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莱德没有他父亲伊雷内经营商业的冷酷气质,不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他的性格温顺和蔼。他家族中的人说他是个耳朵软的人,像那首名叫《罗杰斯与哈默斯坦》歌中的百依百顺的姑娘。对人总是有求必应,因而往 往为某些冒险者承担义务。由于他对科学和文学的爱好超过了一切,所以,伊雷内无法对他进行发财与管理学问方面的灌输。一提到商业事务他就表现出厌恶之情,可是对研究制造火药则很有兴趣,属于发明创造型人才而不是管理型人才。他的体形显得很壮实,宽肩膀,高身材,倒竖眉,圆脸型,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经常身穿深色大礼服,头戴小礼帽,俨然像一个老实巴交的火药工人。
19世纪40年代,正是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处于全盛时期,大发展时期。
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工业发展,为社会基础设施提供了大量资本,投入公路、铁路、运河、港口建设。成千上万的饱经战乱之苦的欧洲移民大量涌入,出卖廉价劳力。阿尔弗莱德在此时掌权,无疑碰上了一个十分难得的、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一个赚大钱、发大财的机会。
然而,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不能对美国特别恩惠,不久就光顾席卷了整个大陆。大萧条带来了企业的大破产,工人大失业,银行大倒闭。在乡村、城市、大街小巷,乞丐多于施主,饿殍多于饱汉。
一派凄惨景象。然而在白兰地河畔的杜邦家族,火药生意似很兴隆,日子也过得富足舒服。经济危机并不能阻止帝国主义战争,相反,帝国主义者往往还要对外发动战争,借以转移国内阶级矛盾。1838年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冲突,1838至1840年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冲突,都是美国蓄意挑起的,都几乎酿成大战。美国政府为了备战,向杜邦公司不断发出数额巨大的订单。此外,开凿通往五大湖的运河,穿越落基山的公路、铁路隧道,西部农民开垦荒地,铁矿、煤矿、银矿和西部金矿的不断发现与开采,都需要杜邦的火药。
1846年美墨战争时,美国政府向杜邦公司订了100万磅火药。由于供不应求,阿尔弗莱德在布兰迪瓦河对岸新建了更多的火药厂。这些所谓“下游工场”每天可以生产高达一万磅火药,给杜邦公司增添了更多财富。
阿尔弗莱德负责管理火药企业期间,经常爱说的两句话是“加强安全,提高质量”,这体现了他的经营观点。他认为杜邦公司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做到精益求精。然而他的安全管理并非没有漏洞。1847年一次爆炸事故炸毁了上游工场,炸死了18名工人。这对阿尔弗莱德是个沉重打击。但他顶住了爆炸造成的困难,努力恢复生产,而且有了新的扩展,创造了更高的生产率。
杜邦家族的这三兄弟,在参与企业管理的时候,都显得知识和经验不足,但他们都能恪守杜邦家训和公司的原则,善待工人,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当时,政府还没有劳工灾害赔偿制度,但是,杜邦公司从伊雷内时代就形成了一套给遇难者家属抚恤金的制度。他们给遇难者家属安排住宅,并负责其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据有关资料证实,在1818年3月19日发生的爆炸事件中,不幸遭难的工人多达40人,每次付给他们的抚恤金为600美元。
当有人建议取消发给雇员遗孀抚恤金时,阿尔弗莱德竭力反对。他说:
“……我们的工厂只有这点与众不同,为人称道。但它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同 类工厂死的人都多。”他接着指出:“在美国,火药厂工人每周的最低工资至少是2美元,即使这样它也高于我们厂工人的工资。”
虽然工人工资如此之低,但威明顿一家报纸在其1848年(这是在杜邦家族控制当地报纸之前)的一篇社论中,还是热情地赞扬道:“在工人中从未有过一次集会或罢工……一切纠纷 (即使有的话)也都是以友好的方式解决 的……”
杜邦家族和雇员之间亲密关系的形成还由于有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厂方和工人虽然一代一代更替,而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在那个小小的村庄里互相玩耍嬉戏,当他们一起长大成人,自然也就进入一种互尊、互忠和互爱的关系。
