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精神家园卷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漫说宗教忏悔礼
    何满子

    何满子(1919~),浙江富阳人,杂文家、学者。著有《论<儒林外史>》、《画笺十年》等。

    凡宗教都有忏悔礼,要信徒们向神的使者即僧侣之类的神职人员诉陈自己的罪孽,以求得神的宽恕。那玩艺颇像我们早些年盛行的交心运动,向管思想的人坦白自己的。区别在于,宗教的忏悔有一定的仪注,有点照章办事的意思,而且出于信徒的自愿,你不去也不要紧;而交心则要人人过关,还有可以想见的这顾虑那顾虑,所以连阅历甚深的聂绀弩,也有“思想交心坦白难”(七律《归途》)之叹。

    天主教徒向神父、主教忏悔最为人熟知,即使不是教徒,没有亲自做过弥撒,在西方小说和电影里也经常可以看到,男信徒或女信徒跪倒在小室之前,向窗里上帝派在尘世的代理人倾吐衷曲;那一面则代表上帝给予宽恕,安抚几句或伸手让泪流满面的罪人亲吻。这样双方都完成了义务,一边是羔羊的良心义务,一边是上帝牧人的职业义务。

    佛教徒的忏悔恐怕很少有人见到过,只好以书为证,抄一段《三藏法数》里的文字来让不大接触佛书的人鉴赏一下了。此书是明朝永乐年间杭州天竺讲寺的和尚一如等“奉敕集注”的,经过皇帝授意,想来具有权威性,原文出自《圆觉略疏钞》:

    忏悔五法: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云忏悔者,华梵兼称也。谓比丘有罪,须请大比丘为证,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中方一法略)二、右膝着地……以显翘勤恳切之诚也。三、合掌,谓行忏悔时,须合掌当胸,以表诚心之不乱也。四、礼足,谓行忏悔时,当顶礼大比丘足,以见卑下至敬之不乱也。五、说罪名,谓行忏悔时,当说自身所犯罪名……对众发露,不得覆藏也。

    佛徒的这种忏悔法,其精神似乎与天主教徒的忏悔相同,不同的只在天主教徒的忏悔是向神父或主教秘密陈诉,按规定神职人员亦有保护忏悔者的义务;当然实际上神职人员假权济私,挟胁信徒和出卖秘密的也有,西方小说中多有描述,但照仪注的规定总管是秘密的。和尚的忏悔则有“当众发露”这样一条,倒颇与我们当年的批判会当众坦白检讨相似。即所谓接受群众监督,当众脱裤子割尾巴是也。

    道教的忏悔,也是在该教的早创期就有的,《三国志·魏书·张鲁传》:“鲁据汉中,以鬼道教民。其来学者,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张鲁的教团是五斗米道,也就是后来的天师道。他的忏悔仪注,据上引《后汉书》的裴松之注引《典略》,说“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一式三份,分别投到山上、埋入地下、沉之水中,即向天、地、水三官坦白罪过。倒没有像那些年似地要将坦白检讨书塞入档案袋,一辈子跟着人跑。可是,即使不进牛皮纸袋,检讨书中忏悔的内容却难保不泄漏。否则,王羲之的儿子,也是大书法家的王献之坦白的忏悔内容就不会公之于世了。《世说新语·德行》载: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