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麦克阿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十二章 仁川登陆(2/2)
    其实,关于"联合"是否打过三八线的问题,早在8月中旬即已提到华盛顿与东京的政治、军事首脑部门,并展开了争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说,依据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的决议,"联合"总司令有权实施北进作战;根据追击权理论,突破三八线也是合法的;如不突破三八线,该线就会被作为永久的合法国境线,而联合国的目标乃是要建立南北统一政府;不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就会重整旗鼓,有再次进攻的危险,而"联合"也要无限期地驻扎在南朝鲜;联合国海空军一开始就已把交战状态延伸到北朝鲜,没有理由不让地面部队北进;等等。反对者说,"联合"已完成把北朝鲜军赶出南朝鲜的使命,若越过三八线,将招致苏联和中国的介入,战争必然扩大和长期化,从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看来,赞成的理由似乎更多、更充分些。

    最后,杜鲁门政府在其称霸远东的野心驱使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战争风险,终于决定北进。8月30日,艾奇逊国务卿在一项声明中首次指出:"只要别的国家军队不介入战争,就不会发生全面战争。关于是否突破三八线,将取决于联合国。"9月1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广播讲话,声称韩国人有获得统一的权利,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道帮助韩国人享受这种权利;美国的军事行动不会超出朝鲜半岛,希望中国和苏联不要介入。美国之所以担心中国和苏联介入,是从其全球战略考虑的。当时,北约组织的军队还未组建完毕,西德部队还未建立,如果同苏、中两国处于交战状态,那么西欧也很容易受到攻击。为此,美国必须坚决避免与苏、中在朝鲜发生直接冲突,并通过限制自己的军事行动来制约苏、中,以在有限的范围内结束战争。9月11日,杜鲁门批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突破三八线的方针:如果苏联和中国没有参战的可能,就可以把地面作战扩大到三八线以北。

    参谋长联席会议于9月15日即仁川登陆日,向麦克阿瑟传达了上述决定,并令其制订占领北朝鲜的计划,同时指示其陆、海、空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越过朝中和朝苏边界,在与中国和苏联接壤的地区也不得使用非韩队。根据这项指令,麦克阿瑟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项北进计划:以第8集团军沿西海岸北上向平壤进击;以第10军在东海岸的元山登陆,然后西进与第8集团军一道实施夹击,攻占平壤;第3师作为总预备队控制在日本;在安州、宁远、兴南一线(被称为"麦克阿瑟线")以北的作战只限于韩队。9月27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发出一道新指令,规定麦克阿瑟的任务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可能的话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为达此目的,授权你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但实施军事行动的前提是,苏联或中国未派大部队入朝参战、对方没有决心参战的声明或没有发出这种威胁,同时要他加紧搜集这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华盛顿报告。

    麦克阿瑟对这个限制前提极为不满,把它看作是外交上的惰性、胆怯、姑息和失策。他气急败坏地说:"即使苏联和中国介入,也要把他们打败,以拔掉征服亚洲的毒牙。如果苏联和中队进驻北朝鲜,而联合却在三八线上停止进军,就会重新进行侵略。确立亚洲的永久和平,就能确保欧洲的和平,华盛顿不理解这一点。"因此,他在接到上述指令后,立即请求授予他根据自己的判断"自由越过三八线的权限"。于是便有了马歇尔9月29日同意自由作战的回电。麦克阿瑟把马歇尔的复电理解为可以取消原来的作战限制,故于30日电告华盛顿:"在北朝鲜军队投降以前,我想在朝鲜全境作战。"对此,华盛顿方面未予答复,似乎是默许了。仁川登陆的胜利,不仅使麦克阿瑟,也使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冲昏了头脑。

    实际上,当时中国介入的迹象已很明显。早在6月28日杜鲁门宣布干涉朝鲜内战的第二天,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即谴责了美国插手亚洲事务的行径,表明了中国的根本立场。7月6日,周恩来总理又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声明反对安理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参加下于6月27日通过的干涉朝鲜内政、支持美国侵略的非法决议。8月20日,周恩来再次致电赖伊和安理会主席马立克,要求在朝鲜停止军事行动,撤出外队,并指出中国人民对朝鲜问题的解决表示最深切的关心。从8月27日起,美国空军飞机不断侵犯中国领空,对东北边境地区进行轰炸、扫射和侦察活动。对此,中国政府谴责美国蓄意扩大武装侵略,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的侵略罪行。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包括抽调战略预备队向东北地区集结,组成东北边防军,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重大事变。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长对中队的动向有所掌握,他在8月31日向麦克阿瑟和华盛顿报告说:"我们的情报网报告,从华中到满洲的部队调动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进入朝鲜战场前的部队调动。"他估计这些部队有24.6万人,和实际数字25.5万差不多。

