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蜂拥而至的本土竞争对手,跨国公司必须拿出新的玩法。为了不被淘汰,跨国公司开始迅速调整其市场策略,更高的技术含金量、更快的反应速度、更明晰的品牌定位。lg的新目标是实现有利润的增长50%;索尼爱立信半年内推出了超过50款手机,缩短产品周期,提高上市速度,降低产品价格;而更多的公司开始在价值管理上做起文章,作为全球普及型医疗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ge医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另一方面,更多的公司开始利用高价值的配套服务,树立其高端品牌形象,西门子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连续推出了配有lcd显示屏、洗衣干衣二合一的两款与全球同步的新品上市。
2005年年初,大中、苏宁的销售人员将高高挂起的特价机招牌一一拆下,取而代之的是lg最新款的智能及数码产品,“限量发售特价机,绝不搞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是边京勋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最多的内容。
转 型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2004年,这家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与出口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50%。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令总部满意的答卷。“lg中国的目标是要实现有利润的增长。”2005年年初,lg总裁金双秀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称。继三星之后,lg在欧美市场再次刮起韩国旋风,在数码、cdma手机等业务上大放异彩,全球盈利,而未经证实的说法是中国市场亏损接近6亿美元。
长期以来,lg凭借“中国价格”的优势占领市场,“相同的质量、更低的价格”让这家韩国公司左右逢源。与其他跨国公司相比,这家公司具有采购优势:it部的南京工厂超过90%以上的零配件在中国采购;而在天津的空调生产基地,有超过60家的供应商聚集在lg天津工厂的周围。与本土企业相比,这家公司的人员工资与中国企业相差无几。
另一方面,这家公司长期利用巨大的出口来弥补国内销售的亏损。在lg空调的天津生产基地,每年300万台空调的产能中有超过200万台直接用于出口。而如果从出厂价格来看,同等型号的一台空调出口的价格相当于国内的4~5倍,而在lg惠州的显示器生产基地,有超过95%用于出口。
然而,如果看看竞争对手在2004年的窘境,lg的困境与对手相差无几。俞尧昌曾经为格兰仕算过一笔“灾年”账,过去中国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是3%左右,但2004年,出口退税从17%降到13%,抢了格兰仕4个亿;钢材价格平均上涨了18%,抢了格兰仕9个亿;运输改革后费用上涨了1个亿,还有不断增加的人工成本,国美、苏宁扩张后导致的格兰仕经营成本增加,以及石油电力价格的上涨,“我们每卖一台微波炉可能只有0.05%利润。”俞尧昌说。事实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口退税以及欧盟的反倾销,都是lg长期依赖优势的“致命伤”。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