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十九章 大举反攻
    攻势凌厉如破竹,西部领土全光复;十大突击十大捷,风雪激荡众欢呼。

    斯大林从德黑兰返回莫斯科之后,就着手实施战略大反攻。

    1944 年初,苏军与德军之间的战线,从北往南,大体上从拉多加湖南岸,经斯摩棱斯克南下,沿第聂伯河为界。该线以西的列宁格勒州、白俄罗斯、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广大区域仍在德军占领之下。驱逐敌寇出境,解放敌占区的全部国土,是苏军1944 年的主要作战任务。

    当时在苏德战场上,两军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法西斯军队尚不足500 万人,而苏军的作战部队约为650 万人,即超过敌人兵力30%。在武器装备方面,苏军的火炮超过德军70%,飞机超过敌人170 %。苏军拥有大量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还有源源不绝的物资支援,实力雄厚的预备队,和活跃在敌占区的近百万游击战士的紧密配合。苏军已有足够的兵力兵器实施大规模的进攻。

    苏军连续取得重大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增强了全民把法西斯德寇赶出苏联领土的信心。苏军在长期的作战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指挥和作战经验,掌握了防御和进攻作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突破德军防御、合围其重兵集团、夜间作战和强渡江河等方面,都有了成功的经验,为苏军在1944年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把德军全部赶出苏联领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 年初的国际形势对苏军进攻也十分有利。盟军已经肃清了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局势,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成功,并正在集结力量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敌后战场已展开了局部反攻。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使日军受到严重损失,削弱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因此,日本已失去了进攻苏联的可能性。苏军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可集中力量对德作战。

    希特勒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来稳定战局。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准备力量对付美、英军队可能在西线发起的进攻。为此,德军统帅部把198 个师又6 个旅和仆从队的38 个师又18 个旅部署在苏德战场,把64 个师又一个旅用于防御美、英军队在西线的进攻,把38 个师又两个旅部署在意大利。

    斯大林为了做好这次战略反攻,早在1943 年底就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如何利用有利形势发展胜利的问题。苏军最高统帅部总的意图是:在1944 年把德军全部赶出苏联领土,把战争推到国外进行,并迫使德国的仆从国退出战争。为此,苏军制定了集中兵力连续实施一些高速度、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的战役计划。于是,苏军从1944 年1 月中旬开始,便从北起巴伦支海、南到黑海大约4500 公里的战线上,连续对德军及其仆从军实施了10 次歼灭性打击。这就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十大突击”。

    第一次突击是从列宁格勒区域开始的。参加这一战役的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并有列宁格勒州的3.5 万名游击队相配合。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国的第十八和第十六集团军组成的“北方”集团军群。1944 年1 月14 日,列宁格勒方面军从列宁格勒以西的奥拉尼延巴文发起攻势,向南推进,至1 月19 日击毙敌人两万多,占领了红村和罗普沙之后,继续向南边的卢加方向突击。沃尔霍夫方面军在1 月14 日从诺夫哥罗德的南北两侧发起反攻,激战数天,歼敌1.8 万人,于1 月20 日解放了诺夫哥罗德。

    与此同时,在更南边的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也开始向西攻击,牵制住德国第十六集团军。这样,敌第十八集团军的南北两翼已被粉碎,大有被包围的危险。于是德军在1 月20 日夜间从姆加突出部位开始向西撤退。苏军则跟踪追击,1 月21 日解放姆加,1 月26 日至29 日先后解放托斯诺等地,从而在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十月铁路全线上肃清了敌人。此后,苏军继续向西推进,到2 月底已逼近纳尔瓦至奥斯特罗夫一线。这一战役共毙敌9 万多人,俘敌7200 人,彻底解放了列宁格勒市和列宁格勒州,并为今后解放波罗的海沿岸的3 个加盟共和国创造了条件。

