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十章 胜利前夕
    胜利前夕事务忙,外交穿梭费思量;三方首脑再会晤,相互摊牌亮主张。

    1944 年夏秋两季,英国首相在致罗斯福的信件中,三番五次地谈到了随着红军的胜利西进而发展的对苏关系问题。丘吉尔特别担心的是,希特勒侵略者被苏联军队从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赶出去,会削弱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导致伦敦和华盛顿所不希望产生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因此,英国人想尽快举行新的“三巨头”会晤,以便“弄清俄国人的意图”,并企图用某些义务“约束”莫斯科。

    英国驻苏大使克尔奉丘吉尔首相之命,在同苏联政府首脑的谈话中,多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再次会晤的问题。但斯大林推辞说,由于医生的反对和战场军务繁忙,他最近不能离开莫斯科远行。另一方面,罗斯福也认为,举行最高级会议时机不当,因为美国总统大选临近,需要他随时关注竞选活动,因而不能出国与会。

    在此情况下,丘吉尔和罗斯福于1944 年9 月中旬在魁北克举行了会晤。

    双方讨论了亚洲和欧洲今后的战事问题。英国统帅部计划可归结为:抢在红军之前,占领中欧和巴尔干。英国政府对地中海战场尤为关心。伦敦把巴尔干看作是欧洲的经济和战略要地,对之非常重视。此外,丘吉尔及其亲信同僚还将巴尔干视为美英联军进入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捷径。在魁北克会谈中,美国代表团原则上同意丘吉尔的计划,但认为必须首先加速欧洲西部的进攻,以便在把德国人从法国、比利时与荷兰赶出去之后尽量多地占领德国领土。魁北克会议的决议说:“我们的主力将集中在左翼”,即西北欧。罗斯福和丘吉尔通知斯大林说:“我们打算迅速前进以歼灭德军和插入德国心脏。”1944 年8 月底至10 月初,苏联军队在南线的胜利进军使英美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丘吉尔的“巴尔干战略”破产了。1944 年9 月15 日,苏联红军进入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并进军南斯拉夫,帮助南斯拉夫人民摆脱法西斯统治。这期间,在意大利的英美联军的进攻速度日渐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认为,把会晤苏联政府首脑之事推迟到美国总统选举之后,是“十分冒险之举”。既然斯大林不能离开莫斯科,罗斯福又表示必须留在华盛顿,英国首相决定自己前往苏联首都,与斯大林举行“两巨头”会谈。

    1944 年10 月9 日下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他的外交大臣艾登抵达莫斯科。“两巨头”柑遇有如故交相逢。其实,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斯大林首先询问了首相旅途情况,然后就谈起波兰问题。双方一下子就谈妥邀请米科拉伊奇克来莫斯科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代表会谈。丘吉尔当即谈起他最为关注之事。他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的事情吧。你们的军队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这些地方也有自己的利益、派有各种团体和代理机构。不要为了枝节问题使我们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而论,怎样做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也有90%的发言权,而在南斯拉夫方面则平分秋色呢?”丘吉尔乘着正翻译这段话之机,在一页纸上写出了这几个百分比,并把这字条递过去给斯大林。斯大林草草看了一眼,把字条递回给丘吉尔。这之后沉默了一阵。这页纸就放在桌上。丘吉尔没有碰它。最后丘吉尔终于开口说道:“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态度,这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吧?让咱们最好把字条烧掉算了……”“不,您保存着。”斯大林说。

    丘吉尔把这张纸对折起来,放人衣袋。两天之后,即10 月11 日,丘吉尔自莫斯科给罗斯福总统发了信件,就此事件通报如下:“绝对有必要的是:

    在巴尔干半岛各国的间题上,我们要尽量取得一个共同的观点,这样我们才可能防止一些国家发生内战,避免在内战发生时也许您和我同情这一边,而斯大林同情另一边。我会不断地把这一切告诉您,所有英国和俄国之间取得的初步协议,如果未经同您进一步讨论并和您协调一致,任何事情都不会确定下来。在这种基础上,我相信您对我们试图同俄国人作开诚布公的会谈不致有什么介意。”10 月12 日,美驻苏大使哈里曼到丘吉尔在莫斯科下榻的官邪拜会。天已近午,丘吉尔根据多年的习惯仍卧床未起,正在口授什么文件。哈里曼回忆道:“他把刚刚拟就的准备给斯大林的信稿念给我听。对他们两三天前首次会晤时商定的百分比做了一番解释。”哈里曼对丘吉尔说,这封信如果送出去,我敢肯定罗斯福与赫尔都不会予以承认。这时艾登走进了卧室。丘吉尔对他说:“安东尼·阿弗里尔认为我们不该发此信给斯大林。”由此,这封信就未发出。

    后来,围绕丘吉尔1944 年10 月9 日在克里姆林官会谈时写下的这张臭名昭著的字条,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曾任斯大林翻译的苏外交部官员别列日柯夫,在《外交风云录》一书中作了如下的解释:“实际是怎么回事呢?

