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民国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寻找一种战略(2/2)

    1930年初,当**写下那封著名的致**的信时,3他不仅纠正了他早先的急躁,而且明确了他的战略:集中兵力占领县城,扩大红色地区,以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加速革命**的到来。江西仍然是他的目标,这就是他所理解的在一省或数省首先取得胜利,这种胜利能给**一个稳固的地方政权,作为今后发展的基础。至于城市斗争,这是将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的时候,还不是武装起义的时候。毛在分析形势时,几乎没有注意世界经济萧条,也没有注意中**事派系间的较大规模的冲突。不管情况如何,他都反对解散他的部队,也反对派遣他们去攻打像长沙那样远的城市。4

    **勉强接受了李立三的命令,这是李的计划的一部分。1930年7月底毛试图夺取南昌,当时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攻陷长沙,但又被守军击退。在不到10天里,彭不得不撤出湖南省会。随后从9月1日到13日,毛和彭的联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当毛看到这场斗争没有希望时,他劝说他的同志们撤退,并把他们的力量用于重建和扩大苏维埃根据地。5在**看来,1930年夏李立三的战略指示1就像是虚构的小说。

    王明的“两条路线”

    随李立三路线失败而来的是蒋介石对苏区的一系列围剿。但**的想法却在完全不同的思路上。王明在1931年7月的著名的小册子《两条路线》中设计出这一时期**战略的理论框架,这本小册子大肆宣传战后的资本主义危机正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尖锐。2似乎为支持这种论点,1931年9月18日后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满洲。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突然领先于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1932年1月日本对上海的侵犯不可避免地把那里的无产阶级卷了进去,虽然卷入的程度难以确定,却给28个布尔什维克带来了让革命重新回到城市的一线希望。反对帝国主义的论点和城市革命的战略一直是28个布尔什维克在30年代前半期的贯彻始终的政策,直到1937年第二次统一战线形成为止。

    在他们的领导下,战略依然是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但此时以农村苏维埃的红军为唯一武器。这一战略的第一阶段是巩固和协调现存的和新建的苏区。只有完成了这一阶段,**才能为第二阶段夺取全国政权而战斗。31931年9月以后的反日**给28个布尔什维克以新的希望,他们在1932年1月9日的战略计划《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再次考虑攻占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1长江以南所有苏区都应争取与中央苏区连接,而长江以北也应这样,以鄂豫皖苏区为中心。经过这样调整和协调,红军能在不久的将来向南昌、福州和吉安进军,而长江以北的红军将威胁武汉、平汉铁路和长江航运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红军不能只等待敌人进攻,要诱敌进入苏区,然后消灭他们。这种战术被批评为出自“农村学究”之手,不是由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策划的。2周恩来本人在其著名的1931年少山报告中,对这种战术表示强烈的不信任。1931年9月1日党对苏区领导人的指示,也认为游击战术的重要性只是次要的,辅助的。红军必须在统一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下受不同的训练,使之能适应阵地战,以赢得在一省或数省的胜利。3

    新的战略需要新的军事领导。在1932年8月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周恩来接替**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后来又成为整个红军的政治委员。4

    1 《红色文献》,第152—153、166页。 2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央关于国民党改组派和**任务问题的信, 1929年10月26日(《红色文献》,第334和340页)或1929年12月末。 3 布兰特等:《中国**引证史》,第180页。 1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央的信(1930年7月23日或1930年6月),《红色 文献》,第346—355页。 2 李立三:《反托》,第9页;又见**关于这个问题的评论,《**选集》第 3卷,第982页。 3 王健民:《中国**史稿》,第2卷,第42—51页;萧作梁:《中国** 运动内部的权力关系》,第22页以下。 1 《红色文献》,第335和358页。这封信的日期笼统地写成1930年6月(见a.m. 格里戈里耶夫文,l.p.杰柳辛编:《共产国际与东方》,第334—335页)。日 期的差异无助于断定这封信是在1930年6月11日有重大意义的**中央政治 局会议以前还是以后对**战略计划的反应。 2 例如,见库西宁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次全会上的报告和l.毛焦尔文 [《国际时事通信》第5期第40页(1929年8月20日)]和l.毛焦尔文[《国际 时事通信》第10期第18页(1930年4月10日)]。 3 江苏省委关于中央工作的意见,《**的政治工作》第1集,第166—167页。 4 《**选集》,第3卷,第978页。 5 《红旗》,1930年3月29日;《中央通信》,第15期(1928年11月8日)。 6 《中央通信》,第70期(1930年2月26日)。 1 《红旗》,1930年8月16日。 2 史华慈:《中国**与**的崛起》,第143页。着重点是我加的。 3 《**集》,第1卷,第175页。 1 同上书,第2卷,第133页。 2 同上书,第2卷,第59和128页。 3 同上书,第2卷,第135和139页。 4 《**选集》,第1卷,第54和61页。 5 《**选集》,第3卷,第999页,注四;斯沫特莱:《伟大的道路》,第278—279 页;陈志让:《**与中国革命》,第156—159页。第二次进攻长沙不是由共产国际下令的。见哈里森论李立三文,《中国季刊》第14期,第187页和《王明选集》第3卷,第75页。 1 《王明选集》,第3卷,第56页。 2 同上书,第246—269页。 3 《王明选集》,第3卷,第50和74页。 1 《实话》,第3期(1932年4月20日)。 2 刘伯承文,《革命与战争》第1期(1932年8月1日)。 3 周恩来文,《红星》第4期(1933年8月27日);《王明选集》,第3卷,第74页。 4 郭华伦:《**史论》第2卷,第345—348页。学者一般认为**与有周恩来 支持的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进行了一场权力斗争,而金一平(音)(《中国共 产主义政治》)却提出“分工”理论,说**专门负责政府,秦邦宪专门负 责党的工作,周恩来专门负责军队工作,形成集体领导。金一平的基本假设 是: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没有实际权力基础,只有理论言论,不敢向军队领 导人(包括**在内)挑战。几乎没有文献证据支持这种说法,金一平的论 点看来是不能接受的。见勒维菲特著《中国**,1931—1934年》第86— 97页中的关于**人员及其职分的分析。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