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麦克阿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大难临头(2/2)
    固然,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麦克阿瑟所讲的理由,有主要指挥官的失职(包括萨瑟兰和布里尔顿),有疏忽大意,还有日本人的运气。那天上午9点曾袭击吕宋岛北部地区的日军飞机,是驻在台湾南部基地上的陆军航空兵。而按计划,日军在台湾中部基地的海军飞机本应与陆军飞机同时进攻,但因浓云密布而不得不推迟了起飞时间。结果才恰恰赶在正午过后美军疏于戒备之机,打了麦克阿瑟一个措手不及。否则的话,远东空军也不致于败得那么惨。

    几乎在空袭珍珠港和菲律宾的同时,日军登陆部队兵分数路,向泰国、马来亚、新加坡、香港、关岛、威克岛等地大举进攻。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12月8日(华盛顿时间)正午时分,罗斯福总统在他的儿子、海军上尉詹姆斯的搀扶下走进国会大厅。他腿上绑着钢架走上讲台,发表了历史性的讲话:

    "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进攻。"

    "敌对行动已经存在。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他接着说,"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他要求国会宣布:"自 l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毫无疑问,这是他执政9年来向国会提出的最不会引起争议的一项要求。结果,参议院全体一致通过,众议院只有一票反对。下午4点16分,罗斯福佩带哀悼死难将士的黑纱,在对日宣战书上签了字。同日及以后几天,英国、中国、加拿大等19个国家也相继对日宣战。

    再说菲律宾,在远东空军遭劫两天后,不归麦克阿瑟直接指挥的亚洲舰队也受到不小的打击。前面提到,亚洲舰队司令托马斯·哈特海军上将对麦克阿瑟防守菲律宾的计划持怀疑态度。由于他和麦克阿瑟在工作上只是一种平行关系,各自对自己的上司负责,加之两人的私人关系也极为一般,彼此成见颇深,相互很少联系,因此,他们之问几乎是各自为政,毫无协作可言。

    哈特比麦克阿瑟年长3岁,军龄长6年,参加过多次海上作战,在海军中建立过赫赫战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早在几个月前就强烈地预感到日本人必将从台湾渡海进攻菲律宾,因此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包括把海军家属送回国内,并把水面舰只(3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调到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西里伯斯(今苏拉威西岛)和婆罗洲,以避开日机的空袭。而潜艇部队连同3艘支援舰则仍留在马尼拉湾,以执行支援陆军保卫菲律宾的任务。按照事先拟订的潜艇作战计划,战争一旦爆发,潜艇部队的1/3将去攻击台湾、印度支那、海南岛等远距离敌基地,另外1/3在敌可能登陆的吕宋岛周围海域巡逻,剩下的1/3在马尼拉湾留作战略预备队,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根据这个计划,12月8、9日两天,执行沿海或海外作战任务的潜艇先后驶离马尼拉湾。然而,当哈特于12月9日晚些时候得知远东空军的具体损失情况后,他绝望地意识到,潜艇支援陆军保卫菲律宾的计划是注定要破产了,因为麦克阿瑟的空军已不可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于是,他在当天夜里便命令两艘新式潜艇支援舰驶离甲米地海军基地向南逃逸,只留下一艘旧式的"卡诺帕斯"号。

    12月10日正午,日军第ll航空舰队的轰炸机群再次光临菲律宾。布里尔顿将军的35架战斗机起飞拦截,但在强大的日本空军面前,这些飞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技战术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结果,日军轰炸机几乎是在毫无妨碍的情况下再次给远东空军以重创,并重点轰炸了甲米地海军基地。在两个小时的空袭中,日机一批接一批地对这个重要的港口实施轮番轰炸。其间,麦克阿瑟夫人和她3岁的小儿子站在马尼拉饭店顶楼的平台上,失魂落魄地观看着这幅可怕的景象;哈特将军则站在离基地仅6q0米的司令部火星人大厦上,眼巴巴地看着从军港上升起的熊熊烈焰和滚滚浓烟,气得暴跳如雷。

    基地被彻底地摧毁了,两艘潜艇被炸坏,其中一艘报废,另一艘经抢修后南逃;然而最令哈特痛心的是他所储备的233枚超级磁性鱼雷被全部炸毁。据信,这种鱼雷是海军装备的最新式武器,它可以发射到舰艇的龙骨下爆炸,一枚就可以击毁一艘驱逐舰或轻巡洋舶,两枚就可以炸沉一艘战列舰、重巡洋舰或航空母舰。

