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训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0章 危机管理:时刻做好准备,不要坐以待毙(1)
    第10章 危机管理:时刻做好准备,不要坐以待毙(1)

    “汉语当中,‘危机’一词由‘危险’的‘危’和‘机遇’的‘机’构成,我喜欢这个词。危机包含危险,但也创造机遇。企业管理者应当时刻准备着抓住机遇,一边在危机中减少损失,一边在危机中继续前行。”

    ——理查德·库珀,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

    1972年6月17日晚,美国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工作人员离开水门大厦后,偶然发现熄了灯的办公室里居然有几条光柱在晃动。他立即协同保安人员搜查相关房间,抓到了5个戴着医用外科手套、形迹可疑的男子。其中一人名叫詹姆斯·麦科德,是当时尼克松竞选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头儿,他奉命到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设备。随后,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美国主要媒体都在醒目的位置上报道了这一事件。显然,尼克松遭遇到了上任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如果民主党抓住这件事不放,继续追查下去,那么他不但连任无望,而且极有可能立即被逐下台。

    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正在佛罗里达州的比斯坎岛度假,他很快返回华盛顿,召集几个最亲密的助手商讨对策。经过长时间讨论,尼克松决定把此次事件解释成古巴人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进行的窃听活动,因为在被捕的5个人中有3个是古巴人。助手们开始分头行动,尼克松自己也赤膊上阵。他信誓旦旦地向美国公众表示,本届政府中没有一个受雇的人卷入这起事件,同时他还故作镇定地指出: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这类事件,因为在竞选中总有一些过于热心的人会做错事。如果你企图把这类事件掩盖起来,那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一系列的掩饰行为,特别是尼克松的表演,暂时欺骗了公众。选举结束后,尼克松以少有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获得连任。

    正当尼克松和助手们弹冠相庆之际,一封又一封匿名信寄到了相关部门,密告水门事件另有隐情。民主党占优势的国会,决定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对总统竞选活动进行彻底调查。1973年3月23日,被捕的麦科德招认了自己的罪行。为了挽回局面,尼克松不得不再次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水门事件。他企图再次利用美国民众对他的信任蒙混过关。不幸的是,特别调查委员会掌握了一个新情况:从1971年开始,尼克松下令在白宫办公室安装了窃听系统,记录他与手下的谈话,其中可能有关于水门事件的内容。特别调查委员会立即要求尼克松交出所有录音带,但遭到尼克松拒绝。迫不得已,特别调查委员会开始向法院求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多数法官认为即使是总统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尼克松必须把录音带交出来。

    法院的这一决定令尼克松恼羞成怒,他立即下令免去了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的职务。听到这则爆炸性新闻,美国公众的怒火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抗议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地飞向白宫,媒体甚至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就连宗教界和本来支持尼克松的人也开始愤怒地指责他。在民意的推动下,众议院决定对尼克松进行弹劾。虽然尼克松销毁了录音带上很多对他不利的内容,但在千疮百孔的录音带上,新任特别检察官还是发现了尼克松参与水门事件的有力证据。整个白宫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不仅一直相信尼克松是清白的,而且一直在用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权利来保护尼克松,但尼克松从一开始就掩盖了真相,欺骗了他的顾问、公众、国会甚至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感到被出卖了,就连共和党的一批参议员、众议员也建议他辞职。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尼克松黯然离开了总统的宝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