。这支队伍在艰难地跋涉着。工程处长斯米尔诺夫上校想从马上下来。他的肩上斜背着一支冲锋枪,就在他跨鞍下马的当口,缰绳挂住了枪机,哒哒哒……一梭子弹打了出来。枪弹从人们的头顶、身旁、脚下扫过。那马受了惊,越发不停地踢腿抖动。斯米尔诺夫没法止住射击,只得干着急,把背尽量斜着朝天,直等枪内的子弹打完为止。枪声停稳了,一查看,没伤任何人,大家惊吓之余忽又发出一阵笑声。这件事成了这次战役中的一件趣闻,称之为“斯米尔诺夫袭击。”

    德军的攻势遭到惨败,这意味着在南斯拉夫的战争已日近尾声。

    1944年2月,一个由科涅夫和戈尔斯科夫将军率领的苏军代表团抵达南斯拉夫。苏军代表团的到来给了南斯拉夫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他们知道,反抗德国法西斯的主力是英勇的苏联红军。在一封致斯大林的电报中,铁托说道:“苏联卫国战争同时是为解放所有被奴役国家而进行的斗争,我们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们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使我们能同红军并肩作战,我们一直感到同伟大的斯大林所领导的军队一起作战是极大的荣誉和责任。”

    代表团抵达的当天晚上,群众自发地集合起来,庆祝红军的建军日。

    集会上苏联将军们被欢呼的人们抬了起来。24日,为了欢迎苏军代表团,铁托以人民委员会主席和南斯拉夫元帅的身份举行了首次欢迎外国代表团的盛大宴会。英国代表团团长麦克莱恩也应邀出席。铁托第一次穿上了绣有金色花纹的元帅服。

    为了争取新生政权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铁托和他的同志们展开了复杂而又艰巨的外交工作。这些大国虽已承认人民解放军为盟军,但他们仍然承认流亡的王国政府为南斯拉夫惟一合法政府。这年冬天,铁托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建立了个人联系,同时,他决定派出两个代表团,分赴英美和苏联。到1944年初,英国实际上已切断了对米哈伊洛维奇的援助,改为对人民解放军的支援。美国反应要迟缓得多,而苏联的援助也是积极的。

    看到第六次攻势中,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并未受到重大打击,德国人因此决心对解放军动一次“脑部手术”。他们策划了一次奇袭德尔瓦尔最高司令部的行动。这一行动是他们受到劫持墨索里尼行动成功的鼓舞搞的。袭击计划被称作“跳马计划”。其具体部署是:第15山地军司令部以强大的摩托部队,偕同党卫军第7山地师和党卫军空降猎兵营以及一些特种部队在佩特罗瓦茨—德尔瓦尔地区集中向前推进,击溃红军的抵抗,占领红军司令部的中心。在这次战役中,空降猎兵营将在破晓空降,粉碎敌军司令部的抵抗,使其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进行战斗。

    进攻的日期也选得很有针对性:5月25日,铁托的生日。希特勒企图不惜一切代价打死或者活捉铁托,陷最高司令部于瘫痪。

    司令部坐落在山谷之中,北面是峭壁,南面正对树木苍茂的群山,出入通道只有一条沿河的小路,通过一次岩缝拾级而上,便是一处天然岩洞,司令部就建在这个岩洞中。

    铁托和卡德尔一般是白天到德尔瓦尔来办公,晚上回到巴斯塔西过夜,这样,德国人的空袭本来是会扑空的,可是5月24日,他们却例外地没有回巴斯塔西去,因为第二天是铁托的生日,大家都想庆祝一番。

    这天晚上,他们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卓娅》。然后回到司令部的山洞中过夜。25日凌晨,值岗的警卫把铁托叫醒,说远处发现了飞机。铁托拿过望远镜,观察了一会,立刻警觉起来。他想起要赶快把山洞下面一座房子里的同志们都叫上来,警告他们,也许要发生严重的事情。

    果然,下面的人都上来之后,德国飞机就飞临城市上空狂轰滥炸了一番。轰炸机过去后,运输机投下了伞兵。铁托站在山洞中看着伞兵在前面乌纳茨河对岸的一块草地上降落时,不由得想起,10来天前,他还跟参谋长阿尔索·约万诺维奇说过,应在河的这一边部署几挺机枪,以防敌人空降。约万诺维奇如果照办了的话,现在一个伞兵也落不了地。