    当9月下旬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联合"攻占汉城并进抵三八线后,周恩来总理于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庆祝国庆节大会上发表演说,对美国提出严正警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来又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警告美国政府:"美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这清楚不过地表明,若美队悍然越过三八线入侵北朝鲜,中国就要参战。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美国政府已不顾刚刚为自己规定的制约条件,对中国的一再警告置若罔闻,把它看成是"虚张恫吓"、"政治讹诈",拒绝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坚持占领全朝鲜的计划。10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通过所谓"八国议案",授权"联合"突破三八线,占领北朝鲜。10月9 b,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了一道修改命令,大意是,无论中国在朝鲜何处使用大量部队,只要有获胜的可能,就可以继续其军事行动,但未经华盛顿授权,不得对中国境内的目标采取行动。同日,麦克阿瑟向北朝鲜发出劝降的最后通路,遭到严正拒绝。第二天,麦克阿瑟即命令第8集团军大举北犯。

    战争终于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结局将如何?中国是否会真的参战?杜鲁门也拿不准,因此他决定亲自去会晤麦克阿瑟,"直接听取一下他对中国介入问题的判断"。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会见麦克阿瑟将军的最重要和最简单的原因,是我们从未有过任何私人的接触,我认为他应该了解他的总司令,而我也应该了解在远东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此外,他还感到,麦克阿瑟在远东任职已15年,离开本国的时间太长,致使他不了解全世界的形势和华盛顿的想法,其见解总是与国内格格不入。"如果他能从我这里了解到世界形势,也许会更易于使自己与之相适

    应。"

    10月12日,马歇尔电告麦克阿瑟,说总统想在夏威夷或威克岛会见他,到底在哪里由他来定。麦克阿瑟选择了威克岛。10月14日晚,麦克阿瑟在惠特尼的陪同下飞抵威克岛。那天晚上,他几乎一夜未睡,凌晨2点钟上床,3点半就起来了,但惠特尼却看他"像睡了12个小时一样精神焕发"。他刮了脸,穿上平常穿的咔叽布军裤和开领衬衫。这身装束曾使许多美国人着迷,但杜鲁门却看了生气,认为是对他的大不敬。他回忆说:"当时他戴着他那副臭墨镜,衬衣也不系扣子,帽子上挂满了牌牌。我真不懂,都那么一大把年纪的人了,何况还是位五星上将,为何要在大庭广众面前打扮得像个19岁的少尉呢?"

    早上6点30分,杜鲁门一行(包括布莱德雷、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哈里曼、太平洋舰队司令雷德福德等人)分乘4架飞机到达。随行的还有30多位新闻和摄影记者,准备记录下在他们看来如同国家元首之间会见的这一历史性时刻。杜鲁门走下舷梯,与迎上前来的麦克阿瑟握手并说道:"我很久就期望见到你,将军。"麦克阿瑟回答说:"希望下次见面不会等得太久。"他们两人谁也不会想到,将不会有下一次了。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木屋里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单独会谈,没有其他人在场。据杜鲁门后来回忆说,他们讨论了日本和朝鲜的形势。麦克阿瑟保证说他在朝鲜已胜券在握,并估计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他还对自己8月份给海外作战老兵大会写的信向杜鲁门表示歉意,如果它造成了令人难堪的局面的话。杜鲁门则向他概略地介绍了关于加强欧洲的计划,对此,麦克阿瑟表示理解,并表示朝鲜战争有望在11月23日的感恩节前结束,那时,第8集团军就可在圣诞节前撤到日本,对日和约也可签订,并可抽出一个师去欧洲。

    随后,其他人员也加入进来,开始举行正式会议。讨论的内容大致与杜一麦单独会谈差不多,主要是战争结束后美国在亚洲的防务安排、重建朝鲜、对日和约等问题。会议快结束时,杜鲁门再次提出了那个他最关心的有关中国介入的可能性问题。麦克阿瑟回答说:

    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或第二个月进行干涉的话,有可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我们不再害怕他们干涉了,我们不必再乞求他们什么了。中国在满洲有30万部队,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大概不超过10一12.5万人,能渡江作战的只有5-6万人。他们没有空军。由于我们的空军在朝鲜已有了基地,要是中国人想来平壤,那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麦克阿瑟还认定,中国人不会不考虑到,如果入朝参战,美国作为报复措施,可能要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及其交通线,因此认为中国不会冒这个险。麦克阿瑟的上述判断,显然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当时,根据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并考虑到保卫中国领土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中国政府已于10月上旬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中国政府下令以东北边防军的4个军12个师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先待命出动,尔后再调7个军24个师作为第二、第三批兵力逐步入朝参战。但杜鲁门无视中国的一再警告和情报部门的多次提醒,而宁愿相信麦克阿瑟的傲慢与偏见。

    上午9点多钟会议结束后,麦克阿瑟送杜鲁门上飞机。他们一边走一边谈。麦克阿瑟问起杜鲁门是否打算1952年再次竞选总统,杜鲁门避而不答,反问麦克阿瑟是否有此意。麦克阿瑟说:"一点也没有。如果有哪位将军要同你竞选的话,他的名字将是艾森豪威尔,而不是麦克阿瑟。"杜鲁门笑道:"艾森豪威尔根本不懂政治。啊,如果他真的当上了总统,他的政府会使格兰特的政府显得要完美①。"在临上飞机前,杜鲁门意外地向在场的人宣布,授予麦克阿瑟一枚(第5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他对麦克阿瑟说:"自从当上总统以来,从未有过比这次更满意的会晤。"

    ①一般认为,格兰特在任总统期间 (1869一1877)政绩平平,贪污之风盛行。

    从两个人后来的回忆中可以看到,他们在这次会见中对对方的个人品质似乎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杜鲁门写道:"将军对有机会同我交谈似乎真诚地表示满意。我发现他是个精力极充沛、极为有趣的人。我们的交谈非常友好,比我预料的要友好得多。"麦克阿瑟则写道:"有人曾告诫我,杜鲁门脾气急躁、粗暴并有成见,但在我们的会见中,他的表现完全是彬彬有礼和情绪良好的。他具有使人愉快的性格、敏捷而机智的口才,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他。"但对这次会晤的真正目的,他觉得"难于判断"。他的许多助手们认为,威克岛会晤纯属一种政治上的鬼把戏,因为当时距国会中期选举只有两个星期,杜鲁门希望通过这次会见把民主党的命运同仁川登陆的成功和胜利进军朝鲜联系在一起。麦克阿瑟不同意这种推测,认为这"未免冤枉了杜鲁门先生。我相信他的威克岛之行根本不是出于这类原因,而其唯一目的是为这个国家创造一种良好的意愿和有益的成果"。

    麦克阿瑟在对杜鲁门的个人品质表示赞赏的同时,对他的能力和见地却表示怀疑。他写道:"在会谈中,他似乎对自己的历史知识非常自豪,但在我看来,尽管他读了不少书,他的历史知识仍是肤浅的。他只知道一些事实,而缺乏指导这些事实的逻辑和推理。关于远东他知道得很少,给人的印象是他把被歪曲的历史同模糊的希望离奇地结合起来,这希望就是我们反正会以某种方式对同斗争的人们有所帮助。"通过同杜鲁门会晤,麦克阿瑟还感到"有一种古怪而不祥的变化正在华盛顿发生",像罗斯福那种敢作敢为、精神振奋的人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走向权宜妥协而非斗争到底的趋势。"哈里·杜鲁门原来那种大胆对抗并击败亚洲的果敢决心,已被经常灌输的怯懦和嘲讽的窃窃私语剥夺殆尽。总统似乎在受一些比较自私的阿谀奉承的联合国政客的摆布。他似乎处于反常的状态,对仅仅在几个月前他所无畏地承担的那些言过其实的风险公开表示害怕。"从这一点上看,麦克阿瑟在说别人无知的同时,他自己对政治的确是无知的。他看不到战后已经完全改变了的国际形势,眼睛只盯在远东这一隅,只会用军事家的眼光来判断政治问题。正如罗斯福曾对他说过的:"道格拉斯,我认为你是我们最出色的将军,但我觉得你将是我们最蹩脚的政治家。"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