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风帆战船(2/2)

    巴克型帆船。三桅以上的多桅船,船的最后桅挂纵帆,其他桅挂横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世界上最大巴克型帆船是四桅的前苏联“克鲁森施特恩”号。排水量为5700吨,驶帆时最大航速为16节(296公里每小时),使用辅助发动机时航速达到9节(166公里每小时),编制船员73人,船上可接纳208人,无武装。

    斯库纳型帆船。两桅或两桅以上的纵帆帆船。

    巴肯廷型帆船。3-5桅的帆船,第一桅(主桅)挂横帆,其他桅挂纵帆。

    布里根廷型帆船。两桅帆船,第一桅挂横帆,后桅挂纵帆。

    除上述帆船以外,还有使用纵帆的小吨位单桅帆船、双桅帆船和三桅帆船;有的有甲板,有的无甲板。

    帆船舰队时代装有三桅横帆和强大火炮,用于在战斗线中进行战斗的大型战斗舰船也叫做战列舰。这是以后的战列舰的名称由来。十七世纪的最后三十多年至十九世纪前半期,战列舰是帆船舰队中最大的三桅战斗舰。根据火炮和甲板的数量,分为双层甲板甲板战列舰和三层甲板战列舰。战列舰是随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这种武器装备最强的军舰不进行通常的接舷格斗,而是排成单纵队(战斗线)进行炮战,“战列舰”由此得名,十七世纪末,战列舰排水量为1500-1750吨,装有火炮80-100门,舰员600-700人。十九世纪中期的风帆战列舰排水量达到5000吨,火炮120-130门,舰员800人左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因为军舰上采用了蒸汽机、螺旋桨(最初是明轮)、线膛炮和装甲,风帆战列舰被淘汰,海军中出现了装甲舰。

    ——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