杜邦公司雇员的献身精神,有点像封建时期“家臣对其领主的献身精神一样”。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共患难。1847年,一次爆炸夺走了18个人的生命。当火药厂复工时,在每个具有隐患的地点,都有一个杜邦家族的成员与工人一起工作。杜邦家族的政策规定,新设备首先是杜邦家族成员操作,以确保其安全和正常运转。由于战争时期在共同面临过危险死亡之后,被结合起来的出身大相径庭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凝聚力,所以杜邦家族与雇员具有一种特殊关系。
杜邦家族与其雇工的亲密关系,并未因其工资政策而受到损害。尽管工资偏低了些,但合乎情理的是工资稳定。19世纪的美国经济起落甚大,迅速增长后接着就是突然的衰退。例如,从1827至1842年,美国正处在经济萧条时期。棉花行业工人的工资下降了 50%,而该火药厂工人的工资只下降了5%或10%。
1850年,杜邦公司尽管年销售额高达37.5万美元,但由于艾雷克斯在经营时花钱过于大手大脚和几次爆炸事故,造成了公司50万美元赤字。阿尔弗莱德由于沉重的压力,接受了妻子和弟弟的建议,而辞去了总经理职务。
这时他已经到了耳顺之年,而且疾病缠身。6年后他离开了人世。
阿尔弗莱德病逝后,亨利接替大哥的企业主持人之位。亨利和热衷研究的大哥有本质的不同,是一位天生的事业家。他外表像军人,身板挺直,发须火红,经常身着黑色外套,头戴高筒礼帽,一双冷峻的蓝眼睛,使他的相貌有点可畏。他精力充沛,克尽职守,事事亲自过问,人们都称他亨利老板。
他善于极好地利用形势所造成的各种机会,去获取成功。这位老板十分讲究节约。他每天早晨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总是随手拾捡柳枝,将它们装进自己常戴的礼帽里,然后便来到烧炭房,当着工人们的面把柳枝倒在桌上,并吩咐他们在烧炭时与其他剩余的柳木一起用上。亨利记忆力极强,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能叫出公司里每个人的名字。他知道谁在星期六晚上喝醉了,谁的妻子怀孕了。他虽大权独揽,但在许多人眼里,他似乎是很仁慈的。
亨利治厂的格言则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似乎同他哥哥的格言“提高质量,加强安全”是对立的。其实是俩人的着眼点不同而已。而亨利 则更善于营利。亨利治厂的格言明显地体现在他注重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他采取坚决手段收回了借出的数千美元,解雇了一些无所作为的职工,又雇用了一些精明能干的新手,这样使企业很快出现了大的转机,使销售市场扩展到全美国。
占领了国内市场以后,亨利又寻求和开拓更多的国外市场。为此,他不惜承担风险。在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原定向沙俄提供的火药,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运不过去。亨利便派他的年轻侄子,即阿尔弗莱德的儿子,瘦长个儿拉蒙·杜邦设法越过切萨皮克湾封锁线。结果净赚了300万美元。而他同英国的军火生意照做不误。
1857年8月,艾雷克斯外出办事,途中,他绕道经过火药厂,正巧碾磨车间突然发生爆炸,有4人当场炸死,艾雷克斯被抛出近百英尺,衣服着了火。他赶快跳入布兰地河中,但当他看到火星正威胁着极易发生爆炸的压力车间时,就急忙爬上岸。他一面喝令工人们赶快离开,一面爬上了压力车间的房顶,清除上面的大火星。然而,就在这时,压力车间一声巨响,登时爆炸。艾雷克斯浑身血肉模糊,腰折肢残。他的17岁的儿子发现他时,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了。工人们将他送回家医治,医生已无能为力了。次日,他临终前向前来探望的工人一一诀别,他死时才41岁。
艾雷克斯死了以后,亨利就迫不及待地挑选艾雷克斯在三人执委会中职务的继承人,他选中的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中的“干将”拉蒙·杜邦。因为拉蒙是伊雷内24个孙子中最有才华的,他发现采用智利和秘鲁硝酸盐制火药的新方法,而且日臻完善。这是杜邦公司难得的人才。
三弟的惨遭不幸,亨利自是非常悲痛。然而这时另一种危机成了他精神上更沉重的负担。那时美国北方已是自由劳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南方仍是奴隶制经济,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矛盾,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种局面,在杜邦家族和整个特拉华州一样,在看法上存在着分歧。杜邦家无疑是会支持设在华盛顿联邦政府的。但特拉华州南部人赞成联邦政府的态度很明确,而州北部人则相反。如果州南部人占上风,则特拉华州就会遭到北方联邦政府支持者的包围。如果这样,杜邦火药厂则会成为北方支持者注意的中心。
