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蒙巴顿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九章 最后的胜利(2/2)

    “一定要改,甚至可能还得放弃。因为在你的“拉链”计划实施之前,日本人就已经宣布投降了。”

    “你怎么知道?”

    丘吉尔又降低了声音说:“这是绝密的消息。斯大林和他的情报人员现在还不知道,他们也来波茨坦开会了。你一定不要走露消息,美国人已经制造出了原子弹,他们准备把它投向日本,这样日本会很快投降的。”

    真不走运。蒙巴顿刹时感到自己的又一项计划将要告吹了,而且它很可能恰恰是自己在东南亚战区事业上的顶峰。

    7月17日下午5时,美、英、苏三国首脑齐坐在波茨坦西席林一霍夫宫里一张由斯大林特意带来的大圆桌旁,召开了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包括蒙巴顿在内的各国代表团高级成员,则分别坐在稍后一排的椅子上。罗斯福总统已于3个月前突发脑溢血病逝了,继任的杜鲁门总统前来参加会议。而实际上这次会议之所以开了两周之久,原因之一就是丘吉尔将要在会议中途返回伦敦参加大选,看来他的位子也有些坐不稳了。果然,会议后期那张大圆桌旁英国首相的位子,由新当选的艾德礼坐上了。

    8月2日,波茨坦会议一结束,蒙巴顿即先返回了英国。5天前,丘吉尔被英国选民们赶出了唐宁街。事先,丘吉尔蛮以为英国人民会让他再干上5年,因为他为拯救大英帝国所作的贡献之多,定会使他在大选中稳操胜券。然而,英国选民们把他和他的保守党内阁统统赶下了台。对此,丘吉尔感到惊愕不已,他大骂英国人“忘恩负义”,但还是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

    蒙巴顿对这个选举结果也感到“不可思议和令人难以置信”。不过,他向以不介入政治自居,因为作为军方的高级将领和王室成员,他必须要这样做。他现在只关心新的工党内阁,对他的“拉链”计划持何种态度。他和新首相艾德礼早就相识,私交也不错,而且艾德礼性格温和,易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蒙巴顿感到与他谈论问题,反而比跟丘吉尔议论事情更容易一些,尽管丘吉尔曾提携过他并一直庇护着他。

    他对艾德礼说:“封上瓶盖是错误的和愚蠢的。”因为在蒙巴顿看来,日本现在还没有投降,就是它宣布了投降,也有实施“拉链”计划的必要。放弃这个计划的错误在于,那等于说盟军无视饱经苦难的当地居民希望狠狠打击日本军队的正当要求;其愚蠢在于,如果不通过“拉链”计划使英军尽快登上马来半岛,战后就会使英国失去在当地人民中的形象,甚至永远失去了英国在那里的存在。因此,不设法在那里跟日本人打一下,英国人就没有面子和荣誉。

    艾德礼同意蒙巴顿的观点,答应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实施“拉链”计划。

    于是,他没有必要再呆在伦敦了,他要赶紧回到战区司令部去。8月7日,他乘坐一架4个引擎的约克式大型轰炸机从伦敦起飞,中途除了加油以外,几乎没有停留。结果,31小时内飞行了6343英里,打破了当时所有的远距离飞行纪录。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时,他从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接到命令,接管菲律宾以南的整个西南太平洋地区,目的是使麦克阿瑟的美军部队能从这些地区脱出身来去占领日本本土。

    次日,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又给他下达了新任务:(1)重新占领已光复地区中的关键地域,确保对已投降的日军的有效控制,解除日军武装;(2)努力尽可能早地释放英国和盟军的被俘人员和其他被日军监禁者。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整个东南亚战区现仍有大约50万日本陆海空部队散驻在数百万英里的范围内,另外还有100多万“不太安稳的”当地日本傀儡军和抗日游击队交织在一起。没人能肯定各日军部队是否已收到了投降命令,也没人能保证一旦恢复了英国人的统治,那两部分“不太安稳的”当地武装是否会不约而同地起来反抗?

    蒙巴顿立即行动起来,他命令立即实施“拉链”计划,以任何可能得到的部队向马来亚和新加坡进军。同时,他指示沃克中将率领包括扫雷艇在内的各类军舰所组成的混合舰队,立即冒着雨季时节的风暴出海;命令其他部队迅即出动,前往香港、西贡等地接收日军司令部。他还给此时在伦敦的妻子发了一个“十万火急”的电报,要她立即带着救护队赶来东南亚,帮助救治将要从日本集中营里获救的伤病战俘。

    然而,几天以后,麦克阿瑟给了蒙巴顿当头一棒。此时麦氏已充任了盟军对日事务的最高负责人,他命令蒙巴顿在8月31日东京受降仪式正式举行之前,不要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后来由于台风袭击日本列岛等原因,受降仪式推迟到9月2日在美国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接到麦氏的命令,蒙巴顿勃然大怒。他后来自称,当时他想到了那些仍在日军铁蹄下、监狱里受苦受难的人们,在胜利之际,绝不能让他们再无缘无故地多受两周的折磨;他想到了业已出发的部队,如果再命令他们停止前进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混乱,其中许多小型舰艇在返航途中肯定会被风暴所吞噬。抱着一线希望,他给伦敦参谋长委员会打了急电。

    回电让他遵守麦克阿瑟的命令,同时麦帅又来电督促他执行命令,电文的用词十分粗鲁,虽然这也可能是美国人的方式——“路易斯勋爵,穿好裤子等着,不要着急。”