    可惜的是约万诺维奇说,有什么好怕的,因而没有照办。

    德国人一降落,就在城里到处搜寻铁托。每一个德尔瓦尔人都知道铁托在最高司令部,德国伞兵拿着铁托的照片,挨个查问铁托在哪里,没有人告诉他们,连孩子也是如此,为此他们杀害了很多人。他们找不到铁托,只在一个裁缝那里搜到了一件正在缝制的元帅服。这一切,从山洞往下看,看得清清楚楚。

    当时,城内没有部队驻守。外国代表团驻在城外的村子里,此时不会有直接的危险。在共青团区委的屋子里,发生了抵抗。6个共青团员被围在屋子里。他们拒绝投降,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6个人全部壮烈牺牲。此外,城里的抵抗就只有一支警卫营和军官学校为数不多的教官和学员了。

    看来从山洞里冲出去是不可能的,只有下到一条小溪的沟底才有可能逃离险境。一个年轻的警卫战士走在前面,他想先出去侦察一下地形,看德国人到了什么地方。可是他走出山洞不久,头部就挨了一枪,倒地身亡。铁托操起一支枪想打,被身后的同志们夺了下来。

    终于他们在洞的深处发现了一处泉水浸穿的漏洞。他们把它弄大了,凭着一根绳子,一个接一个,攀着绳子下到了小溪的沟底。铁托是第一个下去的,他的爱犬“老虎”,也用绳子吊到了沟底。

    除了一名战士外,所有的人都下来了。这个战士是铁托的侄儿,铁托叫他留在洞里。他相信,在德国人进到山洞之前,增援部队就会赶到,因为他早已派出了通讯员通知利卡第6旅,火速救援。万一德国人进了洞,这名战士可以负责销毁洞里的档案文件和其他一切东西。不过,最终德国人没有进洞。

    铁托他们下到沟底,沿着溪边小路迅速奔跑。“老虎”一边跟着主人,一边汪汪地叫。他们跑到一处飞机扫射不到的死角,停下来歇一会。

    “老虎”奔到铁托身边,还在愤怒地吠叫。铁托抓住它的嘴,不让它叫。 他几次想掏出枪来打死它,因为怕它暴露这一行人的目标,但是还是不忍下手。德国人终于发觉了这里有人,于是开始朝这边开火,但他们并不知道铁托在这里。两名警卫战士紧跟着铁托,当飞机扫射时,一个卧倒在另一个人身上,筑成一个活的掩体,保护了铁托。警卫连长后来回忆说:“我没有命令他们这样做,铁托也不叫他们这样做。当时根本没时间考虑别的,他们只想到保卫最高司令。”

    利卡第6旅很快赶到,铁托立刻将部队分成两队,他领一队,约万诺维奇领一队,各自抢占制高点,终于打退了这伙空中来的强盗。

    后来了解到,参加这次空降行动的突击队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他们大部分是受军法处置、降了职的军官,德军司令部许愿,如果他们把铁托和其他司令部成员活捉或打死就官复原职。结果却是这800名伞兵,逃回去的只有110人,其他的人统统被打死。

    最高司令部和英、苏代表团一起一连几天在不停地转移。这一天,他们走过一座小村庄姆利尼什特,在小树林里安置宿营。他们走过的那条路旁有一所牧羊人的小房子,房顶上堆着干草。谁也没发现,草堆中藏着一个叫瓦西奇的人,他一直拿枪瞄准着铁托,但是没敢开枪,因为铁托身旁总有人,他怕打死了铁托,自己也逃不掉。

    转移途中,这一行人接受了英国人的空投物资。路上,苏军的科涅夫将军请求铁托以后离开作战部队,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工作。他说,情况变了,有各种各样的工作等着他去完成,他不能再在前线直接指挥作战。铁托开始不愿听他的,后来英国人也一起劝说他,并建议将指挥基地设在意大利。铁托认识到他们的建议是合理而又必要的。但他不想离开祖国,宁肯去维斯岛。

    5. 走出国门

    1944年6月,人民委员会和最高司令部迁到维斯岛。铁托是乘一艘英国驱逐舰来的。这里与国内国外的联系都比较方便。安全方面也可得到盟军空军的保护。司令部的人员从来没有这么舒坦地喘过一口气。