    苏军在第聂伯河以西的南部战场发动的强大攻势,史称第二次突击。这一区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产地,而且是通往罗马尼亚和巴尔干的要道,所以在战略上和经济上都极为重要。希特勒在这里布置了93个师,其中有18 个坦克师,占其在苏德战场上坦克师总数的70%以上。苏军参加这一战役的有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最高统帅的代表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三和第四方面军的作战行动。苏军的总兵力是177 个师,与德军的比例是1.3 比1 。这次战役是从1944 年1 月末至3 月份实施的。

    在科尔松—舍夫琴科夫斯基地区,德军有9 个步兵师、1 个坦克师和1 个摩托化旅,共约8 万人。敌人的这一突出部位严重阻碍着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西进。1944 年1 月24 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进行了战斗侦察,1 月25 日从基洛夫格勒以北发起进攻,向西突击。1 月26 日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白教堂东南面发动攻势,向东南推进。两个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于1 月28日在兹维尼戈罗德卡会师,至2 月3 日将科尔松—舍夫琴科夫斯基之敌完全包围起来。经过激烈战斗全歼了被围之敌,其中击毙5 万多人,俘虏1.8 万多人,同时消灭敌增援部队2.8 万人。这一围歼战打得十分漂亮,速战速胜。

    之后,乘胜前进,渡过第聂伯河,横扫顽敌,完全切断了敌人与克里米亚之间的陆上联系。苏军稍事休整,继续西进,至3 月底渡过普鲁特河,进入罗马尼亚国境。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3 月上旬歼灭了别列兹涅哥瓦特地区的敌军,并渡过南布格河。整个第聂伯河西岸的重大战役在3 月底4 月初宣告胜利结束。在这次重大战役中,苏军总共粉碎德军66 个师,即占该地区敌军总数93 个师的70%。苏军西进了400 公里,解放了第聂伯河西岸的全部乌克兰地区,进抵苏联国境线,把德军在苏联境内的防线切成南北两段,占据了通向罗马尼亚和巴尔干的有利阵地。

    1944 年3 月底至4 月16 日,乌克兰第三方面军进行了敖德萨战役,歼敌3.7 万人,完全解放了苏联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萨及其附近地区。1944年4 月初至5 月12 日,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完成了克里米亚战役,歼灭敌军11 万多人,完全解放了克里米亚半岛。这两次战役的实施都得到苏联黑海舰队及其航空兵的紧密配合,合称第三次突击。这样,苏军就在苏联国土的最南方肃清了敌人,苏联黑海舰队获得在黑海的行动自由,创造了今后由海路向敌人进攻的条件。

    欧洲战局发展到1944 年夏天,德国法西斯的处境更加不利。在苏德战场德军连遭失败,苏军的反攻越来越猛。6 月6 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大规模登陆,终于开辟了第二战场,迫使德军在东西两线作战。德军在战场上的失败促使德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1944 年7 月20 日,在德军内部发生了谋杀希特勒的事件。事后希特勒采取残酷的报复行动,对德官实行大清洗,处决了700 多人。这进一步加剧了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削弱了德国法西斯本身的力量。在此有利形势下,从6 月份到年底,苏军发动了7 次战略性的大战役。其规模和影响最大者,为第五次突击和第七次突击。

    1944 年6 月10 日至6 月底,苏军在列宁格勒和拉多加湖以北的苏芬战场上展开强大攻势,一举粉碎芬兰法西斯军队,将其驱逐到1940 年苏芬划定的国界线以西,解放了卡累利阿芬兰的大部分领土,迫使芬兰当局停战求和。

