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公司的第三代领导人亨利,以他长于营利、善于用人、功于捕捉投资机会的才能,使杜邦公司的财富剧增,成为家族中威望极高的铁腕人物。
同时他的政治地位也炙手可热。由于他曾亲口发誓效忠白宫,林肯总统授意特拉华州州长伯顿任命他为州武装力量少将,被称作“将军”,他牢牢地掌握了州内最大的,实际上是惟一的城市威明顿,率领部队开进特拉华南部地区,杜邦家族完全控制了整个特拉华州。他在1868年的总统选举团中,始终是特拉华州最显赫的总统选举人。
凭着他这两种权势,加上林肯政府暗中资助,他领导其公司成员,用残酷手段挤垮、吞并中小火药厂,垄断火药业,成为“军火王国”。
1. 军方的大债主
杜邦火药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除了善于投机经营、善于看准时机、争取政府支持外,他们始终抓住产品质量,不断研制新产品以适应新的武器装备需要。
杜邦公司在研制新产品,扩大市场和财源方面,拉蒙有很大的建树。
拉蒙参加杜邦公司的工作,带有传奇色彩。1850年他从大学毕业回到家里后,公司里没有空缺,他无事可干,时常拿着钓鱼竿去白兰地河边钓鱼。
一天他父亲阿尔弗莱德·维克多对他说炼硝厂的负责人卡彭笛埃可能要辞职,叫他拿上钓鱼竿,在去白兰地河的路上散散步,别走远。如果卡彭笛埃不去,那他就去钓鱼。要是他去了,那他就接替他。这样他果然获得工作了。
拉蒙接替炼硝厂的负责职务以后,在生产火药的主要原材料上大动脑筋。那时杜邦公司一直使用印度的硝酸钾制造火药,这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资源丰富的秘鲁硝酸钠,一直未被开采。拉蒙认为这种硝酸钠资源可靠,供应价格低,还能改进火药质量,硝酸钠火药用途较广,采矿、铺设铁路和其他方面的爆破都能发挥理想的效果。于是杜邦公司开办了一家制造这种新型炸药工厂。这是拉蒙23岁那年即1857年的事。
拉蒙是个创造型人才,他似乎随时随地都在动脑筋,想问题。据他的儿子皮埃尔·杜邦回忆说:“他们家有一架钢琴,他本人小时很喜欢弹,但那架钢琴却经常关着,他从来不敢打开。因为他父亲拉蒙不喜欢音乐,而且总爱说:‘那种叼着烟卷,戴着夹鼻眼镜或弹弹钢琴的人,往往是没出息的人。’”
南北战争爆发前一年,拉蒙一位在美国陆军兵工厂任专职技师的同学、密友罗得曼上尉告诉他,兵工厂造了一座口径为20英寸的大炮。这种大炮在炮管内刻上膛线,利用推力推出炮弹。但是要产生推力必须要有起爆速度较慢的火药,这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所有的火药品种都不具备这个特点,罗得曼请拉蒙帮他突破这个难关。
闻听此事,拉蒙怦然心动,他觉得这是一个大好机会,一方面可以大展自己的科研才能;一方面可以为杜邦公司开辟新财源,他欣然同意罗得曼的请求,说愿为老同学效力。
回厂后,拉蒙便同他的堂弟尤金商量此事,要尤金作他的助手。尤金当时21岁,比拉蒙小9岁。他从宾州大学毕业以后,就安排在拉蒙的实验室中实习,这个小伙子同拉蒙一样对科学研究十分迷恋,俩人配合十分默契。
那时拉蒙正在进行硝酸钠的研究,工作是很繁忙的。但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地泡在实验室的试验之中。为了延缓火药爆炸速度,拉蒙想只有将火药的颗粒加大到板栗或棒球那样大小。他在厚实的钢板上凿出半球形的圆洞,再把火药颗粒装进去,然后在上面加 20磅的压力,让其干燥。这样制造出来的火药完全符合罗得曼提出的要求,拉蒙又成功了。
