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十章 胜利前夕(2/2)

    罗斯福谈到西部战场形势后告诉斯大林,艾森豪威尔将军认为不可能在3 月份以前强渡莱因河,因为现在水流十分湍急,浮冰给架桥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罗斯福最后说,对德国决定性的进攻看来不得不推迟到春天。

    预定下午5 时在里瓦基亚宫大厅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已经到了动身时间。按照斯大林的提议,雅尔塔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由罗斯福主持。

    罗斯福开始说道:“无论从法律上看,还是从历史上看,都不一定由我来宣布开会。在德黑兰是我主持会议开幕的,但那也完全是偶然的。但我认为,能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对我是极大的荣誉。首先我想对给予我的殷勤接待表示感谢。”总统略加停顿,环视了一下围坐在一张大圆桌的人们,继续说道:“三国首脑彼此已十分了解,并且他们之间的相互谅解还在增进。他们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建立持久和平。所以与会者之间可以开始非正式的交谈。我认为,交谈应是开诚布公的。经验证明,谈判中的坦率态度有助于尽快达成圆满的决议。……今天的会议主要是讨论东线的形势,在这条战线上的红军正在十分顺利地向前推进。我希望有人来报告一下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根据斯大林的提议作了报告。他详细他讲述了苏联红军于1 月12 日至15 日从涅曼河到喀尔巴吁山脉之间长达700 公里的战线上所开始的进攻情况,并指出了一些集团军的主攻方向。安东诺夫解释道:“由于气候恶劣,这次战役曾打算在1 月底待天气好转时开始。由于这次战役是作为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来准备的,因此很想在更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但是,鉴于德军在阿登山地向盟军发动了进攻,西线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形势,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不要等待天气好转,发起进攻的时间应不迟于1 月中旬。”接着安东诺夫报告了苏军主攻方向上的敌我力量对比,苏联统帅部规定的目标和所达到的结果。最后他希望盟军在西线加速转入进攻,不让敌人从意大利抽走兵力。

    接着丘吉尔说,他有几个问题最好由三国的参谋部来讨论。比如进攻的时间问题。应当弄清楚,德军如从意大利调8 个师到苏联战场,需要多长时间?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这一调动?是不是要抽调一部分盟军经留布良通道去同红军汇合?苏方认为,这当然不是英国首相灵机一动所说的话。他早就执意主张推进西方盟国部队截断苏联军队的路。丘吉尔当时没有得到罗斯福的支持,而现在,在这最后时刻,他重又试图兜售他的“巴尔干方案”,并俨然一副想帮助红军的样子。但是,他自己马上对他的建议的成功与否表示怀疑,说道:“采取这个办法是不是太迟了?”随后,美国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讲了德国人集结了“极为雄厚兵力”的阿登山地情况后,通报了西线的军事行动。马歇尔接着说,德军大约很快就可恢复水下攻击,因为他们制造了一种改进型潜水艇。所以最近英美重型轰炸机对制造潜艇的船坞进行轰炸。美英方面,并要求苏军在冰上强渡方面提供帮助。

    2 月5 日,三国领导人讨论了德国战败后将要产生的政治问题,商定了强制德国履行无条件投降的各项条款的计划,以及处理德国的一般原则。为了限制今后德国发动新战争的能力,丘吉尔建议把普鲁士从德国分割出去,斯大林提出战后德国的赔款问题。斯大林说,法西斯德国几乎毁灭了整个欧洲,并给被纳粹分子占领的土地上的千百万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饥饿、贫穷和死亡。

    丘吉尔对德国赔款问题却持有不同的意见,斯大林话声未落,他就突然叫道:“一个有着8000 万人口的饥饿的德国的幽灵浮现在我的眼前,谁来养活他们呢?谁来付这笔钱呢?到头来是不是至少有一部分赔偿还得由盟国自己来掏腰包?”罗斯福当即感觉到了这一点。他说道:“我同意丘吉尔的意见,多少得为德国的前途着想。但是,合众国尽管慷慨地向别国提供援助,却不能保障德国的将来。合众国不愿意德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苏联。合众国愿意帮助苏联从德国获得必需的一切。”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换意见,“三巨头”达成如下的协议:一旦德国无条件投降后,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由三国最高司令官组成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并规定,战后的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力量,解散德国的总参谋部,拆除德国的军事设施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要彻底取缔纳粹党、纳粹的法律以及它的组织和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中,从文化生活与经济生活中消除所有一切纳粹的和军国主义的影响。

    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会议同意苏联提出的“赔偿总额应为200 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所有”的建议,以此作为讨论的基础。并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个赔偿委员会,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三国代表还同意把德国的一个地区让给法军占领。该地区将从英国和美国占领区中划出,其范围由英美同法国政府协商决定。并将邀请法国政府参加盟国对德国管制委员会。给予法国这些权益,使丘吉尔很满意,因为他需要一个强大的法国作为战后的盟国,与苏联势力相抗衡。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代表还就波兰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在持续8 天的会议上几乎每次部涉及波兰问题,但最后仍未达成完整的协议。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波兰边界西移的问题。苏联代表提出,战后波兰的国界,东边基本按“寇松线”划分,西边应以奥得河及西尼斯河划界。罗斯福和丘吉尔始终不同意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的这种划法。最后达成的协议是:“三国政府酋脑认为,波兰的东疆当依照寇松线,而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自5 公里到8 公里的逸出。他们承认: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上的让予。他们觉得关于这些领土上的让予的范围,当于适当时机征询新波兰的全国统一的临时政府的意见,并且觉得关于波兰西疆的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这样,波兰的东部边界基本划定,但西部和北部边界仍是悬案。对于波兰政府的组成,苏联同英美仍持有不同的意见。

