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毕业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No one told you life was gonna be this way(2/2)
    12月12日是普华正式发offer的日子。等这一天等了好久,直到普华上海的office打来电话,告诉我被录用了。我长出了一口气,哎……我该说些什么呢,也许有那么点现代版“范进中举”的感觉。

    反思

    虽然那段时间我的一部分精力仍放在出国申请上,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其实想法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次走出校门,接触到这么多行业、公司和形形色色的人,觉得外面的世界也蛮精彩,而自己在象牙塔里读了这么多年书,两耳不闻窗外声,社会经验极其缺乏,待人处世和思考问题都很不成熟。很多朋友师长劝我先到社会上锻炼一下,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地给自己充电,我觉得挺有道理,而且我非常喜欢穿着正装走在现代化写字楼里的那种非常professional(职业化)的感觉,当然这种想法本身就很幼稚。然而和professor cheung 的那次谈话进一步动摇了我出国的决心。我在香港大学学习的时候选了他的两门课,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多帮助,而且还答应为我的出国申请写推荐信。1月初的时候,他来北京开研讨会,我请他喝茶并告诉他我拿到的工作的offer. 他问我是否决心当faculty(教职)做研究,我实话告诉他,其实并不很感兴趣。于是,他强烈建议我去kpmg (大概kp在香港很强),然后blahblah说了一堆理由,大概意思是说,中国现在和未来二三十年内都会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 就像六、七十年代的东亚四小龙,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国内有大量的机会,而书什么时候读都行,学校反正跑不掉,但机会失去了就没有了。连我出国申请的推荐人都这么说,我不得不重新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春节期间看了一期央视“对话”栏目,标题是“海归变海待”,惊恐地发现大量留学归国人员因为水土不服而找不到工作,接着又看了徐小平写的《途穷对话录》,居然发现以留学咨询著称的新东方副校长什么时候开始劝人不要留学了,于是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这个时候,申请出国的材料都已经寄出去了,虽然还没有消息,但此时已经动摇了出国读phd的计划。

    在自己求职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几点对于找工作最重要的qualifications(素质):1)gpa,中国学生太多,申请者太多,有些公司只好依据这个硬指标来筛选,特别是简历关;2)英语口语,重要性远大于toefl 和gre,同时不同的行业会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和知识体系,平时要注意积累;3)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是你的leadership (领导能力), teamonna be this h,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没有人知道将来会是怎样。所以我对自己说,尽人事,知天命。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