    这次称为第四次打击的战役,实际上是苏军夏季攻势的序幕。

    著名的第五次突击,是从6 月23 日到7 月底在广阔的白俄罗斯进行的,所以又称白俄罗斯战役。白俄罗斯人民在德寇的压迫下万分痛苦地度过了3 个年头,希特勒匪帮洗劫了白俄罗斯人民的一切公共财富,蹂躏了城市,烧毁了120 万幢村镇建筑物,使7000 所学校变成了废墟。220 余万和平居民和苏联战俘惨遭杀害。当时,德寇在白俄罗斯的占领区处于整个苏德战线向东突出的位置。这一地区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防守,约为80 万人,但其中仅有4 个坦克师。德军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东线的维帖布斯克、奥尔沙和博勃鲁依斯克等地区,以及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附近。参加这一战役的红军,从北往南,依次是波罗的海的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二、三方面军,总兵力在150 万人以上。同时有该区域的30 多万游击队的大力配合。

    1944 年6 月23 日,伟大的战役打响了。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从北面向维帖布斯克方向突击。当天,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分两路出击,于6 月25日与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会师,合围了维帖布斯克之敌。同时,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向正面的莫吉廖夫方向发起进攻,并于6 月28 日攻占了该城。6 月24 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分南北两路向博勃鲁依斯克攻击,于6 月27 日将该地之敌包围起来。苏军攻势凌厉,到6 月29 日就围歼了维帖布斯克和博勃鲁依斯克的敌军,同时解放了奥尔沙。在这六天之内击毙德军10 万余人,俘虏3 万多人。此后,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左翼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右翼向明斯克方向推进,于7 月3 日解放了明斯克,并把从东面溃退下来的10 万德军包围在明斯克以东地区,然后一举歼灭,其中俘虏德军5.76 万人。

    这批俘虏在被押送去苏联东部战俘营的途中,于7 月17 日路过莫斯科示众。

    20 个俘虏一排,由德军的将校在前面“领队”,在莫斯科主要大街上示众约3 小时。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贼头贼脑地左顾右盼,“欣赏”苏联首都的夏季风光。当时旅居莫斯科的外国人目睹这一壮观,无不为苏军攻势之迅猛和战绩之辉煌而惊叹!苏联人民则嘲笑这些俘虏是战争期间“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人”。

    西进红军,攻势凌厉,捷报频传。在北部,于7 月13 日解放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8 月1 日占领考纳斯,续而渡过涅曼河,逼近德国领土东普鲁士。在最西北方向,苏军于7 月27 日攻占邵良,到月底进抵里加湾海岸。在中部,苏军于7 月27 日占领比亚威斯托克城,从而控制了通往华沙的交通要道。在西南方向,苏军解放了巴拉诺维奇、布列斯特等许多城镇,并于7 月23 日占领波兰的重要城市卢布林。在纳粹统治下,卢布林是一座人间地狱,希特勒在这里设有规模很大的屠杀营。那里面有一整套毒气室、焚化炉和处置室。就在这里,德国人把每批200 至250 人的一批批犹太人、苏联人和波兰人集体屠杀,然后火化掉。每天约有2000 人死去。死者总计达150 万之多。

    在卢布林附近的所有红军部队都奉命参观这一屠杀营,以此来激起全军将士对敌人惨无人道的行径的义愤,使他们在执行摧毁纳粹政权的任务中更加奋勇向前。

    斯大林采取一切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进攻的速度和规模。为了制定进军白俄罗斯的计划,他废寝忘食,征求了所有司令员的意见,时而单独讨论,时而共同商量。他频繁地同各个方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们进行联系,有时一天要给他们打好几次电话。在局面已经扭转,红军节节胜利,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他作出了一项特别的规定,要求现在不要低估敌人而要格外小心。他的心情也同样很急切,想尽快地把敌人赶出去,把他们消灭在德国的国土上。但是,他不允许放松准备工作,也不允许那种会导致冒险行动的过分乐观情绪。他要求指挥员胆大心细,勇猛顽强,周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结果第五次突击完全如愿以偿。在这次战役中,仅仅七天就消灭德军54 万人,给予希特勒“中央”集团军群以毁灭性打击,西进了500 至600 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的部分领土;并在波军配合下解放了波兰的东部,逼近了东普鲁士和华沙。

