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精神家园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乾隆与马戛尔尼(2/2)

    马使要派人表演大炮发射。诏曰,不需要,天朝有的是炮手,自己会放。当时世界上这些最先进,威力最大的炮,皇帝和官员们并不重视,并未试放。直到五十几年以后,英法联军正是用这类大炮,轰开了北京城。他们在火烧圆明园时,发现这批五十多年前的礼品大炮和炮弹,还原封不动地装在箱子里。英国人只好辛辛苦苦地,把这些大炮,再搬运回到他们的蛮夷岛国去。

    一位陪同马戛尔尼的中国官员,要吸烟,一时没有找到火刀火石。马戛尔尼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火柴擦亮了,中国官员大惊失色,火,怎么可以装在口袋里。马使告诉他,这装在口袋里的火,原是你们中国人发明的。

    中国人有许多灵巧的发明,火药,印刷术等等。西方人把它拿去,使胚胎变成了大树。但在中国,胚胎却枯萎了。中国人发明了罗盘,但在海船头上,还要画两只眼睛。没有这双眼睛,船怎么看得见航行?

    马戛尔尼是来商谈做生意的,是用商品交换的方式来赚钱的。互通有无,他带来的样品,不是中国自己会制造的商品,而是中国所无,是当时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但傲慢无知的皇帝和大臣们,对先进却不屑一顾。

    马戛尔尼一无所获,被迫回国。临行时,弘历给英使带去一封给英王的回信。但不叫回信,也不叫复文,叫做敕谕。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批阅表文,词意婉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这段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的国书开场白,写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弘历自以为是文明人,对方是野蛮人。实际上是弘历皇上用野蛮人的眼光,看待现代文明。

    我们不妨看看,乾隆皇帝弘历在任的前后,世界上别的一些落后国家的君主们,在做些什么?彼得大帝看到了俄国的落后,亲自化名化装去荷兰,学习造船技术。日本的明治天皇,认真改革政治体制,教育体制,派出大批青年和官员,去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只有中国的皇帝和官员,愚昧迷信,盲目封闭,自满自足,狂傲自大。

    马戛尔尼的出使任务没有完成。但他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实际的考察。他清醒地指出,所谓乾隆盛世,实是一个腐朽的天朝,衰弱的国家。天朝不接受平等的和平的交往安排,那么,马戛尔尼认为,只要派出几艘三桅炮艇,就可把中国的海岸封锁。但他并不赞成用大炮把这个市场大门轰开。

    马戛尔尼使命失败之后,又过了二十三年,大英帝国想再次试试运气,于1816年又派遣了一个以阿美士德勋爵为团长的庞大代表团来华。此时,乾隆皇帝弘历业已归天,他的儿子嘉庆皇帝,成了天朝执掌玉玺的万国之主。

    阿美士德的流年不利。一踏上神圣天朝的土地,迎面而来的第一件头等尊贵的大事,就是叩头问题,是单腿下跪,还是双膝落地,是一次吻手,还是三跪九叩首。

    阿美士德和天朝的大臣们,都自视尊贵,傲慢地各执己见,相互坚持不让。嘉庆皇上龙颜大怒,他比他的老子乾隆皇上更干脆,立刻下诏,将此不懂礼制仪规的蛮夷野使,立即驱逐出境。阿美士德还未进入宾馆,马上又上船启锚返航。

    天朝的大门紧闭。无门可入,于是奸猾的英国商人,就在天朝围墙上,偷偷挖开几个口子,用走私的方式,钻了进来。

    天朝皇帝拒绝平等的贸易往来。因为中国自给自足,什么都不缺。既然不需要任何先进的科技产品,那么,英国人就送来了另一种美味醉人的礼品,鸦片,用鸦片交换茶叶,丝绸,瓷器。

    鸦片是毒品,英国政府明令禁止在国内销售。英国的私商和官方,却共同努力,把此贻患无穷的巨毒之物,大量输往中国。

    鸦片之害,引起了天朝皇帝和大臣们惊惶失措。驱赶英国商人,焚烧鸦片。

    矛盾激化到了武力对抗的边缘。

    马戛尔尼使团中,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贵族,名叫托马斯·斯当东,随出使的父亲实习。他对中国有仰慕向往的心情。在来华的十多个月的航程中,这位小贵族,是七百多人中惟一认真学习汉文的人。在拜见乾隆皇帝时,小贵族托马斯,成了马使的译员之一。在这次和平的出使失败后,托马斯对天朝的态度也完全改变了。鸦片战争前夕,国会进行和战辩论时,他成了极力主张用大炮和天朝皇帝对话的参议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