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4节 中国文化受灾区范围(2/2)
    中山文化教育馆(总理陵园内)损失中日文书籍58735册,西文书2654册;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战前馆藏中西文图书十万余册,战时除带出数千册外,均为日伪所掠,战后收回2万多册。被抢的重要图书就有1700册,包括湖北官书局版之十三经注疏毛边纸本王应腴玉海、古香斋本史记、汲古阁本汉书、竹简斋本三国志、扫叶山房本资治通鉴正续编、扫叶山房本子书33种,汉碑30种;

    金陵大学图书馆战时损失中文图书21353册,西文图书4373册,中西文杂志合订本73928册。

    国民政府文官处及各部会的图书损失,估计不下60万册。如1946年11月1日国民政府考试院秘书处函件指出,“查本院图书馆抗战前收藏图书在10万册以上,二十六年政府西迁,因交通关系所有图书并未迁移,本年复原,曾由南京区清理文物委员会发回图书若干,但截至最近综合仍不及原数五分之一,即收回图书亦多残缺不完,损失之巨概可想见”。如此考试院一处就损失8万册以上。内政部图书馆也损失图书92146册。国立编译馆图书,“因前后二者相距之数目太远,原始清册或遭破坏,或遭销毁,已无从查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5,卷11685。然抗战胜利后该馆回迁时,因“怡康轮”于长江中失事,所载运之精要图书37箱全遭损失。

    南京的图书损失究竟有多少?这恐怕已成为历史之谜。其实,上述统计是极不完全的,统计在册的公方损失为四十余万册,但本文所列举的中央图书馆、省立国学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中山陵园、内政部、考试院所损失图书的翔实可考数51万册,再加上南京各高校、国民政府部会、南京市立图书馆的损失数,结果必定惊人。

    1937年10月12日,江阴县南菁中学图书馆被炸,馆藏清代著名学者王先谦的大量宋版珍贵图书一万多卷全部被焚毁。《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8年13卷,第4期,第20页。

    苏州图书馆的损失,战后检点发现,图书损失3038种,12798册;杂志期刊927种,15136册;报纸合订本26种1747册;版本损失22种,18179片。此外,苏州东吴大学校舍破坏严重,图书散佚甚多。

    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原有图书8万册,战时损失过半。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1940年5月,日本中支那派遣军胜字第4218部队长田清清郎陆军少佐在江苏省嘉定县外冈镇,劫走地方志535种、《图书集成》及殿版《二十四史》各一部。《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8页。

    浙江省立图书馆藏书有清朝文澜阁四库全书及许多善本书籍。1937年至1945年,该馆为保存四库全书,历尽艰辛,迁徙于浙江、贵州、四川等省。因馆舍被毁不能使用,藏于龙泉的善本、方志,以及留在杭州的报纸、合订本杂志等,多被盗卖,或散落于外省。该馆损失国学书局版片十余万片。

    国立浙江大学战时先后六次迁移,损失图书31880册,期刊1000种3500卷。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战时图书损失过半,1946年迁回杭州时只存7394册。浙江省图书馆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省图书馆志》,中国图书出版社1994版。

    私立之江文理学院图书馆,战前中文图书34354册,西文图书9248册,战时只运出西文图书约1500册,其余图书落入日军手中。沦陷期间日军将部分图书移藏于上海亚洲文会图书馆,战后学校才得以领回,其余则不知下落。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浙江省嘉兴图书馆规模不大,也被劫走古文献274种,该馆所藏稿本13种全被夺去。13种稿本名为:半间偶录、石经阁日钞、会同县乡土志、芷村手记、冯柳东诗稿、官同苏馆遗集、疑症汇纂、关岳事迹考、愫庵遗著五种、骈体通义、小暴书亭吟稿附焚余稿、古瓶小草、花土苴附小种字林柱铭。《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页。

    安徽省立图书馆1935年已有藏书17657种,94515册,包括本省方志八十多部以及春秋楚器718件。抗战军兴,该馆首将馆藏善本图书及线装古籍三万多册运藏桐城罗家岭,普通图书四万多册运六安,拨给第一临时中学使用。1938年6月,临中遭日本飞机轰炸,图书散毁殆尽。1940年安徽省立图书馆在立煌恢复,搜集皖北各地残余图书,又从桐城罗家岭藏书中选运一批善本及版本较好的图书,馆藏已达四万多册。1943年元旦,日军入侵立煌,全部藏书毁于日军之火。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