    为了从战略上支援和配合白俄罗斯战役,当时兵力最雄厚的乌克兰方面军,从7 月13 日至8 月底进行了西乌克兰战役,史称第六次突击。结果,苏军歼灭德军17 万多人,粉碎了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占领了以利沃夫为中心的西乌克兰,并渡过维斯瓦河,占领散多梅希以西的地段,为日后攻取重要的西里西亚地区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4 年8 月20 日至9 月底,乌克兰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在黑海舰队的配合下,进行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史称第七次突击。这一地区由两个德国集团军和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组成的“南鸟克兰”集团军群防守着,其总兵力约80 万人。8 月20 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从雅西以北发动攻势,8 月21 日占领雅西城,继而南下。乌克兰第三方面军从宾杰里以南地段开始攻击,向西推进。8 月24 日两个方面军在普鲁特河渡口会师,把敌军主力22个德国师和部分罗马尼亚军队包围在基什尼奥夫以南的森林地带,接着围歼了这股敌军。与此同时,苏军还粉碎了胡希以东和普鲁特河东西两岸的敌人。

    之后,苏军分头向罗马尼亚的中部和东部推进。在此情况下,罗马尼亚人民在领导下,于8 月23 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和全国主要城市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的法西斯政权,建立了罗马尼亚新政府。

    新政府一成立就立即宣布罗马尼亚退出法西斯阵营和反苏战争,并对德国宣战。接着,罗马尼亚军队与苏军并肩战斗,共同参加反对希特勒的战争。

    苏军在8 月30 日占领罗马尼亚最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普洛耶什蒂,8 月31日进入布加勒斯特。在这期间,苏军在黑海舰队的协助下还先后占领黑海沿岸的苏利纳、康斯坦萨等城市和港口。以后在9 月份,罗马尼亚军民肃清了国境内的德军,把祖国从法西斯德国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在苏军猛烈打击下,纳粹军队节节败北,9 月8 日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在瓦尔纳,德军沉没了约400 艘船只。在此大好形势下,保共领导人民群众于9 月9 日在首都索非亚和其他城市发动了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亲法西斯的政府,建立了祖国战线民主政府。新政府一经成立,马上宣布退出法西斯阵营和反苏战争,并对希特勒德国宣战。所以,当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国境时,不仅没有遭到抵抗,反而受到保加利亚人民和军队的欢迎。至9 月底,保加利亚人民在苏军的协助下解放了祖国的全部领土,开始走上新的道路。

    1944 年9 月和10 月份,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动了第八次突击,解放了爱沙尼亚全部领土和拉脱维亚的大部分领土,将30 多个德国师围困在库尔兰的土库姆斯至里巴瓦一带。这股被围困的德军大部分直到1945 年5 月9 日德国宣布投降后,才向苏军投降。1944 年10 月初,苏军以匈牙利为主战场,展开第九次打击。至年底苏军包围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0 月中旬,苏军还分别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境内。苏军的第十次打击是1944 年10 月份在芬兰最北部进行的,结果把德军追逐到挪威境内。

    苏联红军的10 次突击,使德军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据苏联统计,1944年上半年,德军就有30 个师又6 个旅被全歼,142 个师又1 个旅损失过半,共损失100 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

    1944 年夏秋,德军又有96 个师又24 个旅被歼,有219 个师又22 个旅损失过半。在此期间,德军共损失160 万人、坦克6700 辆,火炮和迫击炮2.8 万门,飞机1.2 万架。苏军通过10 次歼灭性的突击,共歼灭敌人260 多万人,取得了对德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除拉脱维亚一小块土地外,苏联几乎全部恢复了战前的国境线,并协同东欧一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解放了他们的国家。苏德战线已由4450 公里缩短到2250 公里,苏军腾出了更多兵力集中到主要方向作战,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