    丘吉尔在那张纸上写了自己提的百分比。斯大林看了这张字条一眼,一言未发,把字条还给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建议把字条烧掉,显然是考虑到:一旦对方同意此举,则会出现某种‘共谋’销毁‘赃证’的局面。但是,斯大林没给英国首相得出此类结论的任何口实。他洒脱他说,丘吉尔可以保存这张字条。这清楚地表明,他并不看重它。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经过!”1944 年10 月,苏英莫斯科谈判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成果是:双方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歼灭从巴尔干撤退的德军达成了协议。丘吉尔可以深信,苏联政府不打算向希腊和亚得里亚海沿岸派遣军队,并在完成任务之后从南斯拉夫撤军。苏英两国政府首脑在莫斯科还讨论了波兰问题、战后对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在打败德国之后苏联对战胜日本将做出的贡献问题。

    美国大使哈里曼奉命出席了苏联方面同丘吉尔就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的初步磋商。他坚持要有美国人参加协商。他宣称,由于美国担负着太平洋战争的主要任务,美国人理所当然应以最积极的态度参加就此问题举行的会谈。

    最后丘吉尔表示同意。于是,丘吉尔10 月14 日同苏联政府首脑会晤时,美国迪安将军受托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进展情况。迪安将军讲完战局,受美国最高统帅部之托向斯大林提出了3 个问题:

    ——在击溃德国后,要等多久才能看到苏联对日作战?

    ——为了发动攻击,苏联需要多少时间在远东集结兵力?

    ——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为集结和支持美国战略空军能提供多大的运输量?

    当英国人和美国人离开克里姆林宫后,丘吉尔用对弱者进行庇护的语气对迪安将军说道:“年轻人,对于你敢问斯大林这三个问题,我表示钦佩。

    我想你是得不到回答的,但问问也无妨。”然而,丘吉尔估计错了。第二天,斯大林作了回答。他说,在打败德国之后,红军要花三个月才能对日本发起进攻。必须在西伯利亚储备足够三个月的物资后才可作战。因此,考虑到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能力有限,滨海地区提供给美国空军使用的基地所需物资,只好由美国人通过海上运输供应。斯大林解释说,美国为此可以使用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斯大林再次强调,在打败希特勒后三个月,红军开始对日作战。接着,他补充说,为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美国帮助苏联积蓄大批物资以供应西伯利亚;必须澄清苏联参加这一战争的某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斯大林说:“苏联人必须知道,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在战斗。我们有确实理由向日本提出要求……”还是在德黑兰会议上讨论对日战争前景时,斯大林曾问罗斯福和丘吉尔,盟国能够在苏联没有自由的出海港的远东为苏联做些什么。当时,罗斯福提到大连有可能成为“自由港”。丘吉尔说得更笼统些,他认为“俄国的合理要求应该予以满足。”在这种形势下,“三巨头”会晤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对时间和地点问题未达成协议。最早罗斯福考虑11 月份在阿拉斯加会晤,苏方认为不合适,后来美总统又提议在地中海某地进行会晤,斯大林又以医生不允许而加以拒绝。他说:“年纪不饶不啊,在过去的年月里,我害流感两三天就能好,现在要拖一两个星期。”美大使哈里曼说,地中海的阳光是有益于健康的。斯大林说,医生认为气候的任何一点改变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他提议派莫洛托夫去,他完全相信他。对此,当时在场的外交人民委员不同意他说,他永远代替不了斯大林元帅。经过反复磋商,罗斯福终于同意1945 年2 月份抵达雅尔塔出席“三巨头”会晤。为了保密,约定今后把这次会晤用代号称为“阿尔戈航海者”,后来改为“磁电机”。

    雅尔塔会议的准备工作在加紧进行。会议参加国商定不邀请新闻界代表,而只请摄影记者。当时,克里米亚刚从希特勒占领下解放不久,满目疮痪,匪盗尚未销声匿迹。为了修缮与布置这次会议用房和代表团将下榻的住处,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国政府首脑和其他与会者的安全。苏联方面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水平地完成了上述所有工作。后来,雅尔塔会议许多代表在回忆录中对保证各代表团正常工作的各项努力给予了应有的评价。

    雅尔塔会议是在从前沙皇尼古拉的避暑行宫举行的。全体会议、领导人之间的私下会谈、参谋长或外长的分组会、午宴和晚宴穿插进行,讨论问题的范围十分广泛,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跃。

    在会议正式开幕前,三国领导人之间进行了预备性晤谈。2 月4 日下午3 时,斯大林来到沃隆佐夫宫同丘吉尔会见。从首相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们就对德战争今后的进程问题进行了“有趣的争论”。斯大林说,德国缺少粮食和煤,它的运输系统遭到致命的打击。德国整个军事机体也受到严重破坏。最好的将领下了台。虽然希特勒还拥有强大的装甲部队,但帝国已经不是那个随心所欲到处陈兵的世界大国了。丘吉尔听了上述情况,把话题转到了西欧的军事形势。他走到地图前指划着各战场的情况,着重谈了意大利的战局。

    下午4 时,斯大林在里瓦基亚宫拜会了罗斯福。总统讲述了他在赴雅尔塔路上沿途所看见的破坏情景后说道,他现在对希特勒匪徒比1943 年在德黑兰时更加痛恨了。斯大林说,克里米亚所遭破坏根本不能与纳粹分子在乌克兰所干的相提并论。他们在乌克兰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破坏。罗斯福谈到他乘“昆西”号重型巡洋舰横渡大西洋的旅行时说,他曾就俄国人能否在美国人解放马尼拉之前进入柏林打赌。斯大林说,美国人会在红军进入柏林之前攻占菲律宾首都,因为在奥得河一带战斗非常艰苦。尽管苏联军队建立了几个前沿工事,但他们遇到了敌人的拼死抵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