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梦想回家过除夕;
半路杀出志愿军,马失前蹄怨人骑。
话说"联合"和韩突破三八线后,进展神速。在东线,1950年10月10日,韩国第1军团占领元山,17日占领咸兴。但麦克阿瑟仍坚持让阿尔蒙德的第10军按原计划在元山登陆。此举在许多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马后炮",且造成部队调动、后勤补给等方面的混乱,也贻误了利用第10军的余威,就近乘胜北进的战机。由于元山港布满水雷,需够的时间排除,致使原定的登陆时间不得不从20日推迟到26日,而且把第7师的登陆地点改在元山以北150英里的利原。在西线,美第l军从10月9日起沿金川、沙里院向北推进,于10月19日攻占平壤。同一天,得意忘形的麦克阿瑟把原来所定的"联合"停止作战的安州、宁远、兴南一线向北推进了30一160公里,大体位于鸭绿江以南60公里与之相平行的宣川至城津(金策)一线。美第1军随即向新的"麦克阿瑟线"挺进。
10月20日,麦克阿瑟为"切断北朝鲜政府首脑和北朝鲜军队主力的退路",命令新近赶到的第11空降师第187团在平壤以北约40公里的肃川和顺川地区实施空降。他像1943年进攻莱城时在纳德扎布一样,在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和惠特尼等人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在空降地域上空巡视,随后降落在平壤机场。他一走下飞机,就神气活现地向在场的人喊道:"有什么大人物来欢迎我吗?金某人在哪儿?"接着,他得意地对记者们说:"我们出其不意地实施了空降作战。估计北朝鲜军队全部兵力的大约一半即3万人,已被包围在平壤的第1骑兵师、南朝鲜第1师等地面部队和第187空降团之间了。敌人只有全部毁灭或投降,别无选择。这次行动,堪称为高超的艺术,敌人已陷入圈套了。"在麦克阿瑟看来,平壤的陷落即"象征着北朝鲜的彻底失败",一切有组织的抵抗已全部停止,"剩下的只是一些游击战了"。但事实上,麦克阿瑟在说这番大话的时候,人民军主力早已后撤到清川江以北,而朝鲜政府也早在10月12日即已撤到北面的江界。可以说,这次空降什么目的也未达到。21日,麦克阿瑟在返回东京前,在乎壤机场检阅了首先攻入平壤的第5骑兵团f连。他站在200名疲惫不堪、胡须丛生的官兵们面前,致了简短的贺词,然后下令道:"96天前和该连一起登陆朝鲜的,请向前一步走!"结果,走到前面来的只有5个人,而且其中3人的头上和四肢还缠着绷带。
此时的麦克阿瑟,以为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因此在他返回日本后,便忙着进行结束战争的准备。他对记者们说,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扫荡收尾而已,保证"让弟兄们回家过圣诞节"。他命令他的军需部长,要他准备好第8集团军返回日本的营地,同时取消了向国内提出的增援武器弹药的申请,并通知布莱德雷,第2师于次年1月份即可调到欧洲。当时,留守后方的参战部队也为这种气氛所感染,竟做起了回国的准备,有的甚至开始上交装备。第1骑兵师中风传要"在东京过感恩节",有人还想象着在皇宫前游行庆祝胜利的情景。第2师更是性急,已往仁川派遣设营队,着手进行乘船准备。
胜利确实在向麦克阿瑟招手。在前线担任追击任务的"联合"和韩此时已进抵清川江边,再往前百八十公里,就是朝中边界了。为尽快完成"扫荡收尾"任务,麦克阿瑟于24日下达了一道非同寻常的总追击令,指示"联合""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进"。这意味着将取消"麦克阿瑟线"的限制,违背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在边境地区只使用韩队的训令,并改变原定的东西两线对进、建立一条缓冲地带的计划。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得知这项命令后,当即重申了既定方针,并小心翼翼地询问他发布这项命令的理由。次日,麦克阿瑟复电回答说,他的命令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仅仅用南朝鲜军队显然是不能达到国境线的。这一行动,是联合为完成所受领的'歼灭北朝鲜军队'的任务所必须采取的军事行动,是符合现行训令的精神的。关于这件事,已在威克岛取得杜鲁门总统的谅解。"(实际上,威克岛会议并未涉及此事。)面对盛气凌人的麦克阿瑟,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拿他没办法。当时,因仁川登陆的胜利,人们对麦克阿瑟几乎发展到迷信的地步,就连他的上级也感到对麦克阿瑟的任何决心提出疑问是否明智,如柯林斯所说:"麦克阿瑟在仁川大捷战果辉煌,他的威望随之大增,以致军事首脑们对他后来制订的计划和决策本应提出意见,而不敢再提了。"马修·李奇微则在他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在五角大楼如同在战场上一样,人们近乎迷信般地敬畏这个非同凡响的军界人物。因为,在别人都错了的时候,他往往是正确的。他虽然从未承认有过判断错误,但这方面的错误确实很少。所以,有些人认为,想要劝阻这样一个人,不仅徒劳无功,反而会使他更加一意孤行,以回敬对他的批评。"另外,华盛顿方面也考虑到,现在战争已接近尾声,还未发现有苏联和中国已经介入的迹象,也许迅速插到边境地区,造成占领整个朝鲜的既成事实,就会完全消除中国介入的危险。因此,在收到麦克阿瑟的答复后,华盛顿并未要求他撤销命令,实际上等于默许了。于是,总追击的命令马上得到贯彻执行,各部队争先恐后地渡过清川江,分兵数路向鸭绿江挺进。追兵们心里盘算着,再有两三天就要结束战争了,那时他们就可以回家了。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美梦很快就要变成恶梦了。