    蒙巴顿对这种粗鲁的玩笑并不欣赏,马上恼怒地回电反击:“如果你能把我区内日本人的裤子都脱下来,我当然不着急。”他决心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行事。

    9月9日,蒙巴顿下令英军在马来亚的波德申和巴生港附近的莫里布登陆。“海滩的情况比预想的要糟糕得多,”具体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官奥弗雷·罗伯茨在日记中写道,“有47部车辆在海滩上陷进去了。”

    不出蒙巴顿所料,虽然日本天皇早已宣布了投降,但这里的日军还是进行了抵抗。由于登陆行动的突然性,一个只配备轻武器且士气沮丧的日军师团,很快被解决掉了。尽管如此,英军还是遭受了一些挫折,许多士兵的鲜血洒在了沙滩上……

    战争最终结束了。

    在盟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蒙巴顿对日本的态度是最强硬的。因此,他在战后访问过许多国家,却从来没有访问过日本,日本人也不欢迎他。在日本受降问题上,他从一开始就跟总负责这件事情的麦克阿瑟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如果对日本人手软,我们将会犯严重的错误。我担心,如果我们不能使日本人遭受彻底失败的耻辱,即把他们打回老家去,日本领导人将会利用你没有给他们以粉碎性打击这一事实向他们的人们灌输下述思想,即日本是被科学而不是在战场上被击败的。

    一般说来,我不是怀有报复心理的人。然而,我总是感到,如果我们对日本的领导人不强硬,他们最终还会卷土重来,再发动一场战争的。

    在给一位私人朋友的信中,他的态度更加强硬。他认为,战争应当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日本天皇本人亲自到马尼拉(麦克阿瑟进入日本之前他的司令部曾设在那里)来投降。这样做将会使战争再延长2至3个星期,也许再动用原子弹,但是他认为,这样做“将会永远地摧毁现在看来被挽救下来的日本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机器”。而麦克阿瑟的看法与此不同,认为缴械投降是一种古老的作法,“将导致败方的丢脸和丧失信念”。对麦氏居然要亲自跑到日本,接受其领导人在很少有下级在场的情况下投降的作法,蒙巴顿不以为然。他坚持在他的战区内,日军投降应由所有的日方高级将领在他们自己的部下面前,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而且,一定要当场象征性地对他们进行缴械,并将这些佩刀、枪枝等作为战利品分发给在场的盟军军官和军士。

    他果然是这样做的。1945年9月12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一正式受降仪式在新加坡举行。由于日本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元帅(1945年4月晋升)事先被告知了仪式的程序,忍受不了这种格外的侮辱而称病不去,由板垣大将代表他参加仪式。这一天,板垣大将率领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第3航空军司令官木下、第18方面军司令官中村、南方军总参谋长沼田、第10方面舰队司令官福留以及第2南遣舰队司令官柴田等高级将领来到新加坡特别市政厅,他们当场解下佩刀双手递交给盟军军官,然后在投降文件上签了字。

    板垣等几位日军将领,想走上前去与身着笔挺的白色皇军海军上将制服的蒙巴顿握手寒暄,被蒙巴顿断然拒绝了。事先,所有将要参加仪式的盟军军官还得到通知:无论对方怎样主动,所有人都不得与日本人握手。

    “接着,我命令他们离开市政厅。”蒙巴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令人厌恶、恶心和野蛮的脸。一想到如果在他们的统治下世界将会是什么情景,我就不禁感到战栗。当这些日本人离开座位,螨跚地走出去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就像是一群猩猩,穿着布袋一样的马裤,膝关节几乎拖着地面……”

    仪式结束之后,蒙巴顿乘车“穿过密集的人群,在无尽无休的雷鸣般的吹呼声中”返回几公里外的英军司令部。不过,他对当地居民真诚祝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欢呼声却理解错了:“我想,这一情景生动地体现了新加坡人民欢迎英国重返的心情。”正像一位英国传记作家后来所评论的那样:“如果不是感情激动,蒙巴顿是不会对人群的热情发出以上有政治倾向性的见解的。但是,在胜利的时刻,他的失言应该是可以谅解的。”

    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他指挥英印军队在缅甸击败日军的辉煌业绩,艾德礼首相向英王提议封他为“缅甸蒙巴顿伯爵”。乔治国王为王室成员中能有人凭着自己的功绩而获得这个荣誉,感到特别愉快。由于蒙巴顿没有儿子,英王还作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准予蒙巴顿的女儿们继承爵位,以免使这一荣誉在蒙巴顿身后中断。

    蒙巴顿听到这一喜讯后,高兴之余也夹带着一丝伤感。他对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路易斯勋爵”的称号抱有终生的留恋,有着近乎迷信般的那种感情,认为它给自己带来过许多好运。然而,他在领受更高一级的荣誉时便顾不得那些了,毫不推辞地接受了“缅甸蒙巴顿伯爵”这一称号。

    尽管离开英国海军舰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蒙巴顿内心最喜爱的还是真正的海上生涯。战争结束了,做为一个战区的最高司令官、一个获得了伯爵称号的海军将领,他为皇家海军带来了荣耀,现在他想要回到海军去,继承他先辈的事业,继续寻觅他少年时的梦想。1946年6月,蒙巴顿抱着重返海军舰队的强烈愿望回到了英国。正是:东南亚战区功名成,光荣返国奔前程。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