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章 回到俄国(2/2)
    2 彼得堡工人苏维埃

    托洛茨基是在十月罢工中回到彼得堡的。罢工浪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发展,但是也存在危险,这就是缺乏一个群众性组织的领导,运动很可能毫无结果地结束。他从芬兰带回一个建立非党组织的计划,这个组织由选举产生,每1000名工人选出1名代表。就在回来的当天,他从一个名叫约尔丹斯基的作家(此人后来出任苏维埃驻意大利大使)那儿知道彼得堡孟什维克提出了一个选举产生(每500名工人选举1名代表)革命组织的口号。

    这个口号无疑是正确的。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坚决反对选举产生非党组织这一主张,担心它将来与党分庭抗礼。可是布尔什维克的工人们却完全没有这种担心。在11月列宁回国以前,布尔什维克的上层干部对待工人苏维埃①一直就是这种宗派主义态度。而广大党员群众则比这些党的上层领导们更能依靠政治嗅觉正确地把握斗争路线。因此,可以说,列宁未能及时从国外赶回国是第一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未能取得领导地位的重要原因。

    ① “苏维埃”一词系俄语译音,意为“代表会议”或“委员会”,后成为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名称。此处“工人苏维埃”即“工人代表会议”。

    谢多娃在五一森林集会中被骑兵逮捕。她被关押了半年,然后被送往特维尔接受警察管制,直到十月宣言发表后才回到彼得堡。托洛茨基用维肯季耶夫的名字租了间房子,后来知道房东是个股票投机商,他们就考虑搬家。

    可是那时托洛茨基一点空闲都没有,只好听凭命运的安排。这样,他们在这个频于破产的倒霉股票经纪人家里一直住到托洛茨基被捕。幸运的是,无论是房东还是警察都不知道住在这里的维肯季耶夫到底是谁,所以在他被捕以后他的住房一直没有人来搜查。

    在“工人苏维埃”里用的是他老家的名字——扬诺夫斯基,写作时则用“托洛茨基”的笔名。他不得不同时在3家报馆工作。他同帕尔乌斯还合办一个小报《俄罗斯报》,并很快把它变成了一个群众性的有战斗力的机关报。

    几天之内,它就由3万份猛增到10万份,1个月后订户甚至增加到50万,但报纸的技术条件跟不上发行量的增长,最后是政府查封了这家报纸才解决了这个矛盾。11月13日托洛茨基还同孟什维克合办了一份大型政治机关报《开端报》,报纸的发行量急剧增加。布尔什维克的《新生活报》因为列宁 不在而显得有气无力。相反,《开端报》却取得巨大成就。托洛茨基认为,半个世纪以来的各种出版物,只有它才更像马克思 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

    除了在《俄罗斯报》和《开端报》工作外,托洛茨基还常常替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撰写社论,此外还经常写号召书、宣言和决议等等。第一个苏维埃存在的50天中托洛茨基简直忙得不可开交:苏维埃的工作,执委会的职务,连续不断的群众大会,还有3家报纸的编辑出版!怎么在这个急流中闯过来的,连托洛茨基自己也说不清。在那些日子里,革命者干劲十足,不仅在漩涡中游泳,还自己制造漩涡。

    1905年革命大逮捕

    苏维埃唤起了广大群众,工人们完全站到了苏维埃这一边。农村继续发生骚乱,甚至从远东撤回的军队里也产生了动乱。只是近卫军和哥萨克军团仍很顽固。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切因素均已具备,但还未成熟。

    10月18日,即立宪宣言发表的第二天,数万情绪激昂的群众聚集在彼得堡大学前广场上兴高采烈地欢庆第一次革命的胜利。托洛茨基站在阳台上向群众讲话,说明已取得的初步胜利是不牢靠的,敌人不会甘心,前面还会遇到陷阱。说着托洛茨基把沙皇宣言撕个粉碎,向空中一撒,让纸片随风飘扬。但是这种政治警告只是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群众的思想,看来人们还要经历几次大的事件方能得到教训。

    在彼得堡苏维埃的经历中,托洛茨基记起与此有关的两件事。一件是10月29日,城里突然谣传说黑色百人团要搞血腥屠杀。工人代表们直接从工厂来到苏维埃开会,一个个跑上讲台,拿出工人们自制的准备用来对付黑色百人团的武器样品给大家看。人们挥舞着芬兰刀、铁指套、短剑和钢丝鞭,兴高采烈,不停地打趣说笑。工人们似乎相信,只要有了回击敌人的准备就足以解决问题。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眼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直到 12月,事态的发展才使工人们懂得了这一点。

    12月3日晚,军队包围了彼得堡苏维埃,所有进出口通道均被封锁。执委会正在楼厅开会,托洛茨基大声地向聚集在楼下的数百名代表喊道:“不要抵抗,也不要交出武器!”武器就是手枪。不一会,会议大厅被近卫军步兵、骑兵和炮兵团团围住。于是工人们开始拆毁自己的武器,他们用毛瑟枪砸勃郎宁,又用勃郎宁砸毛瑟枪。干这件事就没有10月29日的那种欢声笑语了。在金属撞击的叮当声中可以听到无产者们的咬牙切齿的诅咒声。他们终于彻底认识到要推翻和打倒敌人,需要做出更大和更艰巨的努力。

    卢那察尔斯基在他的小册子《人物剪影》中对托洛茨基在第一次革命中的作用作了如下的评价:

    他 (托洛茨基)被捕前在彼得堡无产阶级中影响就很大,以后由于他在法庭上的给 人印象深刻和英勇不屈的行为使他的威望更加提高。我应当说,托洛茨基在 1905—1906年间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中无疑是最有思想修养的,尽管他当时很年轻;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那种流亡国外者所具有的狭隘性,正如我已经说的,当时连列宁也没有能摆脱它。他比任何人都更多地意识到政权斗争的意义。他是革命所造就的,并且从中获得了巨大声誉。

    真正说来,无论列宁和马尔托夫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普列汉诺夫则由于表现出立宪民主党人的倾向而名声锐减。托洛茨基从那时起就站到了前列。

    在俄国历史上,1905年革命是1917年革命的总演习。在托洛茨基个人历史上也是如此。他之所以能坚决和充满信心地投入1917年革命,因为他觉得它只是1905年12月3日因对彼得堡苏维埃大逮捕而中断的革命的延续和发展。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