就在乎壤陷落的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军及3个炮兵师开始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根据敌分兵冒进、兵力分散、置东西两线之间出现80余公里的缺口于不顾等弱点,志愿军总部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围歼冒进之敌的方针。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参战的首次战役,一周之内即重创南朝鲜第2军团,完成了战役展开。但此时的麦克阿瑟及其总司令部虽不断接到有中队参战 的报告,却仍不相信有中国的大部队入朝,而认为那只是带有象征性的少数志愿人员,其目的只是做做姿态,或只是为了保卫鸭绿江上的水电站,因此不顾美第8集团军右翼和第10军左翼暴露的危险,继续命令部队向北推进。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志愿军总部利用敌翼侧暴露的有利态势,采取向其侧后实施大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法,于11月 l~3日在云山地区重创美第1骑兵师一个团,并沿清川江左岸向敌侧后迂回,迫使沃克命令第8集团军全线撤退到清川江以南。此役,"联合"共损失1.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
遭此沉重打击后,麦克阿瑟最初仍不愿相信中队已大规模介入。11月4日,在致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一天要他"对朝鲜局势尽快作出恰如其分的估计"的回电中,他满不在乎地说,中国的干预只是一种低调的秘密活动或志愿行动,其目的不过是同进至边境地区的韩队作战或是"从沉船上救出什么东西",用不着担心。尽管中国进行全面干预"很明显是可能的",但"有许多基本合乎逻辑的理由证明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而且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种可能性是站得住脚的"。然而没过两天,当他得知中队的兵力不像他原来估计得那样少时,他才开始感到局势的严重性。11月6日,他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目前的形势是,正当最初与我们交战的北朝鲜军队已被消灭或已处于无力作战的状态时,一支新的可能有大量后备力量和充足补给作为后盾的生力军却又面对着我们。敌人的后方近在咫尺,其补给唾手可得,但却处于我们目前军事行动的限区之外。至于这些后备军是否将向前移动以及将达到何等程度,则有待于以后的发展,而这是一个具有最重大的国际意义的问题。"
同一天,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由于第8集团军及时撤退,才得以避开"共军暗中布下的陷阱",并通知说他已命令远东空军于次日晨开始全力轰炸北朝鲜一切目标及鸭绿江上的桥梁,以切断中朝之间的交通线。这又是一个违背既定方针的命令,它将意味着把战火烧到中国去,带来在远东全面开战的危险。对此,杜鲁门让参谋长联席会议当即复电,要麦克阿瑟暂缓对中国边境5英里以内的目标进行轰炸,除非部队的安全受到"重大威胁",并询问他突然下达此令的理由。麦克阿瑟收到这封电报时,离轰炸机起飞只有1小时20分钟了。他大发雷霆,认为这简直是"不可置信地给敌人以保护",是"我国有史以来强加给战场司令官的毫无道理和糟糕透顶的决定"。他马上打电报向华盛顿抗议道:"大量的部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地通过鸭绿江上的桥梁运进朝鲜,这一行动不仅危及了我指挥的部队,而且使之面临被全歼的威胁。……制止敌人这种增援的唯一办法就是摧毁这些桥梁和北朝鲜境内有助于军事调动的一切设施。……我只能在最强烈的抗议之下执行你们的命令,暂停这一攻击,但你们限制我的行动的命令,将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这一点我想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我希望立即将此事提请总统注意,因为我认为你们的训令很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灾难,而我对这点是不能承担责任的。"
