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节 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是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是继莎士比亚、莫里哀之后的第三个戏剧高峰,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

    亨利克·易卜生出生在挪威的一个富裕的木材商家庭。8岁时,父亲生意破产,家庭败落。15岁时,他就不得不独自外出谋生。1844——1850年,在格利姆斯达镇一家药店当学徒。家庭环境的变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易卜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激起他对贫富悬殊社会的不满。他积极地支持匈牙利革命,写了诗歌《致马扎尔人》;他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援助丹麦抵抗普鲁士入侵,写下了长诗《醒醒吧,斯堪的那维亚人》;他还写下剧本《凯替莱恩》(1848——1849)。

    1850年,易卜生到首都投考大学失败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和文学创作。1982年,易卜生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了。从1851年到1862年,他先后在卑尔根和首都剧院担任编剧和艺术指导,为建立组织挪威的民族戏剧,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这一时期,他写出一批取材于历史传说的浪漫主义诗剧。

    1864年,奥普联军再次进攻丹麦,与丹麦结盟的挪威却背信弃义不肯出兵援助。易卜生极为愤慨,加上他写了一部揭露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剧本《恋爱的喜剧》(1862)受到了指控,精神上非常苦闷。一怒之下,他离开了祖国。在意大利、德国一住26年。在国外期间,他密切关注着欧洲和本国形势的发展变化,视野广阔了。这期间,他连续写了十几部意义深刻的“社会问题剧”,反映的都是挪威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这些作品标志着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891年,63岁的易.生作为一个赢得巨大声誉的作家回到了祖国。在首都定居下来,仍孜孜不倦地坚持写作。

    易卜生晚年非常不幸,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手臂麻痹,不能提笔写作,心情十分忧郁。生活也比较寂寞。1906年,易卜生逝世,国王为他举行了国葬。

    易卜生从事创作有40多年的时间,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创作(1850——868),包括出国以前和侨居意大利时期的作品,主要成就是浪漫主义历史剧。出国前比较著名的有《英格夫人》(1855)和《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

    《觊觎王位的人》写的是13世纪挪威从封建割据到民族统一过渡时期一次争夺王位的斗争。易卜生在剧里歌颂了能够团结人民、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霍古恩王,批判了代表封建主和教会利益的反动贵族力量。出国后,他创作了《布朗德》和《培尔·金特》两部反映现实问题的哲理诗剧,这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历史剧向社会问题剧的过渡。

    《布朗德》写的是一个有理想并为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牧师的悲剧。主人公布朗德牧师痛恨现行制度,敢于揭露上层人物的罪恶;他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心灵的完善和心灵的自由,要求理想与实际生活的绝对一致;他严厉过度,不近人情,孩子、妻子都死去了,布朗德却头也不回一个劲向高处走去,群众也用石头砸他。最后他被高山雪崩的冰块砸死。《布朗德》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它要求人要有理想,遵从崇高的道德标准,这些对于人们都有启迪思想和清洗灵魂的作用。但是,他的理想缺乏明确的内容,他宣扬的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反叛。

    剧本《培尔·金特)在思想上与《布朗德》密切相关。主人公培尔·金特是个与理想主义者布朗德相反的人物。他没有原则,没有理想,以自我为中心,拼命追求个人的飞黄腾达。这一艺术典型概括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市侩心理和生活**。作者在批判极端个人主义时,还希望人类社会跨越“自我”,得到精神净化。这部融幻想、象征、寓言、哲理于一体的诗剧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欧洲,给易卜生带来了极大声誉。

    从1868年侨居德国起,到80年代为创作中期(1868——1883)。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的内容深刻的“社会问题剧”。这些作品触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道德、家庭、妇女、教育、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笔锋犀利,贯穿着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些剧本是《青年同盟》(1869)、《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

    《青年同盟》是作者1869年用散文写成的剧本,它开创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先河。剧本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资产阶级政客丑陋的面目。

    《社会支柱》的主人公博尼克是个造船厂老板,慈善家和家庭生活的模范,一个看似具有一切资产阶级“美德”的“社会支柱”。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盗取财物的骗子、恶棍和刑事犯。他为谋求财产抛弃未婚妻与其姐姐结婚。他自己犯了奸情,却要让妻弟去担当罪名,又想杀人灭口。但由于他是个富豪,惯施小恩小惠,社会上的人都恭维他是“全市第一公民”,就在他企图杀害他妻弟的那天,城里的公民还在他门口高呼:博尼克万岁!社会支柱万岁!在这里,作者有力地讽刺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民主。

    《玩偶之家》(1879)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伦理观念的虚伪,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问题。

    《群鬼》(1881)是易卜生为回答资产阶级对《玩偶之家》的攻击而写成的。剧本的主人公海伦·阿尔文太太是一个由传统道德培养出来的妇女。她温柔、懦弱、胆小、体面。婚后,发现丈夫阿尔文是沉湎于酒色的荒唐之人。她企图离开丈夫,去找昔日的情人曼德牧师,可曼德牧师劝她回到丈夫身边做个温驯的妻子。阿尔文太太恪守妻子的职责,操持丈夫的事业,隐瞒他的恶习,维护他的名声,在虚伪的基础上保全家庭。为了不让儿子受放荡的父亲的影响,很小就将他送到国外学习。不料,儿子在学成回国之后,却爱上父亲与女仆的私生女,而且还从父亲那里遗传了花柳病。阿尔文太太悲痛欲绝。为了丈夫和孩子,阿尔文太太屈从于虚伪的社会道德和传统的婚姻,结果怎样呢?这就是易卜生对那些攻击娜拉出走的人的回答。

    《人民公敌》(1882)是易卜生揭露性最强的作品。主人公斯多克芒是一个正直、勇敢、热爱真理的医生。他发现城里的温泉浴场含有危险的传染病毒,便提出暂时关闭浴场,进行改建。但是,以市长为首的市政当局和小业主们怕破费钱财和影响收益,因而激烈地反对,他们对斯多克芒施加压力和威胁,但他丝毫不让步。他举办演讲会,想借此向市民说明真相,宣传自己的主张。不料以市长为首的反对者们操纵了会扬,他们用医生成心要在纳税人身上增加过重的负担的谎言来煽动群众,以所谓的“民主方式”进行表决,结果医生被宣布为“人民公敌”。斯多克芒单枪匹马地对抗着打着自由招牌的“多数派”,结果落得一败涂地。最后悟出一个真理:“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独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