后来,特拉华州在经过一番摇摆之后,终于站到了忠于南方联邦政府的立场。亨利老板在西点军校读书的儿子第一个获准提前毕业,亨利的大侄子,维克多的儿子塞缪尔·弗朗西斯回部队担任封锁南方港口任务的海军中队长。亨利本人被特拉华州州长封为本州非正规军少将。
4拉蒙威慑英首相
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及之后,杜邦家族一贯坚持认为自己选择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可是单从严格的商业观点来看,不能否认的事实是,由于有了战争这个根本原因,才造成了杜邦公司极有戏剧性的繁荣局势。杜邦家族在有利可图的南北战争中获益非浅,这是事实。
1861年2月,继林肯总统的就职典礼后,杰斐逊·戴维斯也宣誓就任美国南部各州同盟的总统。随之南北战争爆发,这时南北两方都派人到特拉华州试探那儿的第一大家族究竟支持哪一方。直到1861年4月底杜邦家族才致函南军方面表示对南方的友好态度。
南北战争开始七个月以后,华盛顿的南方联邦政府军火不足,急需大量硝石。而英国伦敦有现货。但有迹象表明英国政府准备把这批硝石卖给美国北方。华盛顿方面决定派遣拉蒙·杜邦以杜邦公司的名义赴英国购置所需硝石。他的此行是绝对保密的,除他的叔叔亨利外,再没有人知道。
这位年仅30岁的拉蒙是一位温文尔雅相貌堂堂的化学家,和他父亲阿尔弗莱德·维克多完全不同,他戴着无框眼镜,头向后梳,鼻梁高挺,眼睛炯炯有神,是个典型的发明家的样子。他说话时态度威严,令人敬畏。1861年11月某日拉蒙·杜邦到达伦敦。由于他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有点像林肯总统,他到达伦敦时,引起了市民的好奇心。拉蒙虽然样子有点近似书生,而他干这一项工作,却显得很精明内行。到达伦敦后,他便动员了全部e.i.杜邦公司的代理商,除了买下全英2.288万桶火药原料库存硝石外,又购买了由加尔各答运往伦敦途中的1.0553万桶,总共达335万磅的粗硝石。大约经过一天的努力,拉蒙把英国境内所有的库存硝石都购买殆尽,实际上已垄断了英国的硝石市场。看来拉蒙大功告成了,他心中不胜欣喜。
然而,谁料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他装好这批硝石的船队预定起运出航的那一天,当他兴冲冲到达泰晤士河畔码头准备上船时,英国政府发出了禁止全部商船进出港口的命令。拉蒙这时傻眼了。他千方百计地要探悉错综复杂的政治权术内幕。他请那位海关官员共进午餐。酒醉饭饱,谈笑风生,再加上吹吹拍拍,于是这位官员很快泄露出,实际上是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勋爵命令扣留拉蒙的货船,作为英国对美国新采取的禁运手段之一。于是拉蒙决定去见首相帕默斯顿。他来到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求见。帕默斯顿对他说,此事涉及国际问题,拉蒙购走了大宗硝石将造成英国的硝石紧张,不同意放行。拉蒙想既然首相已下达了命令,马上收回是不可能那样做的。万般无奈,他只得垂头丧气,急匆匆乘船返回美国,向林肯总统办公室报明了情况。林肯总统接见了拉蒙。拉蒙私下向林肯总统建议用战争威胁手段迫使英国将运硝船队放行。林肯总统急于要得到这批硝石,感到用此法虚张声势,搞恐吓政策未尝不可,便要陆军部长给拉蒙写了一张公函。
拉蒙在华盛顿和特拉华州稍事停留以后,只孤身一人乘船前去伦敦。他再次前往唐宁街十号通名求见,可是这回却吃了四次闭门羹,首相一直拒绝接见他。受到如此冷遇,拉蒙怒不可遏。这位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决定私闯首相府。那天,他又到首相官邸,趁侍从不留意的瞬间,直奔首相私人办公室。首相对这位小伙子的冒失行为大吃一惊,但拉蒙既然已经站在他面前,只好客气地让座了。拉蒙当即拿出那份公函交给首相。帕默斯顿当着他的面拆开细看,阅毕脸上显得苍白而无表情。稍后,首相告诉拉蒙,过两天再答复他。而拉蒙猜测,帕默斯顿已被函件内容所震,便步步进逼,他说他将于次日启航,并在自己的下榻处听候佳音。
回到旅馆后不久,当拉蒙正进午餐时,帕默斯顿的侍从进来告诉他首相想见他。这时拉蒙卖起关子来,说他正在吃饭,请首相屈尊稍候。他故意拖延了一阵子,然后请进帕默斯顿。帕默斯顿告诉他,此事正在内阁研究,运硝船的启航时间将被推迟。拉蒙的态度十分强硬,他说不能因此而给其他乘客造成麻烦,不管英国给不给硝石,明天都得开船。僵持了一阵子之后,使拉蒙感到惊喜的是,首相竟然同意放行了。于是当天下午,拉蒙就命令全部运硝船启航开往美国。