    英国人送给铁托一辆吉普车,但他用得并不多,这车成了警卫战士们的喜爱之物,人人都想坐着它兜风,有的人甚至还想学着驾驶。可是他们又不敢随意动用元帅的汽车。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警卫营长德拉甘敢干,他不要教练,独自一人就敢开车在岛上到处跑。铁托的侄儿布兰科和弗拉多也是警卫营的战士,他俩很看不惯德拉甘,就跑到铁托那里告状,说德拉甘占了他的车不下来。

    铁托明白是怎么回事,对侄儿说:“首先,他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德拉甘,是大尉,是你的指挥官;第二,正因为他是上级,就不应该乱告他的状,你是党员,可以在会上批评这些事;第三,他确实不能乱开车,眼下我们的汽车还少,等车多了就让他开车去好了。因此,你通知他,要是他爱开车,我给他送一把扫帚去,让他骑在上面好了。”

    维斯岛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苏美英的军事人员与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与岛上的联络频繁,而此时,南斯拉夫王国流亡政府在国外的影响则日渐势微。国王彼得和政府首相博齐尔达·普里奇在5月被请至伦敦,商讨改组政府事宜。结果是选中了前王国政府克罗地亚省长伊凡·苏巴塞奇担任新的首相。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公布这件事,并宣布德拉扎·米哈伊洛维奇不再在新内阁中担任国防部长,英国将停止对切特尼克的援助。

    随后,丘吉尔便着手调解王国政府与人民委员会的关系。6月,铁托接到丘吉尔的一份电报,告之国王彼得的代表苏巴塞奇首相将到维斯岛来。苏联政府通过它的军事代表团,表达了他们赞成这项安排的意思。

    铁托不得不作出某种妥协,他同意接待这位客人。

    谈判是在铁托的山洞里举行的。苏巴塞奇首先讲话。他开头就讲,根据南斯拉夫宪法,国王彼得是南斯拉夫一切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他建议人民委员会应与王国政府合并,并废除人民委员会。

    人民委员会方面,卡德尔、铁托、巴卡里奇等人都先后发言,拒绝了苏巴塞奇的建议。外交委员会秘书长斯莫达拉卡最后一个发言,他指出,在一个国家内的两个政府之间作出安排是不可能的。谈不到成立联合司令部的问题,“你们不会在人民之中听到任何赞成的声音,你们既没有人民,也没有军队,更没有国土。”

    会议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苏巴塞奇和卡德尔离开会场,进行密谈。

    通过长时间的、艰苦的谈判,苏巴塞奇终于几乎放弃了他的全部方案,除了一些细节问题外,他接受了人民委员会所有的建议。最后签署了一项协议,协议宣布人民委员会为南斯拉夫惟一合法当局;铁托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是惟一军队;同意在伦敦成立一个新的内阁;战争期间,不提出国家政体问题,而留待战后由人民作出决定。

    协议签字后,盟军加大了援助的力度。应铁托的要求,盟军空军于8月执行了一次抢运伤员的任务,25架“达科他”式飞机在杜米托尔山救出被德军围困的900名伤员,尔后又把他们送往意大利和马耳他。在盟国的帮助下,还把二万五千多名难民从意大利送往非洲。为完成这些任务,盟军同意南斯拉夫在意大利巴里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与苏巴塞奇会晤之后,铁托接受盟军地中海司令威尔逊的邀请,前往意大利访问。8月,铁托一一访问了在意大利前线的盟军要人。在去美军第8军司令部的途中,铁托带着他的爱141犬“老虎”,同英军代表团团长麦克莱恩一起,乘飞机前往罗马北方的博尔塞纳湖。

    铁托坐在前舱靠近驾驶员的地方,看着这些久违的机器,他不由得心驰神往。终于忍不住,问驾驶员可不可以让他驾驶一下。飞行员答应了,他告诉了铁托一些基本要领,便把操纵杆递给铁托。飞机正在卡西诺地区绕着大圈子。驾驶员交代,要保持飞机朝右转。铁托运气不好,他后来抱怨:“当飞机笔直向前飞时,比较容易驾驶,而现在得斜着飞。

