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创作(1891——1906)。易卜生回国后,感到“人的精神的反叛”已经幻灭,但又找不到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思想上又陷人了悲观主义。他的作品也由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人物内心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剖析,并更多地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表现出神秘主义的成分。后期的作品:《野鸭》(1884)、《海上夫人》(1888)、《建筑师》(1892)等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剧情的发展变化成了第二位,作品的抒情性加强,表现手法比较细腻。
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正当欧洲戏剧处在衰落的时期,他却发挥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使戏剧直接反映了当代的现实生活,提出了生活中许多迫切问题。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戏剧内容日趋空虚和堕落,充斥在70和80年代舞台上的那些“巧凑剧”,都是些缺乏生活真实、内容空洞、矫揉造作和陈腐的东西。就在这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欧洲舞台,引起了一场戏剧上的革命。
《玩偶之家》是他有关妇女问题的一部杰作。剧本通过对一个普通的资产阶级家庭夫妻关系的剖析,揭露了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内在的虚伪,提出了妇女的地位和妇女解放的问题。
剧中的主人公娜拉本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不仅是父亲的孝顺女儿,丈夫的温柔妻子,而且还是孩子的慈爱的母亲。在家里,娜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尽贤妻良母的义务之中,她爱丈夫所爱,喜丈夫所喜,可以说,她是个理想的女性形象。
然而,易卜生在戏剧里不是要表现娜拉的贤妻良母形象,他着力表现的是娜拉的精神觉醒即精神反叛。娜拉是易卜生塑造的精神反叛的形象,是一个争取妇女解放的典型。
娜拉的精神觉醒有个过程。最初,她的内心是平静的,生活是幸福的,小家庭里充满欢乐的气氛。她深情地爱着丈夫和孩子。几年前,丈夫生病,她为救丈夫,伪造父亲签字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由于丈夫海尔茂要辞退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以娜拉“冒名借债”之事相要挟,这使娜拉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平静的心中起了波澜。这是娜拉精神觉醒的第一阶段。她由又跳又笑的“小鸟儿”变成了心事重重、忧郁痛苦的少妇。
娜拉想,秘密揭穿后,绝不连累丈夫、孩子。她准备自己承担责任,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丈夫的名誉。同时,她天真地认为,到时候丈夫会来“挑起那副担子”。娜拉的幻想,表现出她的单纯和对丈夫的深情。这样,由烦乱到幻想,这是娜拉精神觉醒的第二阶段。
当海尔茂到书房看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时,娜拉已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在她正要离家投河时,看完信的海尔茂却凶神恶煞地出现她的面前,对她破口大骂。娜位的幻想完全破灭了。她完全醒悟过来,往日的欢乐和幸福都是假的,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她看穿了丈夫的伪善和自己的处境,她的心又平静了,毅然出走。
娜拉离开了丈夫、孩子和家庭,出走到哪里去?剧作家没有作答。这里的结局可以说是另一部戏的开始,在另一部戏中,娜拉会扮演什么角色呢?鲁迅先生在他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海尔茂是男权主义者,是所谓的“正人君子”的典型。表面上,他作风正派,爱妻子,忠于职守,规矩守法;实际上,是个庸俗、卑劣、自私的伪君子,是法律、道德的卫道土,追求金钱地位是他的生活目的。他觉得:“一个人有稳固的地位和丰富的收入真快活。”他把妻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娱乐的玩偶,不允许妻子有独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家中的一切都要听他摆布,甚至娜拉喜欢吃点杏红甜饼干他也干涉,连信箱的钥匙也总拿在他手里。看似他很宠爱妻子,甜腻地叫娜拉“小鸟儿”、“小宝贝”,一旦危及他的名利地位,他就露出了极端虚伪自私的嘴脸。这个伪君子曾搂着娜拉肉麻地说:“娜拉,你知道不知道,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的事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可说这话不久,他知道了娜拉伪造签字的事,因为这会影响到他的前途,他立刻变了脸,大骂娜拉,丝毫不考虑娜拉的救命之恩。当他知道危险过去时,他又像变色龙一样,厚颜无耻地来讨好娜拉。当娜拉看清他的嘴脸要出走时,他又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还宣扬法律的所谓“威力”。
《玩偶之家》是世界舞台上经久不衰的名剧,它提出了重大社会问题。作者坚决拒绝使用当时舞台上流行的乔装、误会、谋杀、决斗等制造戏剧冲突的方法,而是从生活的本身出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娜拉家庭矛盾的爆发,完全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一切都真实自然、合情合理,没有任何偶然和幻想的因素。
作家使用了“追溯法”。在戏剧开幕之前,矛盾已经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已经接近于总爆发的时刻。娜拉用假签字借钱的事早已发生,作者通过追溯的办法把它交代出来,本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突然之间矛盾产生了:柯洛克斯泰被海尔茂辞退了,他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成了戏剧冲突然的关键。由此还引出了柯洛克斯泰与林丹太太的关系的交代。整出戏才三幕,人物也不多,而且剧情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完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和精炼。
《玩偶之家》把“讨论”带进了戏剧。可以说,剧情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剧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娜拉为了救丈夫,不打扰病危的父亲而冒名借钱对不对?丈夫把妻子作为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问题极多,都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促使人们思考。这种艺术手法大大地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玩偶之家》中对女主人公娜拉的心理描写也十分出色。这种描写决不是靠人物独白旁白取得,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娜拉反复说是:“信扔进信箱里去了!”反映了她的紧张和焦灼的心情。海尔茂要去开信箱,因那里有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娜拉紧张到了极点,便用狂舞来阻止海尔茂,表现了娜拉的心情已达到了狂乱的地步。作者在这里运用强力动作以表现人物复杂激动的内心活动,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实际上,娜拉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从幻想到幻灭,最后到觉醒的转变,也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由于作者真实地表现了这一过程,就更增加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