初步创造出这种火药的制作工艺以后,拉蒙进一步改进,经实弹试验,这种火药对15寸,16寸,20寸口径的大炮都适用。罗得曼上尉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拍着拉蒙的肩膀说:“老兄,你真行。就把它叫做‘巨型火药’吧。”
陆军兵工厂用拉蒙研制的推进加速型火药制造炮弹。两年后,在南卡罗莱纳州罕普敦罗得海战中,北方军的“摩尼达号”用上了这种大炮,大显了神威,南军的“弗吉尼亚号”还未来得及应战,便仓皇逃窜。
拉蒙的这一发明使战争的武器装备出现了新的转折,也使杜邦公司的生产和销售出现了新的局面,杜邦在火药业中的优势增大了,市场更广阔了,财源滚滚而来。
作为总经理的亨利当然是很高兴的,他对经营管理杜邦公司信心更足了。
用于军火生产的火药新品种的出现,使杜邦公司在南北战争中从政府得到的定货额不断增加,利润直线上升。战争爆发前,杜邦公司每年的火药销售额一般在75.2万美元以下,而仅在1861年下半年卖给政府的火药就是这个数字的3倍多,还不包括战争消费所促成的其他生意。1862年,亨利从政府的合同中赚取了 66.1万美元;1863年又获得527万美元;1864年的利润是44万美元。从1865年1月到3月战争结束时,又赚了6.5万美元。
亨利对财富的贪婪欲、占有欲,比起他的前辈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能够赚钱,只要能不断充实杜邦家族的金库和他自己的腰包,对于战争造成的大量的流血和伤亡,他们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他们生产大量的火药既是对外侵略扩张,屠杀殖民地人民的凶器,也是屠杀本国因通货膨胀和失业强烈不满而举行罢工和暴动的成千上万工人的凶器。他们对于社会,对于政府丝毫没有一点义务感和责任意识,千方百计从政府手中掏钱以自肥。
在南北战争中,有些年轻的实业家,如卡内基、洛克菲勒之流,为了逃避兵役,花重金买人为他们当替死鬼。而他们却在后方哄抬物价,大搞投机买卖,大发战争财。
杜邦家族自然也没有一个人去军中服役,老维克多的孙子,查理的儿子,也仿效洛克菲勒们的做法,花了700美元买了个替身,只有塞缪尔和亨利军校毕业的儿子在海军中一个任上校,一个任中校。亨利并不比卡耐基们落后,他放肆提高火药价格,从政府金库中攫取高额利润。一方面拉蒙的伦敦之行为杜邦公司弄到了为政府提炼一千多万吨硝石合同,仅此一项就赚了 38.4万美元,为了抑制乱涨价之风,联邦政府颁布了一项决定:每出售一磅火药,交纳一美分税。但是,杜邦公司的火药价格照涨不误。政府越提高税额,亨利就越涨价。1863年11月,杜邦公司火药的价格每磅为27美分,一年内涨了70%,一年后又涨到每磅30美分。
南北战争进行到三个年头之后,林肯政府看来胜利在望了。然而政府的财力已耗尽了。财政部没了钱,杜邦发了大财。战争还得打下去,以便将快成熟的果子最终搞到手。没有现金买火药怎么办?只能向杜邦公司赊借了。
到1864年8月,单陆军就欠杜邦公司35万美元,而海军欠杜邦公司的巨型火药款额就更不必说了。军方要赊账,亨利是不愁收不回来的,而且不能白白赊给。1865年,当战争结束,南北实现了统一以后,美国政府以每磅33.5美分的最高价格,偿还给杜邦公司。一场南北战争,使杜邦公司就得了 100万美元的红利。
2. 残酷的大兼并
战争结束,建立了统一的民族自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以后,南北矛盾、阶级冲突仍然很激烈,仍然孕育着战争,战争需要火药。
同时西部的开发,所需要的火药量也很大。杜邦公司火药的销售量仍然不减战争当年,惟一不足的是运输困难,需要借助于铁路网络,而政府是禁止铁路运送火药的。不过亨利自有办法获得政府的特许证,源源不断把火药运到西部的煤矿、金矿,甚至运到国外殖民主义手中,为之提供镇压、杀戮殖民地人民的武器。
