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王羲之一家门都是天师教信徒,王献之得了重病,道士便要他坦白平生的罪过向天庭忏悔,王献之于是交代了他和郗氏离婚一事失德的心病。他的原妻郗道茂是郗昙之女,献之之父羲之是郗昙的姊夫,两家是亲上加亲,中表缔婚,郗家也是天师教徒。王献之之所以要离了郗氏,是因为攀高枝儿,和简文帝的三女儿、新寡的新安公主司马道福结婚。他娶公主以后官至中书令,但良心是不安的。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从《淳化阁帖》中拈出王献之的一帖,谓是写给离婚后的前妻郗氏的,并以《世说新语》上引条为证。帖文曰:
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
可见他郁塞于心,至死饮恨。在宗教忏悔礼中一舒愧疚,自可略得感情上的平衡。
宗教忏悔礼就是利用教徒要求抚摩良心不安的心理要求而得以推行的,而教团组织和僧侣们便得以藉神的使者的名义掌握信徒的隐秘,作为羁索、钳辖乃至任意摆布的手段。愈是原始、野蛮、邪恶的迷信教团则愈加要利用人类心灵上的弱点控制愚众。不要说原始社会的祭司以神的名义行施其无上的权威,近世的邪教也以此掌握和凌虐入彀的妄信者。中国有一贯道之类,西方有圣殿军之类,都惯于点燃信徒的疯狂情绪,盲信教主,将身家性命自愿地奉献给他,,妻女供其淫乐非但不惜,还视为无上荣耀的神赐。这类邪教主也大都是杀人魔王与淫棍,视众生如刍狗,供其驱使、残害,直至在疯狂世界里集体毁灭。
人怎么会如此鬼迷心窍,胡涂而又疯狂地听其使唤呢?教主首先必须剥夺信徒的思考,麻痹他们的灵魂,正如叔本华所说的,人人的脑袋要由他跑马。而要做到人人服帖,听从摆布,就得用尽方法使人们自认为有罪,直不起腰,于是必须人们作认罪的忏悔,乃至必须使人自诬,把自己的脸皮剥光,将鸡毛蒜皮上纲为极恶大罪,在神灵的教主和代天宣化的祭司之前自惭形秽,叩头求死。倘天幸蒙赦,赏给自新的出路,自然不惜肝脑涂地,鞠躬尽瘁了。
这就是宗教忏悔礼的妙用。悠悠古今,有史为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