    这次袭击之后,潜艇作战计划就被放弃了。原来指定的战略预备队驶向大海,加入到已派出巡逻的潜艇编队。此时,原来的29艘潜艇还剩27艘,但其中的5艘或是在修理或是奉命调回国,因此只有22艘可供使用。在这22艘中,4艘前往吕宋岛北部海域,5艘被派往东海岸;13艘被部署在西海岸及南中国海一带。这些潜艇统由哈特的潜艇部队司令约翰·威克斯指挥。威克斯是个缺乏组织能力、指挥艺术和工作热情的指挥官,他谨慎有余而勇气不足,平时对部队要求不严,训练不力,战争打响后又要求他的艇长们小心谨慎,节约使用鱼雷。本来就对战争感到恐惧的艇长们接到这项命令后便更加谨小慎微,疑惧重重了。

    在甲米地遭袭的同一天,日军第14集团军先遣部队田中支队开始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登陆。第二天,日军营野支队登陆西海岸的维甘。第三天,日军木村支队登陆吕宋岛东南端的黎牙实比。三路日军分别夺取了当地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进击。麦克阿瑟正确地估计了日军的企图,认为这几次小规模的登陆行动,不过是为了掩护那即将到来的主要行动而采取的牵制性攻击,因此,他除派小部队与之周旋外,主力按兵不动。

    当时麦克阿瑟有限的陆军分成若干个集团防守整个菲律宾群岛,准备实现他那不现实的滩头防御计划。其中乔纳森·温赖特将军指挥的北吕宋部队是最重要和最精锐的部队,负责防守阿帕里和维甘的滩头阵地及马尼拉以北约110英里的林加延湾海岸;琼斯将军指挥的南吕宋部队控制巴丹到黎牙实比的海岸;帕克将军指挥的卢塞纳部队防守比科尔半岛;切诺韦恩将军指挥的米沙部部队防守中部岛屿;威廉· 夏普将军指挥的棉兰老部队负责该岛全部肪务。此时,在赖以实施全岛防御的重要支柱远东空军被摧毁之后,麦克阿瑟仍抱着他的自以为是的滩头计划不放,未免太有点不切实际了。或许,他还期待着有什么奇迹发生:没有飞机不是还有潜艇吗?美国最大的潜艇部队不是在严阵以待入侵之敌吗?另外,一支护航舰队不是正在从檀香山向马尼拉开来吗?罗斯福总统不是也亲自拍来电报要他相信援兵正在途中吗?

    然而,麦克阿瑟的一切救援希望很快就成了泡影。12月中旬,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在得知日本在菲律宾海域部署有强大舰队之后,命令正在前往马尼拉执行支援任务的"彭萨科拉"护航舰队改变航向,开往澳大利亚,以免遭到日本军舰的拦击。这就意味着海军将不能完成"彩虹5号"作战计划规定给它的维持海上补给线的任务,当然更谈不上护卫接防地面部队及与日本舰队决战了。海军伪无所作为实际上已经宣告了"彩虹5号"计划的破产,从而注定了厄运的降临。

    对海军的"背信弃义",麦克阿瑟一直耿耿于怀。他后来回忆说:"日本人对菲律宾的封锁,在某种程度上是纸上的封锁。棉兰老还是可以通行的,而且由我们坚守着。…幸免于珍珠港毁灭性灾难的美国航空母舰可以来到菲律宾,并且在棉兰老的各机场卸下飞机。海军在以后两年中没有补充任何新的舰只,不是仍在作战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吗?……海军作一番认真的努力很可能挽救菲律宾,并阻止日本人推向南方和东方。谁也说不好结果会怎样。"

    此时在美国国内,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也正在考虑如何对待菲律宾的问题。12月14日,他向刚刚到陆军部报到、担任作战计划处副处长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简要介绍了菲律宾的形势后问道:"你认为,我们目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方针?"几个小时后,艾森豪威尔回答了参谋长提出的问题:"对菲律宾的大规模支援还要等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此之前,如果敌人大举进攻该群岛,那么驻防部队在微小的援助下是不能坚持到底的。但我们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助这个群岛。"他接着说:"我们的基地应该设在澳大利亚,我们必须马上扩建这个基地,同时还要取得通向那里的交通线。"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意见表示同意,并命令道:"尽你最大努力去挽救他们吧。"

    在随后的日子里,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曾竭尽全力向菲律宾提供援助。他们动用了1000万美元组织舰队和人员偷越日军封锁线,将有限的军用物资从澳大利亚运往菲律宾。此外,马歇尔还命令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设法把战斗机派往菲律宾。但遗憾的是,当人们把运到布里斯班的飞机零件进行组装时,却发现飞机翼部火炮装置的主要部件磁性线圈不见了,结果这些费了好大劲才运去的飞机却成了一堆废铁。

    12月21日傍晚,正在林加延湾附近巡逻的"红鱼"号潜艇艇长在潜望镜里看到远处有一缕缕黑烟,铺天盖地有20英里长,正在向林加延湾逼近。这是一支拥有76艘运兵船的庞大入侵舰队,载着本间雅晴中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万人的登陆部队。为支援登陆,日军动用了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及空军第5飞行集团。