亨利在负责杜邦公司管理中,事无巨细都由他掌握,他是家族中当然的族长,又是特拉华州最有权势的人。南北战争之后他越来越表现出自私和专断,严密地控制着整个企业。他的个人收入和拉蒙相比,相差十分悬殊。1876年他缴纳的税额为4554美元,而拉蒙为772美元。
他接任总经理后,根据合伙人协议,杜邦家族的企业分成26股,亨利就占了20股,拉蒙和埃吕泰多·伊雷内各三股。1878年,亨利强行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亨利·a上校和他的弟弟威廉拉入了合伙人圈子。他这两个儿子既无多少才华,也无经验,如此安排,在杜邦家族史上实属罕见。亨利对杜邦家族和杜邦公司的全面控制,由此可见一斑。杜邦家族内部自然有人对他这种专横独断表示不满。但是能公开顶这位老板的只有拉蒙一人,不过他依然保持着对杜邦家族和杜邦公司的忠诚,拉蒙具有某些崇高的品质和杰出的才能,他既有胆识又孚众望。他的崇高品质可以从这样一个事实获得证实。
1865年,当他刚刚和梅莉结婚时,火药厂工人来向他报告说,压力机上有一个螺母丢失可能引起爆炸。他听后马上亲赴现场检查修理那台压力机,而梅莉则坐在离他只150码远的一张椅子上。
从实际上说,拉蒙对杜邦公司的贡献超过亨利老板,而他却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亨利在当总经理期间,做了一件对杜邦公司的发展极具重大影响的事,就是兼并中小火药工厂,垄断火药行业。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许多较小的公司深受其苦,相继倒闭。而在战争中发了大财,战后又控制了大部分市场的杜邦公司,日子仍然好过。还有拉夫林·兰德公司和哈萨德火药公司也还保持着偿付能力,他们三家公司通过成立火药托拉斯,统一步骤,协作经营,跟他们一些劲敌,特别是太平洋沿岸的具有雄厚实力的加利福尼亚火药公司竞争,企图独占市场。这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况且那时,政府还有相当大的火药库存,进行抛售。因而火药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随后三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有烟火药贸易协会》,并提出了几条章程,抑止削价竞争,在本协会会员中进行销售额分配,对非本协会成员及违反协会章程的进行排斥。拉蒙任这个协会的首任会长,拉夫林·兰德公司和哈萨德公司任副会长。协会还分配了表决权的比例:三大公司各得十票表决权,其他企业表决权按其规模确定。
亨利企图让杜邦公司控制这个协会的经营大权,为此他想买通哈萨德等几家大点的公司,增加杜邦的表决票,但未成功。
火药贸易协会成立的第二年即1873年,美国的经济又出现更大的一次萧条,不少企业濒临破产,亨利乘机进行收购。他按不同的地段定出不同的价格,逐步吞并了一大批弱小企业。甚至还拥有十票表决权,也是三大企业之一的哈萨德火药公司也被杜邦收买。此外,杜邦公司还买下了加利福尼亚火药厂 43%的产权。次年又以80万美元的现金和证券买下哈泽得公司。亨利终于实现了获得26票表决权称霸火药业的梦想。
杜邦完全控制了贸易协会,协会的一切事由亨利说了算。杜邦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来定价,甚至可以制定世界火药的售价。
到了80年代初期,杜邦公司已控制了全美黑色火药85%,而且成了他的主要盟友拉夫林·兰德公司的股东。一个囊括几乎全国销售市场使其他火药企业惟亨利的马首是瞻的杜邦之国诞生了。
3. 霸业的大代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