    关于苏联对日本作战的政治条件问题,早在1944 年12 月中旬,斯大林已向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基本陈述清楚。雅尔塔会议期间,2 月8 日,斯大林偕同莫洛托夫先与罗斯福、哈里曼进行了商讨,并达成协议。2 月11 日,斯大林、罗斯福二人邀请丘吉尔共同在协定上签了字。苏联对日本作战的秘密条件是: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由日本1904 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归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协议还说,三国领袖同意,苏联的上述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雅尔塔会议的宗旨是制裁德国法西斯,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日本帝国主义。然而,雅尔塔协定是在没有中国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而作出了直接牵涉四大同盟国之一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当时与会的美国职业外交家查尔斯·波伦回忆说:“对雅尔塔协定的中肯批评是:它是背着我们中国盟友订立的。”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丑恶表现。

    雅尔塔会议结束之后,正当反法西斯联盟各国更加满怀胜利的信心向德、日法西斯展开进攻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猝然去世了。这一噩耗传来,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斯大林代表苏联政府和他个人,对于罗斯福总统过早逝世向美国政府表示深切的哀悼。为了表示苏联人民对这位杰出的政治家的尊敬,雅尔塔一条街被命名为弗兰克林·罗斯福大街。

    就在罗斯福逝世的当天,莫斯科时间4 月13 日晚8 时,斯大林会见了美国大使哈里曼。莫洛托夫出席作陪。哈里曼在回忆录中对这次会见作了如下的描述:

    “斯大林默默地迎接哈里曼……握住他的手约有半分钟之久,然后才请他就座。斯大林显得深为悲痛,仔细地向大使询问罗斯福去世的情况。斯大林说:‘我不相信美国政策在杜鲁门领导下会有任何变化。’哈里曼表示赞同说:这一点,在总统已有相当明确计划的领域,诸如战争和外交政策方面,是千真万确的。哈里曼说,杜鲁门会忠实遵循罗斯福的指引。他也是斯大林喜欢的那种人,重实践而不尚空言。”然后哈里曼把话题转到他的主要目的。他说,杜鲁门总统自然不可能拥有罗斯福总统在世时那样崇高的威望。他直到成为副总统之时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外,并不特别闻名。哈里曼说,这不能有助于事业,多半会导致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无论是就国内来说或对国外而言,也未必限于战事的进行,而且涉及所有外交和内政问题。例如旧金山会议,很可能产生不少的困难。

    美国不知道杜鲁门总统能否实现罗斯福总统的计划。哈里曼继续说,美国人民了解:罗斯福总统和斯大林元帅有着亲密的个人关系,这对美苏关系具有巨大的影响。

    这时斯大林打断了哈里曼的话。他说,罗斯福总统虽与世长辞,但他的事业永世长存。斯大林声明:“我们将竭尽全力并满怀热忱地支持杜鲁门总统。”他请大使据此向美国新总统转达。哈里曼答应立刻这样做。他补充说,他相信,使美国社会舆论和全世界确信苏联政府愿继续与美国和其他联合国国家合作的最有效的途径,乃是莫洛托夫先生在这时到美国去。哈里曼建议,莫洛托夫可以在华盛顿停留一下,以便会见总统,尔后前往旧金山,哪怕在旧金山只逗留几天也好。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就旧金山会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召开日期简短磋商后,苏联首脑对哈里曼说,莫洛托夫的美国之行,虽然此刻颇费周折,但他仍然认为,将可以就此作出安排。

    对于罗斯福之死,唯独柏林作出了奇特的反应。随着覆灭的临近,那里一直希望发生奇迹。歇斯底里大发作使希特勒越来越不耐烦。为了使希特勒安静下来,戈培尔在4 月的每天晚上给他朗读《腓特烈大帝史》的章节。这一章叙述的是七年战争阶段和胖特烈大帝所处的绝境。大帝甚至宣称,如果在2 月15 日以前他的运气仍不好转,他就要服毒自杀。但是在2 月12 日,俄国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死了。他的继承人保罗一世是腓特烈的朋友和崇拜者。“对勃兰登堡王室来说出现了奇迹。”戈培尔绘声绘色地读着。当时还得到了预示着德国在1945 年4 月中旬交好运的古老星象图。

    4 月13 日,戈培尔得知罗斯福去世的消息,当即打电话给躲在帝国办公厅防空地下室里的希特勒。“我的元首,”戈培尔高喊道,“我向您祝贺!

    罗斯福死了!星象图写得清清楚楚,4 月下半月是我们的转折点。今天是星期五,4 月13 日,这是奇迹的一天!”然而,他们所梦想的奇迹却没有发生,伴随他们的是攻打柏林的震天动地的炮声。德国法西斯的未日就要到了。正是:穷寇已成瓮中鳖,狡兔无计出樊笼。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