    林加延湾位于吕宋岛西海岸,这里有平缓而宽阔的海滩,内陆是一片辽阔的沃野,坦克和其他车辆可以纵横驰骋,发挥最佳作战效能,是最理想的登陆攻击点。麦克阿瑟正确地估计到日军发动主攻的地点,在那里部署了两个师的兵力驻守滩头阵地。然而,威克斯的潜艇部队却几乎放弃了对林加延湾的防守,只派了一艘潜艇去那里。当他接到"红鱼"号艇长的敌情报告后,才又派出6艘潜艇前去迎战。

    此时已是午夜,日军舰队已安然驶入海湾,并在海湾入口处布设了一道严密的驱逐舰警戒线。美军潜艇只有一艘潜入海湾,并勇敢地发起进攻,击沉一艘大型运兵船。与此同,时,在湾口外的潜艇向日军驱逐舰发动攻击,但一艘也未击沉。就这样,麦克阿瑟的最后一支支援力量也没指望上,潜艇保卫菲律宾的计划彻底破产了。在随后几天,潜艇一艘接一艘地奉命驶离马尼拉,哈特、威克斯等海军将领也乘潜艇弃马尼拉而去。这种明显的逃跑行为,使麦克阿瑟勃然大怒。他在发给华盛顿的措词强硬的电报中,指责海军没有打仗的愿望,海军将领缺乏勇气。这种尖锐的批评导致了他与海军之间的深刻分歧,并且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在整个大战期间,海军中没有几个人对麦克阿瑟有好印象,到处都在讲他的坏话,有人甚至讥讽地把运输机上的两个头等座位叫作"麦克阿瑟席"。现在看来,麦克阿瑟对海军的指责不是没有一点理由的。可以说,当时的亚洲舰队对保卫菲律宾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那些潜艇艇长们虽然接受过"处置危险情况"的训练,但在作战中却畏敌如虎。他们不是勇敢地去攻击目标,而是推迟拖延、不敢接敌,或是一交手就垮了下来,寻找各种理由逃之夭夭。亚洲舰队不是在经过艰苦的努力,而是在根本没有与敌人真正较量的情况下撤离的,这就难免要受到麦克阿瑟的指责。

    12月22日凌晨,天还一片漆黑,日军第14集团军第48师主力在舰炮掩护下,开始在三个滩头堡登陆。温赖特将军指挥他的北吕宋部队4个师共2.8万人在滩头阻击日军,但那些缺乏训练、装备低劣、战斗力极差的菲律宾部队几乎一触即溃,其中两个师迅即土崩瓦解。民兵们面对那些训练有素、张牙舞爪的日本兵,吓得慌忙丢下手里的老式步枪,争先恐后地向山里逃窜。只有罗萨里奥的正规骑兵团进行了顽强抵抗,将敌人的进攻推迟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一整天,日军后续部队接连上岸,在巩固了滩头阵地后即向吕宋岛腹地推进,以便与10天前在维甘登陆并正在向南挺进的营野支队会合。麦克阿瑟在这一天乘坐吉普车巡视了林加延前线,亲眼看到了被温赖特将军称为"一群乌合之众"的菲律宾民兵部队如何被日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的情景。但他出于自尊,仍不愿执行唯一的军事选择,即退守巴丹的"橙色计划"。从前线回来后,他向陆军部紧急要求增派战斗机和轰炸机阻止日军向马尼拉推进,并希望海军运来更多的部队和物资。当这项要求没有得到答复时,他连续发出警告:除非援军到达,否则整个西太平洋都将陷落。他哪里知道,此时美、英首脑正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会议,重申了首先集中力量打败德国的政策,在此之前,太平洋的作战将致力于以现有的人力和物力遏制日本人,甚至不惜放弃菲律宾这样的重要基地。

    12月24日拂晓,日军第16师主力7000人在南吕宋东海岸距马尼拉仅70英里的拉蒙湾登陆。帕克将军指挥的1.6万南吕宋部队在稍作抵抗后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迅即崩溃。随后,日军第65旅l万人也在拉蒙湾登陆。

    到这时,麦克阿瑟才真正意识到他的军队已危在旦夕。很明显,日军的企图是实施南北夹击,将麦克阿瑟的部队合围在中吕宋平坦开阔的地域一举全歼,然后以吕宋为基地继续向南推进。为避免更大的灾难,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迅速果断地将部队撤到马尼拉湾北面的巴丹半岛上去,即回到原来的"橙色计划"("彩虹5号")上去,这是唯一的选择。24日晚,麦克阿瑟通过无线电终于向部队下达了执行"橙色计划"的命令。正是:自古英雄多壮志,怎奈贪功不务实。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