参谋长联席会议一接到这封带有威胁性的电报,立即举行包括国务院成员在内的特别会议进行研究。布莱德雷打电话给杜鲁门,向他汇报了麦克阿瑟的复电。杜鲁门虽然感到对边境线上的目标进行集团轰炸有招致中国全面介入和苏联参战的危险,但考虑到麦克阿瑟认为不这样做,部队就面临被全歼的威胁,因此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11月7日,麦克阿瑟收到发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这样一份电报:"如你认为这一行动对保护部队的安全确属必要,你有权按计划轰炸包括新义州及鸭绿江大桥之朝鲜一例等目标在内的边境地区。以上指示不授权你轰炸鸭绿江上的水坝及发电站。"看过电报,麦克阿瑟大声骂道:"他妈的,半座桥怎么炸!"但不管怎么说,华盛顿方面毕竟对他这位资历最高的将军(他的一位部下曾说:"他比谁都高,仅次于上帝。")再次作了让步,甚至不惜违背既定国策,冒扩大战争的危险,这已经够给他面子了。第二天,斯特拉特迈耶的远东空军即开始对新义州和鸭绿江大桥进行狂轰滥炸,但由于作战空间受到限制,对桥梁的轰炸收效不大。待到两周后大桥终于被摧毁时,鸭绿江已经封冻,结冰的江面畅通无阻,结果斯特拉特迈耶是一场空忙,徒劳无功。这期间,麦克阿瑟又多次要求放宽对空军作战区域的限制,允许他的飞机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并可追击敌机至中国境内。对此,华盛顿方面虽抱同情态度,但由于受到害怕战争扩大的英国等其他参战国的反对而被否决。
在提心吊胆地紧张了几天之后,战场上一片平静,未见到中队来追,甚至美军从11月6日开始的小规模试探性出击也未遇到什么抵抗。看来,远东空军在北朝鲜和鸭绿江上正在进行的壮观的空中作战,似乎把中国人给吓回去了。麦克阿瑟又开始乐观起来,他于11月9日报告华盛顿说,空军有能力阻止中队渡过鸭绿江,因而他的部队不会受到真正的威胁了。同时,他还进一步建议于11月15日再次发动攻势,向鸭绿江边推进以扫清敌人,并信誓旦旦地声称:"这次行动如果顺利的话,将一举结束战争,恢复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得以迅速撤出。"接到这一报告,华盛顿立即召开国家安全会议,根据麦克阿瑟的情况判断,作出了"按现有命令继续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并赋予麦克阿瑟除轰炸中国东北以外,有行使一切军事手段的自由。
在其后的两个星期里,麦克阿瑟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加紧进攻准备。从10日起,"联合"在东西两线开始向预定进攻出发阵地小心翼翼地推进,生怕再吃上一次分兵冒进的苦头,但东西两线之间仍有较大间隙,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由于推进速度缓慢,加之后勤补给困难,原定于15日发动的攻势不得不推迟到24日。这一天的前一天正好是感恩节,麦克阿瑟给他的前线官兵们送去了火鸡,以鼓舞斗志。此前,志愿军总部已命令部队大踏步后撤,以给敌人造成错觉,诱使其放胆深入,然后将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在进攻发起日,麦克阿瑟在几位亲信的陪同下飞到清川江边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随后前往设在安州的第l军司令部。在那里,他兴奋地对米尔伯恩军长说:"如果这一行动成功的话,我们就有希望在圣诞节前把孩子们送回国。"因此,这次行动得了个"圣诞节回国攻势"的雅号。下午,当部队发起进攻后,麦克阿瑟坐上飞机准备返回东京。但当飞机升空后,他却突然命令飞行员飞往鸭绿江口,想去进行一番实地勘察,亲眼看一看"敌人战线后方发生了什么情况"。到达鸭绿江口后,他又命令飞行员以5000英尺的高度沿江向东飞行到苏联边境。然而,他什么情况也没看到。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是"广阔无垠、十分荒凉的乡野,起伏不平的山丘,凹陷崩裂的断岩以及被紧紧地封锁在死一般沉寂的冰天雪地之中的黑色的鸭绿江"。幸好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他平安地返回了东京。由于这次飞行,他意外地从空军那里获得了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和战斗飞行员荣誉徽章。
回到东京后,他马上发表了一份公报,宣布"联合"已向鸭绿江发动总攻,目的是"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并声称他的空军"已全力将敌人的后方完全切断。从对敌人后方和鸭绿江沿岸各处的侦察结果看,不能认为敌人有新的军事行动"。他对记者们说,他的左翼部队向前推进,只会遇到"软弱无力的抵抗",而右翼部队则在海空和地面部队的支援下正充分发挥其"有利态势";两翼会合,"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说,就是战争的结束"。一位记者问他知不知道有多少中队在朝鲜,他冲口而出,"约3万正规军和3万志愿军",一切将会非常顺利,而"损失将是非常轻微的"。同一天,他收到华盛顿一份电报,指示他应在鸭绿江下游以南数英里外停止进攻,占领该江附近的制高点,而在东北方向的进军应以清津为界,目的是不要过分刺激中国。对此,麦克阿瑟回答说:"在我看来,我们永远不可能由于我的胆怯而改变中国人的计划。"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