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进攻目标,是曾国藩攻的领导艺术的重要特点。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当时的实际情况。1852年5月,太平军进入湖南,12月主力出湖南,随即攻陷武汉三镇。次年2月,挥师东进,所向披靡,相继攻下九江、安庆、芜湖等军事要镇,3月19日攻克南京。占领南京后,洪秀全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太平天国。作为代表清朝的武装力量,曾国藩与太平军的斗争其本质是维护与争斗国家政权之争,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斗。这一性质决定了他进攻的目标必须是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天京破,则天国灭。这是不容置疑的道理。正如他在给咸丰的奏章中指出:
自古办窃号之贼,与办流贼不同。剿办流贼,法当预防,以待其至,坚守以挫其锐。剿办窃号之贼,法当剪除枝叶,并捣老巢。今之洪秀全据金陵,陈玉成据安庆,私立正朔,伪称王侯,窃号之贼也。
“窃号之贼”就是指建立了自己国家与朝廷争权的敌人。其特点:一是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不仅有中央政权,也有地方政权,像江西由石达开统治,安徽由陈玉成统治,浙江由李秀成统治;二是其根本目的还是要灭亡敌对的政权,朱元璋的目的是灭亡同样建立了国号的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元朝,太平天国的最后目的也是消灭清王朝;三是组织严密,力量强大,要打败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四是要消灭这样的国家,必须攻陷其首都,首都是他们的向心力,核心指挥部,首都攻克,其他各地势成散沙。根据这些认识,曾国藩将目标锁定在金陵。他的所有的军事进攻,目标所指都是金陵。目标的正确性,决定了他最后胜利的旨归。
目标,是领导者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目标不明确,往往半途而废,或者一事无成。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开始只是一支偏师,偏师的作用,充其量只是用来“剪除枝叶”,所以,在1858年、1859年曾国藩多次被朝廷要求援闽、援浙、援蜀、援津。从四援来看,朝廷对曾国藩的指挥是很恰当的。当时曾国藩每一次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支援,始终如一的坚守在江西、安徽主战场,将一支偏师发展成一支王牌主力,究其原因,确实是他坚持战略目标不动摇的结果。
确定进攻的战场,是曾国藩攻的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目标确定后,战场定位也就随之解决。湖北、江西、安徽是湘军与太平天国必争的军事要地。太平天国建立后,确定了“巩固天京、控制上游、偏师北伐”的战略方针。1853年6月,天国派遣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等人率船千余艘溯江西上,开始声势浩大的西征,再一次攻克并占据安庆、九江、武汉三镇。到1856年,江西八府五十二县被太平军占领。曾国藩作为湘军的最高统帅,对这些战略重地,自然洞若观火。他认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