一位年纪轻轻、涉世不深的无名小卒竟然使堂堂的首相甘拜下风,令不少人感到迷惑不解。其实这当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那份陆军部的公函,同时英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工人反对同美国打仗,迫使英国作出让步。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位年轻人的意志和胆略是很少有的,值得称道的。
拉蒙如此冒着风险去执行政府的任务,是有其自身企图和条件的,就是杜邦公司必须获得提炼这批硝石的权利。拉蒙不失为老杜邦皮埃尔的重孙,他继承了老祖宗的天性和传统,随时随地挖空心思为杜邦家族攫取每一份财富。
拉蒙去英国购置硝石的成功,既是美国政府对外贸易的胜利,也是杜邦公司获得充足原料、开辟财源的一次胜利。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半年时间里,杜邦公司就向美国政府出售了230万美元的枪炮火药。
5. 塞缪尔侵华留骂名
南北战争期间,在杜邦家族中,为联邦政府效劳而功勋卓著的不仅是拉蒙一个人。他那阅历丰富的堂兄塞缪尔·f.杜邦海军少将在军事上也做出了贡献,他封锁了南部港口,从而间接地促使斯莱德耳与梅森被捕,也给拉蒙出使英国带来了麻烦。
塞缪尔·f.杜邦是维克多的次子。他的祖父皮埃尔在临去世之前把他委托给杰弗逊,13岁时便在美国海军当见习官,并与伊雷内的三女儿苏菲娅结婚。22岁就升任海军中尉,在美、墨战争中加入由佛来蒙特少将领导的加州义勇军,担任驱逐舰舰长,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一带十分活跃。1862年因他所率领的海军中队在占领南卡罗莱纳州的罗亚尔港要塞中立下大功而被提升为少将。
在塞缪尔的军旅生涯中,有一段最肮脏的经历。1857年7月,时为海军上校的塞缪尔·f.杜邦被委任指挥海军最好的舰艇之一“明尼苏达号”。随后不久又奉命随同威廉·b.里德前往中国。那时正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
1842年,在英国的坚船利炮的进攻下,由于清朝政府无能,某些大臣求和误国,因而惨遭失败,随后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大商埠向欧洲其他列强开放,作为“通商”
口岸,香港也被划给伦敦作证券交易所。
英国的侵略,激起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极大愤慨,尤其是广州地区的人民自发起来进行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起义军成了一支抗英的重要力量,给了英军以沉重打击。
1856年10月,英国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巩固自己在中国的地位,获取更多的贸易特权,扩大在华利益,悍然派兵进攻广州,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出于各自的目的,沙俄和法国也要求参战,并提出“修订”《南京条约》,共同分享在华利益。随后,俄法两国邀请美国参加,这就发生了里德出使中国和塞缪尔率领战舰来华的丑事。不过那时美国政府另有图谋,决定对这场战争采取中立态度。华盛顿的首脑人物的看法是,武装进攻只能激起中国人民及其政府的反对,而中立立场则可使美国同北平保持更友好的关系,能够获得比参战更多的好处。因此,美国政府指令里德,所属舰队只能作为防卫,不得介入战争。
塞缪尔同他的老祖宗皮埃尔一样,对财富有天生的贪婪欲,他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去攫取自己的利益的。当他目睹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疯狂掠夺,不由得垂涎三尺。他的发财欲急剧膨胀,明知上司已有不许介入的命令,但他仍然提出要求,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明抢不行,塞缪尔就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以保护美国在海外的贸易、防止澳门受压迫的中国人举行暴动损害美国在那儿的投资为由,把他的舰队驻进澳门海域,他在这个港口盘踞了一年多时间,并暗中进行海盗式掠夺。1858年3月,塞缪尔率领他的舰队闯入中国内河,在长江上耀武扬威,横冲直闯。在南京停泊时,塞缪尔还用武力帮助一个白人富商镇压中国船员对虐待压迫行为的反抗,致使多人受伤。
不久,塞缪尔奉调回国,他自然是满载而归。当记者采访阿尔蒂尔工厂时,看到办公室里使用的是中国的瓷器精品和一些装饰用的丝绸织锦。
1863年6月,南北战争关键时期,塞缪尔率舰队向南卡罗莱纳州港市查尔斯顿发起进攻,打了一个多月,毫无进展,于是他拒绝林肯总统和海军部敦促他再次发动进攻的命令,按兵不动。结果被受到指控,而被免职。他带着奇耻大辱返回故里。两年以后他悲痛交加,愤然离世。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