    我只飞了两分钟。”两分钟后,驾驶员接过机杆,打直机头,飞机飞向罗马。途中遇到了暴风雨,机身周围一团漆黑,条条闪电在身旁飞舞,但铁托情绪很好,他向麦克莱恩开玩笑说:“让我们飞到海上去,那样,摔下去也软和些。”飞机被气流抛得忽上忽下,铁托虽然强健,却还是晕机了。

    当时盟军完成诺曼底登陆,准备进攻德国南部,在意大利集结了大批船只,准备直取法国南岸。丘吉尔恰从英国赶来。8月12日,铁托从罗马到那不勒斯,会见丘吉尔。

    两个政治家第一次见面。铁托穿着一身崭新的制服,显得严肃而又郑重其事。丘吉尔则穿着一身白色工装,显得随便得多。但是很快,通过交谈,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除了出身和政治信仰不同,他们有着太多的相似处,两人一见如故。

    谈话通过铁托的译员奥尔加进行,她是南斯拉夫前外交大臣的女儿。谈话的范围很广。丘吉尔一开始就称赞了南斯拉夫军队,他说可惜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在南斯拉夫跳伞着陆了,不然他要到南去作战。铁托说:“可是你已经派去了你的儿子。”丘吉尔激动得泪水都流下来了,他的儿子伦道夫·丘吉尔在英军驻南代表团任联络官。随后谈话就转到了王国政府方面来,丘吉尔问铁托,可不可以同国王见面。铁托提到了反法西斯会议关于不准国王回国的决议。丘吉尔又问,如果别处不便,是否可以在军舰上与国王相见?铁托回答,他不反对在军舰上会晤丘吉尔,如果恰巧国王彼得在场,他也会同他见面的。后来丘吉尔又问,南斯拉夫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飞行员接受国王返国。铁托说:“让他来吧,让他像我们大家一样那么战斗吧。”

    谈话从诺曼底登陆后的军事形势,到意大利战线的进展,到与切特尼克的关系。话题非常广泛。谈到切特尼克时,铁托说:“我们和它是有战斗,很激烈的战斗。”丘吉尔说:“我们只愿看到我们的子弹用来杀德国人,我希望,南斯拉夫人之间不要发生战斗。”他还说到了英军代表团打回的报告,这使他相信,必须撤回对米哈伊洛维奇的支持。铁托说:“我们始终反对内战,始终认为德国人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我们只是迫不得已时才对切特尼克作战。倘若我们把米哈伊洛维奇当做主要敌人的话,游击队就不可能得到人民如此的爱戴。”

    丘吉尔于是把话题转向了塞尔维亚的农民,暗示他们不愿看到在战后引进制度。还谈到了斯大林通过农业集体化所强加于俄国农民的种种苦难。铁托回答说:南斯拉夫情况与苏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并不想把任何制度强加于人民,这一点我是经常公开讲的。南斯拉夫只有两个阶级——卖国贼与爱国者。驻南的俄国代表团从未试图将制度引进南斯拉夫。丘吉尔又问,战后南是否允许有个人自由?铁托回答:“我们的基本原则始终是民主和个人自由。”丘吉尔问,是否允许工人罢工?铁托回答:“只要战争还在进行,就不许可。”铁托还说,他对那些关于战后南斯拉夫向何处去的议论颇为关心,南斯拉夫将实行民主制度。铁托没具体讲是哪种民主制度,同时他也拒绝了丘吉尔让他就问题发表声明的要求。

    在谈到的里雅斯特问题时,铁托已隐隐地感到,那里将来是个麻烦的发源地。

    会谈结束后,丘吉尔邀请铁托和王国政府首相苏巴塞奇合拍一张照片。拍照时,丘吉尔让铁托坐在他的右边,苏巴塞奇坐在左边。铁托对丘吉尔说:“首相,你恐怕弄错了,你的保守党看到这张照片会生气的。

    你把一个国王的首相安排在你的左边了。”丘吉尔哈哈大笑,重新给他们安排了座位。

    铁托回到维斯岛。战局一直朝胜利的方向发展,战线已扩展至塞尔维亚境内。铁托认为这一区域在整个战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不战则已,一战务求必胜,现在条件业已成熟,人民解放军在向萨瓦河和多瑙河推进。9月6日,人民解放军与挺进到罗马尼亚的苏联红军会师了。

    9月下旬,为了协调南苏军队的作战部署,铁托会见了苏方军事代表团科涅夫将军,并提出希望访问莫斯科。科涅夫当即表示欢迎,并迅速作出了安排,可见苏方也早有请铁托访苏的意思,他们不愿在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上落在丘吉尔之后。而英国人肯定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敏感的。

    铁托在9月18日夜,带领最高司令部的米丁诺维奇、秘书巴基奇,在科涅夫的陪同下,乘一架苏联运输机瞒着英国人离开维斯岛。他的“老虎”见主人要走,表现出烦躁不安来,铁托也只得带上它。因为怕它上飞机时叫,就用一只袋子把它的头套住。

    已有5年没来过莫斯科。铁托说他这次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会见斯大林,过去仅从远处看见过他。“他看起来似乎比照片上要矮小些,另一方面,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虽然有点疲倦。”

    铁托向斯大林提出,南斯拉夫军队现在只有一个装备英国“斯图亚特”坦克的装甲师,为了解放贝尔格莱德,请求苏联支援一个坦克师供南军支配,对付德国坦克,苏联的t—34正合适。斯大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即拿起电话,要通了在索菲亚前线的托尔布欣元帅,斯大林说:“铁托在我这里,他要求我们给他一个坦克师,你那里有坦克吗?”铁托听见耳机里托尔布欣肯定的回答。斯大林放下听筒后,对铁托说:“瓦尔特,我给你的不是一个坦克师,而是整整一个坦克军!”

    此外,斯大林还以援助的名义给了铁托两个航空师和其他重武器。随后,他们就进军的具体问题作了讨论。9月25日,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公报说:苏军司令部为了有利于进攻侵略匈牙利的德国人,请求南人民解放委员会和最高司令部同意苏军暂时进入同匈接壤的南领土……一俟完成作战任务,苏军即撤出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人民委员会和最高司令部同意苏方请求。

    谈到这次与斯大林会见的气氛,铁托说:“第一次会谈是非常冷淡的,我想基本原因是我在战时给他的一个电报,特别是里边一句话:‘如果你们不能支援我们,至少不要妨碍我们。’季米特洛夫向我证实了这一点。当我在同斯大林第一次会谈后去看他时,他告诉我: ‘瓦尔特, 瓦尔特,主人对你的那个电报大生其气,他气得直跺脚。’”

    这个时候,铁托已对斯大林的作风有所亲见了。在铁托与他们会谈的过程中,铁托只看到斯大林向莫洛托夫征询过意见,对别的苏共政治局委员,则粗暴得多。斯大林不喜欢别人不同意他的看法。他对铁托说:

    “瓦尔特,要当心,塞尔维亚的资产阶级是很强大的!”铁托说:“斯 大林同志,我不同意你的意见,塞尔维亚的资产阶级非常弱小。”斯大林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他接着又问起旧南斯拉夫政客们的近况,铁托回答他:“那是个无赖、卖国贼,他投靠德国人。”斯大林又问起另一个。铁托回答跟前一个一样。斯大林很不高兴地说:“瓦尔特,对于你来说,他们都是无赖!”谈话就是在这样不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后来又谈到了国王彼得。斯大林劝说铁托让他回国。铁托气得真想发火,但他忍住了,只是告诉斯大林,那是不可能的,人民会造反,国王在人民进行斗争时丢下了他的人民,他的逃亡就是叛国的象征,人民痛恨卡拉盖奥吉耶维奇王朝的和恐怖统治。斯大林听了,一阵沉默,过一会才说:“你不需要永远恢复他的王位,暂时把他接回去,然后在适当的时刻背后悄悄地用一把刀子插到他的背上去。”

    这时,莫洛托夫拿着一封西方电讯稿进来,打断了谈话。他说英国人已在南斯拉夫登陆。铁托听了,忽地站了起来:“那不可能!”斯大林非常生气:“什么不可能!这是事实!”铁托解释:“那不可能,西方通讯社大概是搞错了,我已经要求亚历山大将军派三个炮兵中队协助我们第4军作战,而这些炮兵的到来可能被误认为是英军入侵南斯拉夫了。”

    斯大林又一阵沉默,然后向铁托问道:“告诉我,瓦尔特,如果英国人真的在南斯拉夫强行登陆,你怎么办?”“我们将坚决抵抗。”斯大林对这个回答很难说是满意的,因为当时苏联与英国正在就战后南斯拉夫问题展开秘密谈判。

    几天之后,铁托回到南斯拉夫。解放贝尔格莱德的战斗已经打响,人民解放军第1军团和苏联第4机械化摩托军参加了战斗。仗打了6天,贝尔格莱德终于回到南斯拉夫人民手中。

    参加入城式的除了无产者第1旅外,还有贝尔格莱德营接受了铁托元帅的检阅。贝尔格莱德营是3年多以前从乌日策出发由贝尔格莱德人组成的,他们几乎打遍了南斯拉夫,今天他们又回到故乡。他们当中从1941年开始作战,至今还活着的仅有两个人,有的已经升为别的部队的指挥员,而大多数已经牺牲了。铁托在检阅时,对部队说道:“在战争最困难的时刻,在最可怕的敌人的进攻下,我常常暗自思忖,我们在贝尔格莱德发动起义,我们将在贝尔格莱德胜利地结束这一战斗。这个伟大的日子现在已经来临。在我们中间,1941年参加战斗的人已寥寥无几,他们用生命奠定了自由的和人民希望的国家基础,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一个人倒下去,十个人跟上来。光荣归于为解放南斯拉夫,为解放它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而牺牲的战士们。”

    6. 结束战争

    1945年2月底,盟军地中海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访问贝尔格莱德,与铁托协商共同作战的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临近尾声了,盟军已跨过莱茵河直入德国心脏地区,苏联红军已逼近柏林。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也已作好发动最后总攻的准备。此时德军在南还有7个军,17个师及20个师的伪军。人民解放军的人数是80万人。

    总攻在3月20日发起,南斯拉夫第4军从3月20日到4月16日,先后解放了利卡和克罗地亚沿海地区,并与第3军一起,深入到卡林西亚和策洛维奇地区。5月1日解放的里雅斯特,5月7日迫使敌97军投降。第3军强渡德拉瓦河,越过波得拉维纳,到达萨格勒布以北,与第4军会合,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圈。第1军突破了敌人防线抵达萨格勒布。

    第2军强渡博斯纳河,解放了多博伊,与第1军一起解放了萨格勒布。

    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是在南境内的德军此时还在负隅顽抗,从5月10日到15日,战斗还在斯洛文尼亚激烈地进行,直到南斯拉夫全境的敌人被消灭干净为止。

    胜利的那天,铁托在检阅参加最后战斗的部队时说:“我们是欧洲惟一自己解放了自己国土的人民,在最后的突击中,我们的军队使敌人遭受惨重的损失,仅德国人就被打死9.8万多人,我们俘虏了28.5万德国人和伪军。”

    南斯拉夫在整个战争中作出了重大牺牲,全国死去的人口为170万,其中死在战场上的有30.5万人,42.5万人受伤。而当时全国的人口是1500万。战火毁掉的房屋多达80多万幢,几乎所有的大工业遭到破坏,交通陷于停顿。战争给南斯拉夫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70亿美元 (按1938年价格计算)。

    每当提到人民在战争中作出的牺牲,铁托的心情总是无比沉痛。战争结束不久,5月31日,铁托前往马里博尔医院,看望负伤的战士。他在医院呆了很久,几乎每个伤员的床边都去了。

    他来到一个失去双眼的年轻战士身边,长时间的站着,心情十分忧伤。伤员先开口:“铁托同志,真的是你吗?”“是我在这里,同志。”

    “谢谢你来看我,现在我可以忘掉我的眼睛了”。铁托把双手伸给他, 他们一声不响地握了很长时间。铁托的手在抖动。伤员轻轻地说:“铁托同志,眼睛瞎了我不后悔。我知道,我是为了什么献出我的双眼的。”……病房里唱起了歌,一个失去双腿的姑娘在领着大家唱:“游击队员,我们不怕挂彩受伤,直到最后一天。我们不怕牺牲死亡。”铁托热泪盈眶,他动了感情。

    但是人民赢得了胜利。南斯拉夫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拖住了德军25个师的兵力,加上保加利亚、匈牙利等轴心队,他们对付的敌人是40个师,58万人,极大地减轻了盟军的压力。他们的功绩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